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脱缰”的孩子停下脚步

2016-07-21吴益斐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玩游戏规则教室

吴益斐

一、厘清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这位教师的问题其实涉及幼儿的规则和自主性的关系,往往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觉得自由与规则是对立的,其实这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指南》里要求的自主绝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指教师要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并尊重幼儿的意愿。比如玩游戏时,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或者进行探索学习时,选择什么材料?怎么与材料互动?怎么使用材料进行探索?这些都是由幼儿自己决定,这种自由自主会让他感到愉悦与自信,并且有探索的欲望。

而规则是游戏或者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是幼儿游戏或活动的需要,是幼儿可以理解,应该执行的。幼儿对规则的自觉执行,是幼儿行为水平的体现,所以自主与规则并不是对立的。

3岁的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教师如果没有弄清自由与规则的内涵,不清楚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自由自主就是幼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由幼儿如“脱缰野马”,就等同于把安全隐患摆在幼儿面前。

二、读懂“脱缰”孩子的行为

教师要观察、分析与询问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往往造成孩子这样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是教室外面的环境吸引幼儿?是幼儿表达自己开心的方式?还是幼儿情绪的宣泄?或者有的家长太惯幼儿,从小就采取这种放任的教育方式?更严重的是孩子有多动的倾向。只有真正读懂幼儿的行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对孩子的行为“对症下药”

寻找到原因之后,教师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如果是幼儿宣泄情绪、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和他一起探索其他的表达方式;如果是室内环境材料枯燥,不够吸引幼儿,教师要及时调整;如果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对,教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对于多动的倾向,不要随便下结论,需要通过权威部门论证。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发生在教室里,可多带幼儿到户外活动。

这个时期的幼儿容易兴奋和冲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行动往往不顾后果,教师不要用生硬的方式阻止或批评训斥幼儿,可以说:“XXX小朋友,快来哦,我们一起玩游戏”或者“一起去看小鸟”等,用不断变化的环境、富于变化的玩具来吸引幼儿,用好玩的游戏来引发幼儿注意。教师要始终关注幼儿,有目的地通过一些游戏来培养他的注意力和自制力。

规则是体现自由意志的内在约束,而不追求强制性的外在秩序。自由是给予幼儿创造探索的机会,而不是无规则的行为失控。所以,教师只有真正了解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读懂幼儿,才能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良好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幼儿园)

猜你喜欢

玩游戏规则教室
“313”教室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回到古代玩游戏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