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泾县宣纸兴衰摭谈

2016-07-21汪渭

志苑 2016年2期
关键词:泾县生产

●汪渭/文



泾县宣纸兴衰摭谈

●汪渭/文

山里人家底事忙,纷纷运石叠新墙。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这是清康熙间泾县诸生诗人赵廷挥写的一首题曰《感坑》七绝。感坑在县之东,去县城50华里开外,是个山环水绕的山村,数十户人家,山林密茂,青檀遍野,很少农田,历来以制宣纸为业。寥寥诗句,生动地勾勒了这里宣纸生产繁忙景象。

乾隆间又有邑人诸生吴澐作《泾川竹枝词》云:药槽水碓旁山溪,捞纸人家费品题。自说骨皮新样好,云蓝侧理一齐低。

这首诗没有点明何地,但是描述了山村捞制宣纸的实况,指出这里用的原料质地好,捞出云蓝、侧理品牌宣纸尤佳。此外,还有康熙乙丑年(1709)进士储在文《罗纹纸赋》文中写道:“泾素群推,种难悉指。山棱棱而秀簇,水汨汨而清驶。弥天谷树(古人把青檀、构树皆称谷树),阴连铜宝之云;匝地杵声,响入宣曹之里。……咸夸小岭之轻明,并说漕溪之工致。……”清清楚楚点明宣纸生产场地,都是在青山绿水间盛产青檀的山区。并突出小岭、漕溪一带生产的宣纸最受夸赞,珍为上品。让人明显看出清初泾县宣纸已是“种难悉指”,品种繁多,宣纸产业已相当繁荣兴盛了。这些是嘉庆十一年(1806)《泾县志》卷三十《词赋》的部分记载。该志卷五《食货》“纸之属”的记载,只列出纸品品名:“金榜、露王、白鹿、澄心(亦名澄心堂)、罗文、卷帘、连四、公单、学书、伞纸皆皮为之。”这些品名中除“伞纸”外,其余皆是不同品级的宣纸,惜未记述产地、产量及历史渊源,显然失之简略。这之前,乾隆十八年(1753)钱(人麟)撰修的《泾县志》记述较详。《食货之属》文曰:“泾纸供上用者曰金榜,高四尺、阔四尺五寸。槽户岁制,差官所解。明时由巡按,国朝由布政司每岁户部发价银三万两额解至京。康熙戊戌(1718)后内差采买。最大曰潞王,高一丈六尺。明潞藩制式,分别曰白鹿,高一丈二尺;曰画心,曰澄心堂,曰罗纹;赵氏新仿古式,曰卷帘;围墨新用,曰连四,曰公单,悉常用。俱出湖北冲、慈坑、宋村、小岭诸处,别样有学书、有伞纸,皆皮为之。”从这段记述中可以看出当年宣纸规格之多、用量之大,每岁解京价银就达三万两。可以想见当年产量已颇具规模;不同品牌宣纸产品,已有规格定式。明代至清康熙时产地已遍及湖北冲、慈坑、宋村、小岭等山区地带。

泾县宣纸历史渊源的记载,史籍虽少有详见,但也不乏述及。《新唐书·地理志》有天宝二年(734)宣州土贡纸、笔的记载。《唐六典·太府寺》有开元前物贡宣、衢等州案纸、次纸记载。表明唐时的宣州已经生产有质地上好可作贡品的佳纸了。但书中语焉不详,没有精准的“宣纸”名称,只称土贡纸、案纸、次纸,都没标示具体(宣州)产地。最早直接名称“宣纸”,是见于唐大中元年(847)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书中写道:“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腊之,以备摩写。古人好拓画,十得七八,不失神彩笔踪。”这里说明唐代已有宣纸名称,此外,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欧阳修《新唐书·地理志》及杜佑《通典》三书也都有记载称:唐代有越纸、蜀纸、江西纸与皖南宣、歙、池纸等地贡纸。显然这都是以产地而名。继后,在一些名人相关著述中,还见有江东纸、泾县连四、澄心堂纸等名称,如北宋王令《广陵文集》中赞美纸品云:“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白如春云。”明中叶文震亨著《长物志》和沈德符著《飞凫语略》则有“泾县连四甚佳”之称。古今以还,无论土产物品、货物制品,以产地而得名、或以名人而名,如景德镇瓷器、宣德炉、端砚、徽墨、川菜、汾酒……皆市廛俗例。明《宛陵郡志》(宣州古称宛陵)记载称:“唐永徽中(950—955)宣州僧欲写《华严经》,取楮造纸,宣城、宁国、泾县、太平皆能制造,故名宣纸。”还特别指出称“泾县所制尤工”。这里指名道姓指称唐时泾县已产纸统称“宣纸”,但质量优于他地所制。再看乾隆间重修《泾川小岭曹氏族谱》的记载:“宋末争攘之际,烽燧四起,避乱忙忙,岂惶计日。曹氏第七世子孙曹大三由虬川迁泾小岭,分徙十三宅。”又云:“此系山陬,田地稀少,无可耕作,因贻蔡伦术于后,制造宣纸,以为生计,……”后来由于造纸产业的兴盛,小岭之地已发展为“人物富庶,宛若通都大邑”。显见小岭曹姓造纸是始于宋末。但这里值得关注的:是不可断定泾县漕溪、慈坑、宋村等山区造纸悉在小岭之后,也不可认定小岭本地在曹氏到来之前就没有造纸业。正如曹氏族谱在《始祖大三公像赞后》文中称:“顾今曹氏所居之地,昔皆他氏所先居之地,闻与我同居者潘氏、汪氏外,又有唐姓、杨姓、许姓、方姓、周姓如许族焉。今所存者虽尚有唐、杨二家,要皆式疏微矣”。因此可以推想,这些“先居”于此诸族,同样也是面对“无可耕作”的山陬环境,在曹氏徙居于此之前,早已以蔡伦术为业(造纸)而维生计,是合乎实情的。曹大三来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而“贻蔡伦术于后”,经不懈长期努力,不断发展而形成了小岭规模性宣纸产业。是合乎事理势所必然。故泾县造纸发端始于唐代,与各地造纸是同步的,毋庸置疑。而后也是历经由初创而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经生产者长时期研试、发展、改进、提高、日臻精美,这是符合历史发展生产规律的,不应把历史阶段的宣纸生产分割开来,主观确定何时才有宣纸。清末民初国学大师胡朴安专著《宣纸说》(1923年著)开宗明义就称:“泾县古属宣州,产纸甲于全国,世谓之宣纸。”又云:“惜工人不解笔墨,士子未知记载,致使佳纸虽见重于世,无有能说其原委者。”杨大金著《中国实业志》(193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云:“宣纸产于安徽泾县,泾县昔时属宣州郡,唐时属宣州,皆为贡品,世称宣纸。”

摊晒

用科学发展观看待历史——社会发展和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如此,宣纸生产的发展同样如此。自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全国逐渐兴起造纸,晋室南渡,江南造纸得到发展,至隋唐时宣、歙、池三州已是江南造纸中心。南唐已出现名噪一时的“澄心堂纸”,宋时泾县造纸业发展较快,质量愈趋精良,有“泾县所制尤工”之誉、“泾县连四最佳”之说。及至元明,泾县宣纸质量已呈上乘。明代一种名曰“宣德贡纸”,名重一时。查慎行(1650—1727)有咏宣德纸诗云:“小印分明宣德印,南唐西蜀价争传,侬家自爱陈清款,不取金花五色笺。”并注明:这一贡笺“有‘宣德五年(1430)造素馨纸’印,有五色粉笺、金花五色笺、五色大帘纸、磁青纸,以陈清款为第一”,与“宣德炉”齐名。清初有行家对存留的明“宣德纸”作了认真鉴定,确认为泾县所造的宣纸本色纸。清雍正举人郑文熊作《泾川风俗赋》云:“……更有佳纸白鹿、罗纹、澄心堂仿后主之式,潞王以帝子而名,溯厥妙制,捣网晒藤;蕴文擢采,夺雪舞云;达于三都,于国贡珍。盖风土之秀美,致品类之纷纭。”可见由明及清泾县宣纸业质量不仅已呈上乘,而且长盛不衰。迨至五口通商,泾县宣纸开始走出国门,但在咸、同洪杨之乱时期,太平军与清军转辗争战泾县城乡长达10年,战火弥漫,罹难深重,宣纸产业遭到重创。同治后期,始渐复苏,继而发展,至光绪间,小岭、漕溪、慈坑、泥坑、古坝、乃至乌溪、濂坑等地,都先后有人开设宣纸棚槽,曹姓居多之外,又有汪、吴、叶、朱诸姓人,宣纸产业渐趋繁荣,产量不断增长,出口数量大增。泾县宣纸在国内外还多次获奖。光绪十二年(1886)泾县宣纸获万国纸张劝业会金质奖;光绪三十四年(1908)泾县宣纸在上海物品陈列比赛会评获第一纸品;宣统二年(1910)清廷农工商部举办南洋第一次劝业会,泾县曹义发鸿记宣纸厂所造宣纸被授予“超等文凭奖状”;曹洪昌宣纸厂出产的“白鹿牌宣纸”被授“最优等文凭奖状”。迨至民国,泾县宣纸又数获国际博览会大奖。民国8年(1919)泾县宣纸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民国15年(1926)泾县汪六吉、曹兴泰两宣纸厂纸品在美国费城世博会上分别获得了丙等金奖章各1枚。此外,泾县小岭宣纸业界为探索创新和扩大国外市场,于1893年、1910年先后有业主曹廷柱、曹恒如东渡日本进行考察,回国后在小岭推广试用洋碱和漂白粉,和用柴油机动力替代部份劳作。其后1918—1933年,先后又有4位业者去日本考察宣纸市场,对进一步发展宣纸生产和改善经营管理都起了很大作用。

捞纸

自晚清至民国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举世无双的泾县宣纸制造业,呈现出黄金时期,全县宣纸厂(棚)发展有43家,有156帘纸槽,最高年产量达到700余吨。宣纸厂家在上海、苏州、天津、武汉、广州、南京、芜湖等各大商阜设立宣纸栈、发行所达30多处,除了供应国内市场,并大宗出口,行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片国土沦丧,交通封锁阻隔,行销一落千丈,生产严重受挫,生产厂家减至10家,纸槽减至30帘左右,产量锐减,奄奄一夕,难以为继。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泾县宣纸业得到人民政府扶持,枯木逢春开始复苏,联营生产。1954年由国家投资在乌溪建“泾县宣纸厂”,产“红星牌”宣纸,销量大增,生产规模日渐扩大。小岭建原料生产基地。20世纪80年代初,小岭宣纸厂建立,生产“红旗牌”宣纸。改革开放大潮中,古坝、晏公、小岭等地又先后兴建恢复汪六吉、汪同和等老字号宣纸厂生产品牌宣纸,竞相进入国际市场,宣纸生产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掘恢复名优纸品,如丈二、丈六宣纸,宣纸产量激增。1986年年产量达863吨,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红星牌”宣纸先后3次荣获国家质量金奖,被列免检出口产品。宣纸发祥地——小岭所在的丁家桥镇,大力创新,试制成新产品——仿宣书画纸。进入21世纪以来,泾县宣纸生产与仿宣书画纸生产更是蓬勃兴起,被国家授予“宣纸之乡”称号。至2014年有宣纸厂、书画纸厂共458户,其中宣纸规模企业11户。宣纸产量达1300余吨,仿宣书画纸产量达7000多吨。2011年,生产“红星”牌宣纸的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从属名称:安徽泾县宣纸厂),被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3年泾县规划确定丁家桥镇以仿宣纸书画纸为中心的造纸产业园。可以预见,这一享誉全球的文化瑰宝将会更加光辉灿烂,异彩纷呈。

猜你喜欢

泾县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泾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浅析
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泾县蚕桑产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