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后美日贸易摩擦概述及原因分析

2016-07-20章静雯

2016年24期
关键词:摩擦

章静雯

摘要:贸易摩擦是国家经济和贸易交往过程常见的现象,研究贸易摩擦发展规律及其解决对策对我国经贸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战后美日贸易摩擦为例,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研究了美日贸易摩擦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表现形式及两国的解决方法等,总结了美日贸易摩擦的特点,并对美日贸易摩擦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日两国不同的经济贸易政策、商品国际竞争力差异及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美日贸易摩擦出现及不断升级的重要原因,两国间的经贸谈判及对话是解决国际贸易摩擦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战后;美日贸易;摩擦;原因分析

一、引言

贸易摩擦是指经济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在经济和贸易交往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冲突,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是战后美日贸易摩擦。二战后,日本通过美国的扶植不仅恢复战争的创伤,而且经济快速发展,对外贸易也迅速增长。1965年,日本对美贸易首次出现顺差,随后的“暴风骤雨式的出口”给美国产业造成重大冲击,日美贸易摩擦初露端倪。70年代后,美日贸易不断扩大,进而引发贸易问题政治化现象,导致了美日之间长达30年的贸易摩擦战。美日贸易摩擦的出现不仅影响给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的正常往来,而且作为战后世界两大经济体,贸易摩擦白热化还使得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受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严重威胁。

关于美日贸易摩擦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国内学术界主要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美日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表现、双方对策及影响。胡方[1]剖析了日美经济摩擦的基本原因、内在机制、发展过程及其表现形式,并探讨了日美经济摩擦对中国涉外经济摩擦的启示;赵瑾[2]以全球化为主线,按照不同时期摩擦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将日美贸易摩擦分为微观经济摩擦、宏观经济摩擦、投资摩擦、制度摩擦四个阶段,深入分析了四阶段贸易摩擦的表现及双方的解决方式。张德明[3]从历史学的角度全面系统揭示了1945—2000年东亚经济中美日关系的客观演变过程,并论述了美日双边贸易失衡的问题。阳大胜[4]揭示了美日经贸关系的发展规律:美日贸易联系越紧密,贸易摩擦也越深入,双方不断摩擦、协调、再摩擦、再协调,总体上呈螺旋上升的轨迹。张玉棉[5]详细叙述了日美汽车贸易摩擦的原由,总结了日美在汽车贸易争端谈判中争论的焦点问题,并分析了日美关于汽车贸易摩擦是如何达成协议的。

美日贸易摩擦是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美日贸易摩擦从最开始的纺织品摩擦发展到钢铁、汽车、电子产品等工业产品,从区域性的经济贸易问题上升到两国政治层面上的问题,给两国的经贸发展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对两国正常政治邦交蒙上了一层阴影。作为世界上的对外贸易大国,研究美日贸易摩擦发展历程、产生原因及解决手段可以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对指导我国对外贸易贸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为我国处理对外贸易摩擦及争端提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美日贸易摩擦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一)美日贸易摩擦发展历程

从时间上来看,美日贸易摩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战后50-7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的起始时期。二战以后,日本在美国的援助和支持下,经济开始复苏,日本GDP逐年上升,逐渐摆脱了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1965年,日本对美贸易首次出现贸易顺差是美日贸易摩擦的开端。这一时期,美日贸易摩擦主要表现在纺织行业。1971年,美日两国签订美日纺织品贸易协定。日本做出让步,美日贸易摩擦得以缓和。

第二阶段是战后70-8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的全面升级时期。这段时期主要表现在美日两国货物贸易摩擦问题。日本的巨额贸易顺差主要来自美国,在日本货物贸易顺差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两国的贸易摩擦还集中体现在钢铁贸易及汽车工业,优质而多产的工业产品让日本在两国贸易中占优,由此引发了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与争端。由于美国本身存在的系列经济问题导致钢铁产量的下降,在美国于1978年实行了钢铁起动价格制度,才使得美日在钢铁方面的贸易摩擦得到缓和。

第三阶段是90年代中期后,美日贸易摩擦逐渐缓和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美日贸易摩擦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巨额的日美贸易顺差中,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在汽车领域对美国构成威胁。美国和日本的经济贸易冲突,致使两国关系处于崩溃的边缘,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国际金融和外汇市场动荡。两国首脑进行了系列的贸易谈判与协商,并签订以一系列的协议,制止贸易摩擦的持续升级。自90年代中期以来,美日经贸关系开始逐步趋于缓和,两国不断加强双边经贸谈判与合作,使得贸易摩擦能够在世界经贸框架的范围内得以解决。

(二)美日贸易摩擦的主要特点

1、低附加值产品贸易摩擦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贸易摩擦,其特点表现在从两国的轻工业产品(杂品、纤维、纺织品)贸易冲突转移到重工业产品(钢铁、汽车),从低附加值产品贸易冲突向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摩擦,从单一产品摩擦到众多工业领域贸易摩擦,由微观经济摩擦上升到宏观经济摩擦 。50年代日本向美输出的主要产品为如生丝、丝织品和纺织品,美日棉纺织品贸易摩擦主要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价值较低的工业产品,美国政府也采取以一些措施来抵制日本的倾销贸易政策,之后日本便制定了应对的策略减少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加资本密集型的产品的出口。美日之间贸易摩擦由低附加值产品转移高附加值产品,是日本战略性经贸政策的表现。

2、贸易摩擦范围逐渐扩大。20时间50年代,美日两国的贸易冲突仅仅只是在以纺织品为代表的轻工业领域,随着两国在贸易争端中的策略调整,贸易摩擦范围在不断扩大,在之后的20多年里,美日贸易摩擦以逐渐发展到钢铁、汽车、电子产品及农产品等行业,贸易争端领域在不断扩大。

3、贸易摩擦由微观经济摩擦上逐步发展到宏观经济摩擦。美日贸易摩擦出现后,两国制定了争锋而对的贸易对策,不仅没有有效的限制两国贸易争端的激化,相反却将两国政府把解决问题的焦点对向市场结构的调整,致使两国的贸易摩擦有局部的行业领域逐渐上升到国家层面的经济贸易范围,由此从微观经济摩擦上逐步发展到宏观经济摩擦。虽然美日两国为缓和贸易摩擦与争端签订了一系列相关经贸协议,以换取两国良好的经济贸易发展前景,但是在国际范围内,两国的贸易摩擦依旧很激烈,尤其在亚太地区的贸易市场上,冲突和摩擦还在继续演变。

三、美日贸易摩擦原因及分析

从根本上来看,国家与国家之间产生贸易摩擦的根源是由于本国在贸易交往中经济利益受到了损害,贸易中的收支不平衡导致两国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经济行为,打破了原本处于平衡中的经济贸易状态。美日贸易摩擦出现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美日实施不同的经济贸易政策。经济学界人士普遍把美日之间贸易的不平衡和美国竞争优势的丧失归咎于美国推行的“公平贸易”政策以及日本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两者在政策层面是相互抵制的,在贸易中表现为互相的报复和制裁[6]。

美国在贸易领域奉行自由贸易思想。在冷战时期,美国实行单边贸易自由化,对西方盟国开放国内市场,目的在于拉拢西方盟国以对抗苏联。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美国政府为了保护外贸利益,逐渐实行一系列带有保护主义倾向的贸易政策,将“公平贸易”的概念融入到“自由贸易”中,组成贸易反击小组,查明和制止外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美国贸易政策的变化,由最初的多边贸易、自由贸易转向强调对等互惠、公平贸易以及后期的保护主义及“惩罚性”关税,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美日贸易摩擦的激烈程度。

日本在战后建立了战略性贸易政策。日本经济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下村理论”,并根据这一理论在50年代末期制定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它的目的为私人资本投资创造有利条件,扩大国内外市场[7]。

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日本一直采取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采用贸易保护政策。同时,日本政府把贸易立国、技术立国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以技术进步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动力。上世纪50-90年代日本宣布实行贸易自由化,但日本始终没有正式实施,直到1967年,日本仍然保留着非自由化商品项目,这一比例还一直保持在7%的水平上。20世纪70年代,美日贸易的扩大使美国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但日本从本国经济利益出发,仍对市场采取保护性政策。

(二)美日两国商品国际竞争力的差异。美日两国商品国际竞争力的差异化,是导致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出现的重要原因。战后,日本商品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而美国商品国际竞争力日益下降,导致了美国在贸易交往中逐渐失去了优势,进而出现了美日贸易失衡。

战后的20年,美国经济空前繁荣。钢铁、汽车等产量为代表,美国在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多年的世界第一。但是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过分发展第三产业而忽视工业发展,在汽车、钢铁等的竞争力优势而被日本赶超。美国试图通过产业保护措施来缓和美日贸易摩擦,不仅未能改变贸易逆差的局面,反而出现了贸易赤字迅猛上升的趋势。

二战以后,日本重视发展工业生产,工业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并稳定占据着国际市场份额。在70-80年代,日本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及技术革新,在保证产量的同时主要工业产品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使得日本的工业产品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陆续超越美国。这不仅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导致了两国在国际贸易上的经贸冲突加剧并升级。

(三)美日经济实力不平衡发展。日本经济萧条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时期。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遭受重创,国内处于崩溃的边缘。而美国本土几乎没有遭受直接战祸,战后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霸权。政治经济的不平衡,使得美国成为日本的统治者,对日本的全面压制。在美国的积极帮助、扶植、支持下,日本的经贸状况开始好转。美日贸易摩擦处于萌芽阶段。1970-1990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美国经济逐步衰退时期,日本GDP持续飞速增长,在发达国家中的GDP增长率是最高的。人均国民收入、贸易顺差、外投资总额等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世界前列并赶超美国。而美国自1969年发生经济危机,进入“滞胀”时期。美国政府负债高达24356亿美元,年度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都创历史最高记录,成为世界最大的负债国和贸易逆差国。考虑到经济地位受到威胁,美国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解决贸易不平衡,到90年代中期,美日贸易摩擦愈演愈烈,进入白热化。

四、结论

本文对战后美日贸易摩擦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应对措施进行了相关的论述,并对美日贸易摩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美日贸易摩擦发展史及其变化规律,对解决与处理国家及区域贸易问题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对外经贸的大国,在对外贸易与区域乃至世界范围的贸易中都已很大的参与作用,与此引发的国际贸易摩擦也不在少数。研究贸易摩擦发展规律发展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及解决贸易争端提供了很好的教材。国际间的经贸谈判及对话是解决国际贸易摩擦的有效手段。(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方.日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及其问题[J].日本研究,1997(02):30-34.

[2]赵瑾.全球化与经济:日美经济摩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张德明.东亚经济中的美日关系研究(1945-200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阳大胜.日美贸易摩擦的轨迹与成因[J].现代日本经济,1997(06):19-23.

[5]张玉棉.关于日美汽车贸易摩擦问题始末[J].日本问题研究,1996(04):23-25.

[6]蒋茹霞.战后美日贸易摩擦分析[D].吉林大学,2011.

[7]于永达.美日贸易摩擦及各自的对策[J].当代亚太,1999(10):50-54.

猜你喜欢

摩擦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中美贸易摩擦背后的经贸关系
摩擦是个好帮手
摩擦发电
光滑的地面上哪儿来的摩擦?
钢摩擦面铝基在刹车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