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历史上的“将军庙”

2016-07-21郎章正文

志苑 2016年2期
关键词:庙宇合肥市合肥

●郎章正文



合肥历史上的“将军庙”

●郎章正文

合肥作为一座历史古城,始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仅庙宇而言,在历史上曾有六观、七寺、八庙、九宫、十三庵之说,但是,在众多的古庙宇中,只有淮河路步行街上的明教寺、包河公园里的包孝肃公祠、安庆路上的府城隍庙,以及月潭庵和重建的莲花庵等为数极少的庙宇得以留存下来外,绝大多数庙宇不是毁于战火、就是年代久远失修而倒塌,或是在除“四旧”和“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毁坏,或是因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需要,被拆除了。

现代的合肥人,对于自己居住的这块土地上的这些古庙宇,大都不了解或了解不多,更不用说“将军庙”了。据《合肥县志》记载,在今天的一环路以内,合肥历史上有4座将军庙。即:将军庙、小将军庙、刘猛将军庙和杨将军庙,其中杨将军庙和刘猛将军庙名气最大,影响久远。

气势恢宏的杨将军庙

《合肥县志·祠祀志》:“杨将军庙,在西城上,祀宋,少保杨存忠,嘉庆七年知县左辅重修,有碑记载集文。”是为纪念抗金英雄杨存忠而修建的。

杨存忠本名杨存中,又名杨沂中,山西崞县(今原平县)人,北宋崇宁元年(1102)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南宋乾道二年(1166)因病去逝,终年64岁。北宋靖康二年(1127),时年25岁的杨存中,因外敌金国对大宋的侵犯,他不堪国土和民众遭受践踏和蹂躏,毅然投身大宋军队,开始抗金斗争的军旅生涯,因屡立战功,职务不断得到升迁,8年后官至将军。南宋绍兴六年(1136),他率部在藕塘关(位于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指挥率领南宋大军一战大败金朝扶植的傀儡政权伪齐刘猊对庐州(今合肥市)的进犯,从此伪齐刘猊再也无力侵犯庐州,使庐州人民免遭涂炭。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他又率部在柘皋镇(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境内)大败金兵,再次使庐州广大百姓免遭战乱之苦,成为南宋赫赫有名的抗金英雄。此后他一直活跃在广大的江淮地区,以庐州为中心抗击金军,保卫大宋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去世后,庐州百姓为了缅怀这位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为他建了座庙宇,既有怀念和崇敬之意,又有镇守城池保一方平安之意。杨存忠死后被南宋政权封为“和王”,厚葬于浙江省德清县。

据史书记载和民间流传,杨将军庙的遗址就在今合肥市琥珀山庄黑池坝风景区的东岸,淮河路西端与环城西路的交接处,当年此地叫“大包墩”,是一处高岗。庙宇就建在高岗上,共有99间半房舍,气势宏大。当时只有皇室才能建造100间房舍,其他人建房100间就犯欺君杀头的大罪,一般人的府邸最大的只能建99间半。后来又将杨将军庙建在城墙上,建庙的时间无从考证。当年庙门朝西,气势壮观,城下有黑池坝环绕,是一处拜谒游憩登临远眺的好地方。遥望廓外远山近水,烟树晴岚令人无限遐想,所以,游客不断,香火旺盛。《合肥县志》中记载了古人游览杨将军庙留下的诗句:“将军百战后,过客一凭栏。窗可青山凿,城随白水盘。土龛生湿菌,古鼎烬沉檀。簿暮钟声绝,山门落照寒。”

刘猛将军庙的大门

将军庙廊檐里的将军群像

据家住琥珀山庄小区、琥珀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管理员李世彰老人介绍,其祖上在明朝初年,从江西省瓦砾坝移民来合肥,一直住在黑池坝的西埂上,当时人烟稀少,但因在县城边,此后这里逐渐变成了一个村落,同时也留下了一则传诵至今的故事。相传,当时住在黑池坝西岸(因在水边湾埂上,故取名叫仰湾,后又改叫赵岗村)的一些贫苦人家,遇到娶媳妇嫁女儿,办喜庆宴席时,需要许多碗碟盅盏,只须前一天下午带着香烛到庙上焚烧祈祷,说明要多少东西,第二天到庙上去取所需物品时,就有一担萝筐摆放在那里,所需碗盏碟盅一应齐全,一样不少摆在里面,喜事办完后,再如数挑去送还庙上,如有不慎将东西打碎的,少几个就买几个赔上,及时送还,下次需要再借,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后来不知谁家借了东西,未能及时归还,从那以后,再到庙里借东西就不灵验,再也借不到所需物品了。

由于年代久远,时事变更,杨将军庙由盛至衰,逐渐荒废,特别是清咸丰四年(1854)一月,太平天国革命军攻打合肥,在据杨将军庙很近的黑池坝下的涵洞里放置大量的炸药,炸毁了城墙。此战使杨将军庙遭受重大毁坏,后来虽有修复,但随后的近100年间,战火不断,时事不断更迭,国家和地方财政支出非常困难,人民生活极其艰难,无力再修建将军庙,随逐渐荒凉,遗基于1953年随合肥的老城墙一道被拆毁,至今黑池坝东沿下尚存有柱脚石(或称石碣),当地(原赵岗村今琥珀山庄)的常住居民把它叫作牯牛蛋。杨将军庙从此淹没在历史的烟雨之中,几乎无人知晓,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十分的惋惜和遗憾。

刘猛将军庙主人并非野刘猛冶

刘猛将军庙的遗址在原合肥市东市区人民政府院内。抗日战争胜利后,刘猛将军庙曾作为省会警察四分局的办公场所,新中国成立初期改为农民招待所,不久又改为合肥市转业军人接待站,1954年后拆建为东市区人民政府,东距明光路不足100米。

刘猛将军并非姓刘名猛,而是指一位姓刘的猛将军。他原名叫刘承忠,元代吴川(今广东省吴川市)人,元朝末年担任江淮指挥使,当时江淮地区(今江苏、安徽一带)蝗灾严重,造成大面积粮食绝收,老百姓逃荒要饭、流离失所,面对此情此景,作为江淮地区的军政最高长官,刘承忠率领辖区广大军民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措施最终把蝗虫灾害扑灭,为江淮民众立下丰功伟绩。元朝灭亡后,刘承忠作为汉人在元朝治下的高级军政长官,觉得愧对祖先,于是他选择投河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尽管如此,广大的江淮民众仍然十分怀恋他,为了纪念他为江淮地区广大民众做出的杰出贡献,自发地为他修庙建宇,尊他为“刘猛将军”并年年开展祭祀活动。几百年后,清政府为了统治需要,于雍正二年(1724)皇帝诏令全国各省府州县,为刘承忠建“刘猛将军庙”,年年春秋二次祭祀。在江淮之间广大的农村地区,刘猛将军又被称为虫王神,相传农历八月十四日为刘猛将军诞辰,在民间广大民众自发开展祭祀活动,形式各有不同。目前在全国的许多地方,仍保存有刘猛将军庙。

《合肥县志.祠祀志》称:“刘猛将军庙,在东门城外,白衣庵(今合肥市蚌埠路第一小学校址)西,明嘉靖时知府龙诰建。”“刘猛将军庙,在东门城外白衣庵西,明嘉庆时知府龙诰建。今潜山庙内亦有神位。岁以正月十三日及冬至后三戌日知县主祭。祭用羊、冢。行二跪九叩礼。”

按《降灵录》:神名承忠,吴川人。元末,授指挥,弱冠,弱冠临戎,兵不血刃,群盗鼠窜。适江淮千里飞蝗蔽天,神挥剑逐之,须臾蝗飞境外。后因鼎革,自沉于河,有司奏请崇祀。

应恢复野将军庙冶的历史古迹

除此以外,合肥一环内还有两处“将军庙”。一处遗址位于今淮河路步行街东部、明教寺东墙下的立新巷对面街的南端,建庙时间不详。当年临街有一壁龛,宽约3米,深约1.5米,上有一将军菩萨塑像。在历史上,在民间传说中,小孩犯将军关,选用柳树枝弯成弓,桃树枝作箭,用一股由10多根麻线组合在一起,外加一对蜡烛送到将军菩萨前供奉,保佑小孩平安健康成长,用以表示还愿。民国37年(1948),合肥市开拓东大街时该庙被拆毁。

另一处“小将军庙”遗址在合肥市长江中路仁和巷南首的小马场巷南,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只剩下2间平房,庙也比较简陋。庙门朝北,面对仁和巷口,迎门龛内有一将军塑像,20世纪50年代中期,将军塑像被拆除,该庙改为居民住宅。1983年,因城市改造和建设需要,住宅平房被拆建盖成住宅楼。《合肥县志·傅郭图》将此处标注为“小将军庙”。

如今,这些作为历史见证,而在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或曾经辉煌一时的庙宇等古迹的消失,让一些合肥人、尤其是一些老合肥人感到甚为惋惜和遗憾。多年前,在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主办的“文化安徽·文化合肥”论坛上,与会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合肥市作为国家级绿色城市、旅游城市、文化大市和国家级文明城市。历史古迹在城市旅游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且在全国的许多地方,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合肥作为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新型旅游城市,更应该注重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挖掘历史文化品牌,提升历史文化品位,讲究山水风光旅游与名胜古迹旅游的合一。有关人士建议:在淮河路和环城西路的交汇处(杨将军庙的原址),或相近的地方重建杨将军庙和一段古城墙(也可在徽园建一处缩小的合肥老城的历史景观景物),由此既恢复了古城合肥历史旧貌的一部分,又为合肥现代观光旅游找回一处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新景点,同时也为广大市民休闲观光提供一个新去处。

猜你喜欢

庙宇合肥市合肥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澳门历史城区”的中式庙宇与民宅
生态合肥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