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2016-07-20卢亮
卢亮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以致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物理;教师;新课程;学习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目的,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物理教学应以探究性理念为指导,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本质。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要想通过对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亲历”知识的形成,从而达到科学概念的建立、深化和应用,就必须开展好探究式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本人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完整性
探究式教学的模式一般包括五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启迪思考、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协作交流、总结与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过于强调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启迪思考、协作交流和总结提高三个环节却不甚重视,这就导致学生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一片茫然,以致有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产生了怀疑,认为探究式教学不仅耗费了时间,而且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理解不及教师直接讲解来得深刻、牢固,学生的解题能力还有所下降。其实,不是新课程理念出了问题,有问题的是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认识不够全面。
许多教师在创设出情景后就直接提出需要探究的内容让学生探究,这种做法看似结构完整,水到渠成,实则剥夺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导致学生对所要探究内容的来龙去脉、物理意义一无所知。
协作交流是探究性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设计、探究方法、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的验证过程,也是学生将通过探究所获取的知识升华和再生新知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得到的结果正确吗?得到的结果意味着什么?与实验前的猜想一样吗?以前见过类似的事件吗?这样的结果该怎样表述?
二、重视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调整
探究式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拥有探究过程中的主动权,但不是要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高超地引导、组织、支持学生的探究。
在创设情景中,教师要快捷、简明地将预设情景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无论是探究目的的确定还是探究过程的设计,也无论是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还是探究过程中的注意点,探究过程的合作和实验结果的处理,探究结果的概括与交流、提炼等都不能离开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支持,而教师如何适时地引导就体现了教师教学艺术的高低和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学生在体验了人讲话时声带在振动的事实后,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将看不见的鼓面振动通过实验反映出来,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鼓面振动停止,还能产生声音吗?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再让学生亲自去探究刚才的猜想,并归纳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果把实验前移,先进行实验再让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就会对探究失去兴趣,唤不起学生对新知的激情,产生“这么简单的道理还要学习”的消极情绪,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物理失去热情。
随着学生学习进程的发展,学生的探究技能会不断提升,教师要适时地调整自己在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地位,直到最终的退出,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三、重视探究式教学向课外延伸
探究式教学的阵地不仅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的探究性活动延伸到课外,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能使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物理问題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否定,体验到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学到了获得知识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四、重视探究式教学的渐进性
初中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探究活动的目的性认识、程序的规范性、结论的表达与交流、结论的应用等许多能力都处于低级阶段,这些能力的培养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上应遵循“引领-实践-放手”的顺序,不能操之过急。在探究内容上,要从最简单的,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入手;探究程序上,要从基本的技能方法入手;探究活动从不完整到逐渐完整;探究结论的表述从表象到本质、从不严密到严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逐渐弱化自身的引导作用,强化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