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利用生活素材促进数学教学

2016-07-20罗长锋

速读·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活素材促进数学教学

罗长锋

摘 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生活化教学在选择生活素材时教师应慎重,选用的素材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时代气息,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抓住本质,有利于构建数学模型。在运用素材进行教学时还要合理、有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利用;生活素材;促进;数学教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应用。但在实施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误以为只有生活中的数学才是有价值的数学,把数学和生活本末倒置,生活味在一定程度上淹没了数学味等现象,这些现象是教师盲目追求教学生活化,忽视学科本身知识形成的需要所致。那么怎样选择、使用生活素材才能促进有效学习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精心选择优质素材

教师应精心选择素材。因为学习材料选择的合理与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直接相关。选择生活化学习材料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生活素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有些数学教学内容对小学生显得较为抽象。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活泼的问题中,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素材来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原来是那样的亲切与可近,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

2.生活素材的选择有利于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借助现实的有趣的内容沟通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实现更高层次的整合,即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促进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最终目的超出生活,并上升到“数学模型”。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原形的,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生活材料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选择的材料便于让学生从中去提炼数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通过生活化实现数学化。

二、生活化材料要切合学生实际

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时,要做到合理、适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联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生活经验能够良好发挥,使课堂显示效益。

1.面上的合理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方向,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可以克服数学教材题材老化,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特点的缺陷,沟通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改变数学学习苍白无味的状态,但并不等于“生活化”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追求。提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学生感悟数学来于生活,也用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事件,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不是与生活有关无关的数学知识的学习都要与生活搭上边。每册教材中知识分门别类,我们并不能不分知识的类别、性质都用上生活化的题材,有时与生活无关的课堂教学同样有价值可言。为此,我觉得“生活化”课堂教学要切合实际,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合理使用生活素材。这样才能有机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有效学习。一味地片面地追求生活化,常常为生活而生活,这样往往会忽视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本身所固有的知识的连贯性和科学性。

2.点上的适度

如果把全册教材看成一个面,则每一节课就成为这个面上的一个点。在点的教学中,如果能用生活化进行教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注意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我们也不容忽视在数学教学中处理好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时,应注意防止以“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

三、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素材

課堂上的生活素材有些来自课本,有些来自老师从生活中捕捉的、还有些是课堂上动态生成的,无论是那种,教师必须动态把握,合理使用,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1.动态把握课堂生成的生活素材

(1)来自于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课堂的精彩来源于真实,在真实的课堂上学生往往会迸发出瞬间的精彩,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一瞬间,把握动态生成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思考。

(2)来自于学生充实的生活素材。小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有时与成人的理解有不同的含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的生活素材和课本使用的教材难免会因成人眼光而带有某种片面性,成人以为的 “生活实际”,也许并不为学生所认同,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不妨蹲下来,试着倾听孩子的声音,将课堂向课外开放,向学生开放,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素材学习。在学生自己寻找素材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活用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内容的呈现注意体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所具备的知识背景与数学活动经验也各异,所以,教科书的定位应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线索”,但它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教学学习活动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精心开发设计,加工处理,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有效学习。

总之,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一定要切合实际。选择生活化学习材料既要关注现实性,又要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既要体现适度的开放性,又不宜过分繁杂,既要关注趣味性,还要减少生活经验对数学思考的干扰,使生活素材有利于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使用生活素材要合理适度,不能盲目追求和滥用。同时课堂上还要动态把握生活素材,使生活化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生活素材促进数学教学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