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诗:百年诗坛“地魁星”

2016-07-21汪德生

志苑 2016年2期
关键词:诗坛诗话诗作

●汪德生/文



陈诗:百年诗坛“地魁星”

●汪德生/文

“魁星”,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是中国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地魁星”,乃著名历史小说《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37位的“神机军师朱武”。

20世纪80年代,国学大师、著名诗人、词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苏州大学终身教授钱仲联编著《近百年诗坛点将录》,将晚清至民国时期近百年间全国诗坛百余名诗人,按其诗作艺术的客观标准、学术价值及其社会影响力排座位,安徽省庐江县籍诗人陈诗排名第37位,誉其为“百年诗坛地魁星”。

陈诗(1864—1943),安徽省庐江县马厂乡石虎村(今属庐城镇)人。因幼时即好吟诗,其祖父遂取名为“诗”。原名为於诗,“於”字乃族中排行,后认为不雅,乃去“於”字,单名诗,字子言,又字鸣郊,号鹤柴。

陈诗出身于官宦世家,其太高祖葑池公(陈大化),清康熙朝翰林,官御史;祖父陈昌文,清咸丰、同治年间官广东茂晖、双恩等场盐大使。洪(秀全)、杨(秀清)之变后,家道中落。光绪四年(1878),陈诗随其父陈希慊(曾任广东遂县典史)由广东回归故里,时年15岁。因生长在广东,只能讲粤语,不会家乡话,常受其父怒斥,便强学方言,遂为口吃,终老不愈。

由广东回归故里后,陈诗即闭门学诗,“见人佳句,若己有之,勤抄不倦,积文成帙。”但终究身处穷乡僻壤,其学业“无可就正”。光绪十七年(1891),淮军名将吴长庆之子、“清末四公子”之一的吴保初回乡省亲。是年,吴保初只有20余岁,已在京城为官,其诗作在诗坛上已崭露头角,并享有一定声誉。吴、陈两家仅一山坡之隔,机会难得,嗜诗如命的陈诗岂肯错过?急携诗作前往就正。时陈诗年长吴保初5岁,但他十分虔诚地“以年长师事年小”,拜吴保初为师,“执弟子礼甚恭”,学业日精,成就近代诗坛一段佳话。

光绪二十六年(1900),陈诗由吴保初带往上海,介绍他认识近代词人、学者、大清光绪帝妃(珍妃)之师文廷式,亲受其指点,诗亦长进。继而,由文、吴二位引见,又先后结识了末代皇帝溥仪之师郑孝胥,著名维新派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著名诗人、汉学家冒广生等社会名流大家。“沪滨人文薮,同类尽为朋”,相互唱和切磋诗艺。陈诗眼界大开,诗缘大畅,诗艺大进,诗名遂大振。然陈诗虽出身官宦之家,却淡泊功名,不求仕进。乃至“诗名满天下”,众诗友多有举荐,他概为婉拒,一意埋头于诗,呕心沥血作诗编诗,以鬻文及朋友资助维持生计。

陈诗的诗作早年学渔洋,中年法(孟)郊(贾)岛,晚年取众精髓,诗体兼唐宋之长,不断创新出奇,别树一帜。他每首诗成,都要经过不断推敲,直至妥帖,方肯示人。所以陈三立赠他诗有“满纸已黑心犹疑”之句。郑孝胥曾题诗赞誉:“子言呐于言,其诗殊不尔。论述颇阻深,洵足味义理。平生无他求,所至得如此。俗士偶随波,当之必披摩。”评价之高,足见陈诗诗功之深、所学之苦、人品之佳。

陈诗的诗还具有“诗史”的特征,他用诗文真实地记录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辛亥革命后,面对国内纷争和外敌入侵,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被激发起来,诗作中融入深沉的情感和深长的意味。诸如《塞外春夜》:“孤月向人明,残春出塞行。风泉枯树语,沙碛野驼鸣。静夜聊自适,长鑱空復情。泬寥万里地,浅草日纵横。”《伤洛篇》:“十年世大乱,洛阳有破残。寅年呼卯粮,耕织不容安。鹿挺各走险,盗贼遂满山。仁政能胜天,古语钜欺谩。不见张全义,治洛民庶蕃。”诗文分别记述了因战乱,塞外肥沃的土地空旷无人耕种的凄凉情景;战乱中洛阳城景象残破,百姓流离失所,衣食无依,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纷乱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当然,作为一个晚清遗老,他的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其诗作中封建的正统观、君臣观意识浓厚,把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重任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歌颂忠臣名将,呼唤仁政,这些都较为明显地射到他的诗作之中。

陈诗一生漂泊异乡,南下闽粤、北上甘陇,流寓吴越、长居沪上达30余年之久。但他一生极其关注乡邦的文献整理和文化的传承。民国10年(1921)编纂《庐江诗隽》刊印(2卷1册),民国15年(1926)又铅印《庐州诗苑》行世;民国21年(1932)有感于“各省诗篇,咸有总集。导源国风,方兴以判,反观吾皖,乃付阙如”,如是穷数年之力,编纂成《皖雅初集》。该书始顺治讫宣统,收录安徽8府、5个直辖州、55个县1200余名诗人3700余首诗作,分为40卷,附近人诗2卷、名宦诗2卷。每位作者皆附小传,表其字号、籍里、科名、官爵,并附诸家诗话评论。从每个地区所收作者、诗篇数量多少,可见各地诗学发展情况的不同,可算是安徽省有清一代诗学简史。

陈诗是职业诗人,至为执着、虔诚,一生吟哦不辍,著作甚丰。出版诗集有《藿隐诗草》《据梧集》《尊瓠室诗》《鹤柴诗存》《凤台山馆诗抄》《凤台山馆诗续钞》等;诗学理论著作除先后代人撰《平等阁诗话》《今传是楼诗话》外,有自撰《尊瓠室诗话》(三卷)、《淞南诗话》等;选编《庐江诗隽》《庐州诗苑》《皖雅初集》,编纂《冶父山志》《安徽通志艺文稿·集部》,民国版《庐江县志》中的《庐江疆域考》《名宦传》《丁汝昌传》;重印恩师吴保初的《北山楼集》、史台懋的《浮槎山馆集》、袁履方的《砚亭诗抄》,代刻《金氏二妙集》等。还曾参与编纂奉贤、萧山等4县县志。遗著有《静照轩笔记》《红柳庵笔记》等未刊。时人赞曰:“六十成诗隽,七十成皖雅,独于文献勤,谁以吾子者。”

年逾古稀,陈诗于在沪的安徽丛书编印处从事安徽经学考据家著作的编辑工作,被安徽通志馆聘为名誉馆长。民国32年(1943)在上海病逝,享年79岁。

“名诗而出诗、入诗,‘以诗为国’者,陈诗也!”1985年,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韵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陈声聪编著《兼于阁诗话》,对陈诗作如此评介。此言或过其实。但陈诗在晚清至民国诗坛上占有较为重要的一席,恐怕是没有人会否认的。

猜你喜欢

诗坛诗话诗作
상경란과 서영수합의 시작(诗作)비교 연구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兰铁成红楼诗作手稿
闲吟居诗话(五则)
诗话
荷珠乱滚:诗坛重现唐大郎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新诗话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
当代诗坛上的空谷之音——读《空谷幽兰十四行诗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