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衔接沟通人才培养生态圈构建研究
2016-07-21章玉迁
章玉迁
【摘要】自考作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开展高等教育、衔接沟通人才培养的最为理想的试验田。从浙江省自考衔接办学的实践经验来看,如要构建自考衔接沟通人才培养的生态圈,就必须对衔接沟通的工作基础、运行平台、创新内容、驱动力以及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
【关键词】自考;衔接;生态圈;构建
【中图分类号】G4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7-0006-04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浙江省就通过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推进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衔接沟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立交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浙江模式”。
2014年7月,浙江省教院、省考委出台《浙江省自学考试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完善衔接沟通机制,拓宽终身学习通道。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自学考试开放、灵活的优势,开展与其他教育形式的衔接沟通,促进实现各种教育形式的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为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拓展途径。”《意见》明确当前要以自学考试为中心,开放、灵活地拓宽衔接沟通渠道,打通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藩篱,对于前后对接、左右交叉、上下融通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无缝对接、交叉整合和融会贯通,减少学习者重复学习的时间与精力,保质又兼容地实现国家终身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目标。
纵观浙江省在自考衔接办学方面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其在自考衔接内容与形式方面已取得了很大成就。在此基础上,若要继续将自考衔接沟通推向深入,形成体系,就必然要对构建自考衔接沟通人才培养生态圈进行全方位的探索性研究。
一、当前自考与各层次、各形式教育衔接成果是深化衔接沟通人才培养的工作基础浙江省自考与各层次、各形式教育衔接沟通情况见下表1:
开设农家乐经营和管理专业、社区管理专业等二、统一实施学分银行制度是深化衔接沟通人才培养的运行平台学分银行是一项终身教育制度,也是推进终身学习的一种机制创新,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和校外继续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三大体系的沟通。目前,自学考试应是最适应国家学分银行制度的、最有条件作为依托来探索衔接沟通学分互认的一种形式。因此,以自学考试为主轴构建衔接沟通人才培养立交桥是当前最便捷可行的做法。
自学考试与各层次、各形式教育之间的衔接沟通必须以学分银行为平台,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统一采用学分制,制定统一的学分认定、转移和折算标准,通过免考、借考、转考等支持手段,以实现各类教育形式之间自由衔接互认。学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参加国家认定的教育机构开设的课程学习,或者个体自学通过国家学历课程的考试,都可以获得相应专业的学分,甚至对学员个人特殊工作和生活经历进行的评估,也可以转换成有关课程的替代学分。
三、进一步拓展衔接举措是深化衔接沟通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一)不断细化并完善当前自考与各层次、各形式教育衔接的措施
1扩展各行业、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非学历证书衔接
如:中小学教师专业资格考试拟可顶替部分教育类专业课程学分;中国国际化人才外语考试(BFT)拟可顶替“00015英语(二)”或部分英语类专业课程学分;国际软件工程师认证(NIIT)拟可顶替部分与计算机相关课程学分;财政部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拟可顶替会计或财务管理专业部分课程学分;人事部的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拟可顶替经管类专业部分课程学分;以及劳动部门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工种众多,具有普遍性)拟可顶替相关专业部分课程学分等。
2采取量化措施与非学历证书衔接
由于知识结构的递进与梯次性,高等级的证书考试内容必然涵盖低等级证书能力与水平要求。如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三级或以上笔试并取得合格成绩,可顶替“00015英语(二)”课程学分,通过采取量化措施,获得PETS二级也应可抵免该课程一定学分,剩余学分则可在相应专业选考课程中以补足,这也符合浙江省的区间学分制的实施精神。当然此办法也适用于其他等级证书。
3采取量化措施与其他教育形式课程衔接
由于不同学历教育形式之间采取的专业计划各有不同,人才培养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同学历教育形式的不同学历层次之间的课程设置存在部分课程趋同的情况。比如,很多高校成教函授会计专科计划中会安排“资产评估”、“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而这些课程在自考会计独立本科段的专业计划中也同时存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考虑将其他教育形式的课程抵另一个学历层次的相关课程的部分学分,予以认定。
(二)拓展自考与社会机构培训、校企联盟人才共建的衔接沟通
当前,先前学习评价与认证(Prior Learning Assessment and Recognition)在国际范围内的高等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通过先前学习评价与认证,将学习者尤其是成人学习者通过非正式学习所获得的各种知识、技能与能力转化为学分,从而使得学习者在参加学历继续教育时不必重复学习。
1自考与经认可的社会机构业务培训的衔接沟通
采取类似于现行的由自考全日制助学院校开展的课程过程性评价实施办法,对被认可的社会机构的业务培训,经核实其培训课程与自考专业计划部分课程存在对应性的,可以给予社会机构以过程性评价权限,过程性评价占课程最终成绩的30%(注:浙江省自考过程性评价占课程最终成绩的30%)。
2自考与校企联盟人才共建的衔接沟通
针对自考衔接试点院校,其与单个企业或数个同类型企业之间开展的联盟式人才培养与产学研业务培训,经过一定考核可认可其培训成绩,并将其折算成自考对应专业课程的全部或部分学分,或者占课程最终成绩的一定比例。
3自考与各类继续教育平台的衔接沟通
如对中小学教师参加各高校、教师进修校的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学分予以认可,拓展衔接沟通渠道。诸如此类,有教育行政部门参与主持的继续教育平台,经考核认证后,其培训的学分也可考虑计入自考专业课程学分。
(三)拓展自考与企业工作的衔接沟通
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必然要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而学习成果的认证,不仅包括理论学习成果,也包括实践操作成果。目前我国企业一线技术员工基数非常大,其中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一线操作员学历层次还比较低,但其所从事的岗位工作或生产劳动却已达到或超过了相应的自考专业课程知识与能力要求,尤其是实践环节学习要求。鉴于此,针对经认可的企业,通过集体申报,接受教育考试部门的统一监督,其现场实践考核成绩可考虑认定为一定学分。
(四)拓展自考与国家公开学术期刊的衔接沟通
国家公开学术期刊具备较强的严肃性,其准入门坎较高,是通过国内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审批创办的,拥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正规刊号。在实际操作中,如学前教育(独立本科段)专业中的0088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实践)课程,可以采取考生以第一作者形式在国家公开学术期刊发表1篇及以上论文予以顶替课程,可以由主考院校组织统一的面试答辩对质量进行把关。
四、国家统一考试制度是深化衔接沟通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自学考试的命题组织、考试实施、成绩公布是在全国教育考试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下进行的,有一个组织严密的管理系统来确保学习者学业评价的质量,因此,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国家统一考试制度不可偏废。针对自考与各类不同教育形式深化衔接沟通人才培养的现实情况,目前有多种考试组合模式可参考。
第一,完全统一考试。不同学历层次的自考专业,理应保留一定门数课程,采取完全统一考试模式,用以检验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与效果。
第二,部分统一考试。根据各类教育形式课程学分兑换比例,对于达不到自考课程完全学分的,其差额部分进行统一考试。
第三,协议授予考试。可参考美国大学与社区学院的学分互认方式,在美国的转学机制中,各层次高校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互相承认课程与学分,即执行“转学课程协议”。相对应的,自考与不同类别的教育形式或社会机构培训之间的衔接,其课程学分认定考核均应通过相互之间的协议授权形式进行,设置准入标准,明确权力义务,加强监督检查。
第四,免考。对于自考公共课程以及非学历证书所对应的课程采取免去统一考试的措施。当然,考试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笔试(闭卷、限制性开卷等)、实践操作、答辩、考查(作业或小论文等)等,在具体操作中,应视情况而定,但必须始终强调考试的公平公正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不打折扣。
五、学分转换认证是深化衔接沟通人才培养的推动力量自考与各层次、各形式教育的衔接沟通措施均以学分制为统一“交易”平台,通过学分的认定、转移和折算,最终达到衔接沟通人才培养的目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即到底由谁来制定标准,把好质量关,主持各类教育学分转换工作。
第一,明确领导机构,那就是国家教育考试行政机构,既有权威性又有独立性。
第二,由国家教育考试行政机构牵头组建自考学分转换认证中心,认证中心的人员可由教育考试部门、自考主考院校以及衔接试点院校中有经验的人员组成。
第三,自考学分转换认证中心工作职能。一是要确认各类形式的教育之间学分“交易”可行性;二是制订学分认定、转移和折算标准;三是评估学分“交易”质量标准。
只有这样,自考衔接沟通人才培养体系方可顺利运转起来。当然,自考学分转换认证中心可先以某一地市级单位进行试点,也可选择先以某一省级单位进行试点,成熟后再给予推广。
六、课程体系改革是深化衔接沟通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国家十分重视中、高职教育的职业化发展,倡导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内容设计、实训与招生就业工作方面均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此相对应的,当前参加自学考试的主力军就是中职或高职学生,其学习特点就是重应用、偏实操,而自考原有大部分专业计划参考借鉴的是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其学习对象与自考生相比大相径庭。因此,自考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已迫在眉睫。
自考课程体系改革应凸显实践本位,促进自考课程内容向职业发展方向延伸,以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一)课程体系要体现学习对象特点
目前,自考参加者一般为中职、高职学生,或是部分社会从业人员,其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重实践、讲实用,而掌握过高过深的理论知识并不是他们的学习目标。因此,在自考课程体系改革中应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减少理论课程,理论课程以够用、实用为度。增加实践课程,同时改革现有部分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分设两门课程的安排,可考虑予以合并。课程的实践部分则通过课程见习、实践操作等形式开展,并由实践教学组织单位负责考核。
(二)课程体系要体现区域经济特色
比如,民营企业在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且大多属中小型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快,对于员工履岗能力要求高,要求上手快。因此,要不断完善职业化课程体系设置,切实找准企业需求,使教学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同时对于部分报考人数少、考试难大且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专业应建立退出机制。
(三)课程体系要预留衔接沟通窗口
作为学分银行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自考应承担各层次、各形式教育衔接沟通的桥梁作用。在其课程体系构建中,既要考虑专业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科学性,又要具备一定的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相互衔接沟通的包容性。比如,设置非学历证书衔接课程、社会培训热点专题等。
以自考为主轴,构建高等教育衔接沟通人才培养生态圈,涉及面广,可操作性强,对于我国大力倡导学习型社会以及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成火.“浙江模式”: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创新实践[J].中国考试,2010,(4):37—43.
[2]王海东.学分银行:自考制度转型的方向与机遇[J].考试研究,2011,(4):12—16.
[3]薛平.构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实践探索: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考试,2012,(7):20—25.
[4]王海东,刘素娟.依托自学考试制度构建国家继续教育学分银行[J].开放教育研究,2011,(3):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