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下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优势与问题分析

2016-07-20刘燕

2016年24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中小企业优势

刘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习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将面临新机遇。在“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中,我国中小企业存在哪些优势与问题,采取哪些应对策略,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优势;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长,贸易领域及区域不断扩大,我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发紧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1]。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中国未来新型经济建设的重要方向。

一、我国对外贸易状况

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对外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根据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4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43030.4亿美元,其中出口23427.5亿美元,进口19602.9亿美元,贸易顺差3824.6亿美元。2015年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形式严峻,进出口呈现下降趋势,贸易顺差有所增加。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值39586.4亿美元,同比下降8%,其中出口22765.7亿美元,下降2.8%,进口16820.7亿美元,下降14.1%,贸易顺差5945亿美元,增长55.2%。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方式越发合理,贸易伙伴更加多元,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欧盟、美国、东盟为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对部分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长较快。我国中西部地区近几年在外贸方面表现活跃。过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集中发展对外贸易,近几年中西部地区优势逐渐突显。中西部地区成本低廉,有巨大的投资建设需求,前景广阔,吸引不少国内国外的外贸企业前来发展[2]。

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发展状况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里程碑,是中国经济迈向腾飞的标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不仅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大创新。

中国陆路边境线总长约2.2万公里,与10多个国家接壤,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沿边省区。沿线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独联体、中东欧、中亚等地区的六十多个国家。

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一带一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双边贸易总额达9955亿美元,占全国贸易总额的25.1%,中国已与多个国家建立经贸合作区域。“一带一路”建设将极大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对外开放,使欧亚非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3]。

三、我国中小企业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从事对外贸易的都是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发展,作为占到我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也开始纷纷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开始其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中小企业的界定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主要是指相对于本行业的大企业来说,在规模、人员、资金上相对较小的经济单位。如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范围十分广泛,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均有分布,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传统行业,如一般加工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等。

四、我国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

在“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下,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这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国周边国家数目众多,在经济、技术、环境上相似,文化氛围也接近[4]。其中多数为发展中国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资源,与我国有着长期广泛的联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上将更容易被接受,产品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都较强。

(二)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加入WTO后,进一步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商务部代表我国政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包括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经济援助在内的多双边经贸合作机制。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国际经济组织也组织了多项中小企业交流项目,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壁垒逐渐降低。

(三)民族产品优势

我国盛产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其中多数都是由中小企业加工制造。这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产品,例如民族工艺品、中国服饰、中餐、中药等,代表着中国古老的文化,是我国独有的、不可模仿的宝贵财富,这些产品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因而更容易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四)小规模劳动密集型优势

对于仍旧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的中国来说,很多中小企业可以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起劳动密集型小规模加工制造。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已经积累了比较先进的小规模生产制造和管理技术,像食品加工、轻纺制造、小型机电生产等。

(五)综合优势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日新月异,一些中小企业可以生产既需要劳动又需要技术水平的产品。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有些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因为劳动力稀缺、价格昂贵,赚不到较大利润而不愿意去生产,而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相关的技术水平又较低。这就使得我们的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充裕的优势,在掌握一定技术水平后,生产这种综合型优势产品[5]。

(六)机制灵活优势

与大型企业相比,小规模企业结构简单、机制灵活、适应市场快,对市场反应迅速,具有较低的管理及运营成本。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企业,这些企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成长的,与养尊处优的国有企业不同,中小企业更注重盈利与效率,更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五、我国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的问题

(一)资金缺乏

对于占中国企业数99%以上,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50%以上的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仍是阻碍其向国际市场发展的重要问题。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等级低。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信用等级差,易受经济周期、金融环境以及行业变化的影响,这使得大多数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二是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仍然偏低,为了降低风险,这些国有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更愿意贷款给信用等级较高的大型企业。

(二)技术水平低

许多中小企业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大多数中小企业因为成本低、资金少,对研发方面的投入较少,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加工,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因为生产的是廉价产品,中小企业仅在国际市场上低端行业里具有价格优势,但是如果仅走低端和廉价的国际路线,那么中小企业迟早会面临生存危机。

(三)缺乏国际型人才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缺乏业务熟练、精通英语的高素质人才[6]。中小企业与大型跨国公司相比,因为发展不稳定,不能给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不能像大型跨国公司那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再加上对人才的培养不重视,导致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人才。人才竞争是一切竞争的基础,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要靠技术,更要靠优秀的人才。没有国际化高素质的人才,最终企业只会丧失竞争力。

(四)缺乏长远战略

一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看到别人投资赚钱就盲目跟风,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缺乏品牌意识,缺乏核心竞争力。对产品质量的把关不严,也没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导致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印象总是劣质和低端。

(五)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国有企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在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不够。中小企业在出口渠道、信用保险、信息咨询、海外市场调研等方面,得到政府扶植较少。政府也没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进行规划,更好地进行国际化经营。

六、增强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对外贸易的主要问题,应大力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探索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鼓励商业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从降低风险角度开发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产品。

(二)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中小企业是我国最具活力的市场经济体,中小企业不应仅把营业额放在第一位,而应树立创新意识,可以采用与国际先进企业技术合作、技术引进等方式促进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管理和技术方面要尽快适应新变化。

(三)注重培养国际型人才。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们除了高科技人才外,更需要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国际型人才。要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注重员工的继续教育。在国际市场上,很多大型企业为了培养人才,纷纷设立自己专门的培训机构。中小企业也应该借鉴大企业的管理模式,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鼓励员工学习与创新。

(四)扬长避短。中小企业应该找到本企业的特色,细分市场。中小企业从规模、资金和技术力量等方面与大公司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正面交锋不具备优势。中小企业应该避开大公司竞争激烈的热门领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经济领域。

(五)树立品牌意识。中国的中小企业不能总是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徘徊,而应增强自主品牌建设。在品牌策划上,我国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时可以采用本土化策略,研究当地的风土人情,策划出适合本企业的最佳战略品牌。结合国际市场营销,加大宣传力度,注重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形象,以质取胜而不是以量取胜。

(六)政府应加大宏观引导力度。针对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加大政策上的支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在宏观上对中小企业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管理。从整体上规划协调,引导中小企业合理选择合适的国际目标市场。(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申现杰 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式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30-31.

[2]白光裕 刘雪琴.中西部地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研究[J].国际贸易,2013(10):22-23.

[3]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71-189.

[4]曹科学.我国边境小额贸易的发展机遇和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12(06):22-23.

[5]陈琪.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机理研究——基于浙江典型案例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7-11.

[6]池仁勇 林汉川.转型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40-246.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中小企业优势
矮的优势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画与话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