APP下载

萧翼赚兰亭

2016-07-21胡正良

志苑 2016年2期
关键词:兰亭序真迹兰亭集序

●胡正良/文



萧翼赚兰亭

●胡正良/文

王曦之是中国的书圣,王曦之的行书《兰亭序》是其书法的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时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的王曦之和司徒谢安、左司马孙绰、释支遁等朋友及子弟辈等共41人,在山阴兰亭举行“修禊”盛会,临流赋诗。众人公推右军为诗集作序,王曦之乘着酒兴一挥而就写出“兰亭集序”。后来多次重写皆不如初写的“序”有神韵,他认为这是酒神相助而写成的墨宝,因而非常珍爱《兰亭序》,作为传家宝交付子孙保存,直至七世孙智永。智永禅师出家无子年近百岁才去世,遗留的书迹一并交付给弟子辨才。辨才姓袁,是梁朝司空袁昂的玄孙,博学善文,琴棋书画皆精。临摹智永的书迹,几可乱真。他在自己寝息的屋梁上凿做暗柜,以收藏《兰亭序》,珍爱保存甚过智永禅师。

辨才晚年已是唐代初期,贞观盛世,太宗李世民每天罢朝之后,还喜欢抽空练练书法。太宗尤其喜欢王羲之的字,把右军的真草书贴,用重金收买3600纸。差不多搜集齐了右军书帖,唯独得不到《兰亭序》。后派密探到当地打探,有一还俗老僧密告差官,永兴寺智永在圆寂之前已将这本真迹放在辨才那里保存着,太宗得到这一消息后。便差人携带贵重礼品,专程去永欣寺会见辨才。没想到辨才却把太宗的“御赐”原封没动,全部退了回去。而《兰亭序》呢,当然也没有献出来,差官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回京复命。

太宗听说以后,心想是不是辨才觉着我派个差官去取宝,是对他的不够尊重,礼仪有失,心里不高兴呢?没有办法,发诏书征召辨才入宫内道场供养,恩赐优厚,但每问及《兰亭序》,辨才坚称在战火丧乱中不知去向。后来太宗设宴请辨才,要求借阅此帖,辨才仍不松口,摇头坚称不存见过此帖。太宗看出辨才的态度坚决,只好作罢,让辨才返回永欣寺去了。

太宗呢,由于得不到《兰亭序》,心里很不畅快。想着自己身为帝王,富贵尊荣到了顶点,没想到向一个和尚讨件东西,竟丢了面子,买呢,他不卖;借呢,他不给;献呢,他更不干!弄得我大唐天子竟然一点办法也没有,想来想去实在窝火、憋气,写字没有灵感了,喝茶没有口感了,喝酒没有味道了。但李世民毕竟是能征惯战、文韬武略之君王,不甘心被装疯卖傻的智僧难倒,随召集大臣们商量智取,并说:朕16岁随父从军,隋炀帝被突厥可汗突击围在雁门,沦陷41城,朕被派救援,朕白天遍插旌旗,夜晚放火擂鼓威而不发,形成大军压阵之势。实厥军不战而退,19岁时,父王反隋攻打魏刀儿,不幸陷入敌阵,朕率不满百人小股飞兵直取魏刀儿的首级,大败隋军,这都是韬略计谋,难道今天为一帖给一个狡猾老僧难住了,朕不甘心,请众臣商量智取办法。尚书右仆射房玄龄便举荐监察御史萧翼可担此任,并说萧翼,是梁元帝曾孙,聪明机智,极善随机应变,能领会皇帝意图。李世民准奏,萧翼领旨后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不能公开派他去,二要从内府借几件王羲之真迹,唐太宗欣然允许他的要求。

再说辨才呢,经太宗这么几次征诏,虽没松口,但压力却很大,整日闷闷不乐,忧心重重,忐忑不安,常到山下茶肆饮茶下棋,放松解愁。

一天下午,辨才正在山下一家茶馆里独自品茶,外间的棋友们正同一个从不相识的外乡人摆开了阵势,杀得是天昏地暗,难解难分,这人力敌众将,稳健沉着,一招一式均不同凡响;不大一会儿,就把这群棋迷杀得个落花流水,稀里哗啦。棋迷们眼看不是敌手,只好向里间搬兵借将,把辨才请了出来。

辨才到外间一看,只见这位外乡客人,中等身材,满脸的斯文相;彼此也没有细问对方的来历,只是随便客套几句,便坐下枪来剑往的交起锋来了,看来这正好是两个高手相遇,险棋绝招一个接着一个,马踏斜日卒过河,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把一圈棋迷们看得眼花缭乱。连战三局,一直到太阳落山才算下完,结果是第一局辨才胜了,第二局客人胜了,第三局被这位外乡客人逼和了。下完棋,辨才非常高兴,内心轻松许多,不由分说,硬要把这位外乡客人拉到寺内安歇。

一路上辨才好象多年难得遇到一个知音人一样,乐呵呵地说:“先师驾鹤西去之后,这几年一直没能棋逢对手,今日有缘结识先生,实在幸甚!”客人也接着客气了一番,便随着辨才进了寺内。小僧献茶过后,不大一会儿,暖酒一壶、小菜四碟,素面两碗端了上来,二人边吃边谈,对答应酬十分投机。当晚,二人诗词唱和,南北趣事,谈天论地,一直畅谈到深夜,辨才才起身亲自把这位客人送到东厢房内的北间安歇。

这位客人自称祖居南陵,后去徽州商。这次远来绍兴,打算采办一些浙江绸缎,没想到货物迟迟办置不齐,只好漫步山林,……

就这样,这位外乡客人就在永欣寺里住了下来,同辨才除了每天下棋以外,就在一起谈今论古,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畅谈国事,关注民情;品评诗词歌赋,高论战国春秋,兴之所至,花卉园林,风生水起;真是推心置腹,无话不说。每天几乎形影不离。

转眼,这位客人来永欣寺将近一个月了,一天晚上,他们两人又由青灯作伴,品茶闲话,不知道什么时候,萧翼拿出梁元帝画的一幅《职贡图》让辨才看,辨才十分欣赏。话题从山水丹青扯到了翰墨书法,一提到书法,很自然的就谈到了王羲之和他儿子王献之,言谈之中,辨才看得出这位客人对“二王”佩服得五体投地,并说他这次南来还随身带了几本“王帖”,以备闲来无事,读贴消遣,品味高雅。说到这里,辨才接着说:“如果方便的话,不妨明天请把贴本带来,好让愚弟见识见识。”客人随即满口答应。说罢兴犹未尽又闲聊了一会儿,这才各自回房安歇了。

第二天,这位客人带着那几本“王帖”,来见辨才,辨才连忙让坐,接过客人手中书贴,慢慢翻看,并连连含笑点头,并笑着说:“书贴却是真迹,可这并不是书圣的杰作。本僧倒有一帧真迹,可称得上是稀世之宝!”客人反问道:“什么贴本?”辨才回答说:“兰亭序。”客人听罢反而笑了起来,接着说道:“二三百年来,几经离乱,真迹怎么还能保存得住?一定是临摹伪作,不可轻信。”辨才立即争辩说:“先师智永正是王羲之第七代孙,此贴一直为王家世代珍藏,先师临终时亲自将此帖交给愚僧,并嘱我代为珍重收藏,怎么会有差错?兄若不信,我当即取来请兄过目。”说罢,拿来梯子,爬上屋梁,用小刀从屋梁上撬开一个小木盖子,又从木盖下面的槽内取出了用黄布包裹,跳下梯子,打开布包,请客人鉴赏品味字帖。

客人一见,心想这样的书法,可真叫“龙吟凤鸣,漓丽珍奇”。这王羲之的真迹遗墨,在当今真是绝世之宝,难怪皇上为想得到这本帖子费尽了心思。虽说这位客人心里大吃一惊,表面上却又装作另外一副样子。他不仅一口咬定这本《兰亭序》是后人的伪作,同时还胡乱挑剔,吹毛求疵,说此帖数处涂改,别字连篇,指指点点地说这儿也不对,那也不好,把这个贴本说得毫无珍贵之处。辨才这时又急又气又没有办法。两人争辩多时也得不出个结果来。

从这以后,辨才同这位客人仍然照常下棋、聊天,朝夕作伴,并常拿出两人的字帖比对。一天,山下有香客请辨才赴斋宴,将近中午时分,辨才让小僧锁了房门,这才出了寺院,下山去了。不大一会儿,这位外乡客人突然来到辨才的房门前面,把小僧喊了过来,轻声说道:“有件东西昨晚忘在了你师父的房内,现在我准备用一下。”小僧认为客人是师傅的挚友,没作多想,随即就把房门的铁锁打开,让客人独自进屋去了。客人进到室内,回头一看,小僧站在门外边等候,于是就很快把《兰亭序》和二王书帖一起拿了出来,向门口的小僧笑着点了点头,就转身回到了自己的住室。又停了一会儿,趁寺院僧人正吃午饭,又装作外出转悠的样子,走出山门,离开永欣寺,下山直奔驿馆去了。

萧翼回到驿馆以后,换上朝服,立即通知会稽刺史薛兼训,亮明身份,并让人请来辨才,此时辨才正在县丞家做法事。听说御史召见,连忙赶来,一见这位御史竟是自己的好友萧翼,再听圣旨,知道“兰亭集序”已失手,一恨自己对不起先师。二怕有欺君之罪,当即惊倒在地,很久才醒过来。

肖翼弄来《兰亭集序》,唐太宗非常高兴,分别奖赏给房玄龄和萧翼许多珍宝器玩,还给萧翼升了官儿。对于辩才,唐太宗没有报复他,而是下令赐给他万金财物作为补偿。但辩才无心享用这笔巨款,而是用来造了三层精美的宝塔,并扩建数座寺庙,现在永兴寺,已扩为云兴寺,规模宏大,是无数书家想往和游历的胜地。

唐太宗下旨将《兰亭集序》交给供奉拓书人弘文馆冯承素、赵模、韩道政、诸葛贞四人。在真迹上双勾拓摹数本,笔用贼毫,纸用打蜡的透明通心堂纸,拓后用火烤去蜡,拓本基本忠于原作,太宗将拓本分发诸王、朝臣及皇子们临习,太宗死后,将真迹随葬,现流行的《兰亭集序》就是冯的摹本,又叫神龙本。唐朝大画家阎立本据此故事画了一幅萧翼赚兰亭的画卷,流传至今。此画现藏沈阳博物馆。

猜你喜欢

兰亭序真迹兰亭集序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写生翎毛图》全幅现身,99%是徽宗真迹?
书法作品
书画名人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ТРИ ШЕДЕВРа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画错的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