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经济互补性视角分析泉州在古代中阿经贸交流中的作用

2016-07-20蔡青青

2016年24期
关键词:经贸泉州

蔡青青

摘要:宋元时期,泉州与阿拉伯国家繁荣的经贸交流,使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交流互补、共进共荣。通过分析宋元时期泉洲与阿拉伯国家通商的社会基础,两者在商品结构、资源以及技术方面的互补性,进一步总结泉州对于中阿经贸交流的意义与价值,对于当今中阿经济互补与合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互补;中阿交流;泉州;经贸

一、宋元时期泉州与阿通商的自然条件及社会基础

泉州在古代中阿交流中的作用可谓功垂竹帛,若要探究其中渊源,就必要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基础,泉州近海优良的地理优势以及宋元时期开明的政治、繁荣的商品经济,都为中阿贸易的繁荣兴盛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土壤。

(一)自然条件优越

泉州位于晋阳下游和泉州湾内,航道水深,港湾曲折,适合大型船舶的停靠。泉州港深入海湾和河口内部,《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曾有提到其“内足以捍州城,外足以扼航道”,形势稳固牢靠,陆域承载力较高,可充分保证海外运输的安全。泉州雾况较好,1—5月虽雾较多,但雾持续时间短,几乎不会影响船舶的航行。

(二)政治开放与经济繁荣

自唐代到宋代,随着南宋政治中心南移至临安(今杭州),带动了东南沿海的经济中心的南移,而泉州由于更加接近政治中心,经济迅速发展。宋元时期政府在海上贸易发展中对泉州尤为重视,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并划出专门区域作为“番坊”,极大地便利了阿拉伯商人在泉州定居经商,元人吴澄有云:“泉、七闽之都会也。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渊数,殊方别域,富商巨贾之窟宅,号为天卜最。”①泉州蜚声海外,与埃及亚历山大港被称为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海港。政治安定,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泉州农业、手工业、制造业相继发展,而南宋时期政治中心南迁带动了经济中心的南移,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通过泉州港输入和输出的商品逐渐增多,海外贸易随之兴盛。

二、泉州与阿通商的经济互补性

泉州与阿拉伯国家互通有无,经济互补,历史证明,任何经济合作,只有达到“双赢”,合作才有可能进行。泉州与阿拉伯国家在商品结构、农业生产条件、资源以及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构成了双方经贸交流的互补性。

(一)商品结构的互补性

宋元时期的对外出口主要以生产性手工业品为主,主要有陶瓷、丝绸等商品,而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主要以资源性奢侈品为大宗,主要有香料、药物、象牙以及珍宝等商品。

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是全国内外物资的吞吐港。不仅泉州及其临近省份出口贸易兴盛、其腹地地区例如四川的一些丝织品及药品也不断贩运到泉州转口外销。中国的陶瓷、丝绸、茶叶深受阿拉伯人民的喜爱,而阿拉伯国家的香料、象牙等商品也让中国人民视若珍宝,“宫医常以龙涎香为烛、医药、食品、化妆、亦需用香。②”

(二)农业生产条件及资源的互补性

泉州地形多以山地与丘陵为主,气候湿润,降雨量多,所在的地形及其适合作物和桑林的生长。优越的气候条件也对茶叶及棉花的生长非常有利。而阿拉伯国家地处热带与亚热带,沙漠面积大,雨量稀少,不适合作物的生长,阿拉伯人远道而来求购茶叶和棉花补充了其在作物方面的空缺。除此之外,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具有丰富的陶瓷原料,内地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通过泉州运输到阿拉伯国家的金、银、铜、铁等一些自然资源弥补了阿拉伯国家金属类资源的不足。《泉州留氏族谱》曾提到:“陶器、铜铁,泛于蕃国,取金帛而还,民甚称便。”

而阿拉伯国家的自然条件虽不适合作物的生长,但是这种全年高温、日光充足与昼夜温差大的特性,为香料生长提供了自然条件。比如阿曼气候炎热高温,相对湿度较大和土质为石灰石土壤,十分适合乳香木生长。泉州土壤呈酸性,不适合香料对土质的要求,所以阿拉伯国家的乳香、檀香等香料资源广受内地人民欢迎并源源不断涌入泉州。

(三)技术的互补性

中国的瓷器远销于海外阿拉伯国家,同时中国的制瓷技术也随之一并传入到阿拉伯国家,一些阿拉伯人通过在中国的学习和研究把制瓷工艺带回,据史料记载,埃及的手艺人通过模仿了中国的瓷器工艺还仿造过很多中国瓷器,在福斯塔特的废墟中曾发现过一些仿造的陶瓷。

而阿拉伯国家素以擅长研制香料而著称。阿拉伯国家在于泉州贸易交流的同时把制香技术也传入了中国,促进了中国制香技术水平的提高。宋末元初泉州市舶司蒲寿庚家族便世代经营香料,从而使阿拉伯国家的制香技术与中国技术相融合,促进了中国香药业的发展。

三、宋元时期泉州对繁荣中阿经贸交流的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通过泉州与阿拉伯国家的通商交流,海外贸易的需求使得民间手工业、制造业相互竞争,纷纷提高其技术,促进了中国古代制造业和轻工业的兴盛。使泉州当时的造船业跃居为全国的领先地位。除此之外,泉州地区制瓷业与铸造业不断发展,制糖、晒盐等业也十分兴盛。通过泉州与阿拉伯国家的通商贸易,为中阿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阿拉伯国家的科学技术人才涌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天文、历法、医学知识。

21世纪,沟通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东伊斯兰世界的海上“新丝绸之路”正在兴起。而泉州在国家“两带一路”的新战略框架下,双方将会实现更多的经济合作。

四、结语

宋元时期,泉州地区主要以手工艺商品结构与阿拉伯国家资源性奢侈品满足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各自的需求。此外于泉州与阿拉伯国家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导致的资源的差异、技术的不同造成了双方之间在此条件下盛产出互补性强的产品,从而相互流通、各取所需。

宋元时期的中阿交流的繁荣让我们意识到,国家的经济繁荣必然要通过与其他国家经济的交流互补才可实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无疑是中阿交流合作的新契机,加强各领域的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双方的共同愿望,而泉州正是中阿互补性经贸合作中的桥梁和纽带。泉州,是中阿人民交流的根,古往今来,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阿拉伯人融入了泉州百姓之中。有泉州这条纽带,当今的中阿交往将会延续古代中阿交往的精髓,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补合作,从而实现经济的共赢。(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注解:

①[元]吴澄:《吴文正公集》卷16 《送姜曼卿赴泉州路事序》,清乾隆五 十一年(1786),万氏刻本.

②《中国阿拉伯关系史》,郭应德著,张甲民译,49页.

参考文献:

[1]郭应德.中国阿拉伯关系史[M].张甲民,译.阿拉伯信息中心-穆斯塔法·萨法日尼博士出版,2004.

[2]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马明达,马健春.蒙·元时期的波斯与中国[J].回族研究,2006,(1):103-108.

[4]王钦若.册府元龟[M].中华书局,1982.

[5]伊本·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M].马金鹏,译.宁夏人民出社,1985.

猜你喜欢

经贸泉州
泉州
泉州之旅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泉州九仙山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理性看待和应对中美经贸摩擦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合作是处理中美经贸摩擦唯一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