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背景下的县城生态现状分析

2016-07-20刘昭辰

2016年24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镇化生态

刘昭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农村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成为制约县城经济发展的瓶颈,如县城和农村中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盐碱化等,本文以保定市高阳县为例,结合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分析该县在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争取获得该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

(一) 城镇化的背景

城镇化也叫都市化,通常是指伴随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1]城镇化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并且也是不可避免的重要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城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尚属于社会转型期,很多方面都处在探索阶段,城镇化过程也由于缺乏长远的科学性、整体性规划,导致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恶化,出现了很多问题。

(二) 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进行的分析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近十几年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该阶段显著体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互动关系。

图1环境污染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EKC曲线

上图中,横轴为人均GDP,竖轴为环境污染,二者的关系随时间的推移构成了一个倒“U”曲线,即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或者叫EKC曲线。此曲线解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先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也随之变坏,在到达一定时点后,经济继续发展而环境却出现变好的趋势。[2]而这个超出环境承受能力而反作用限制经济发展的状况出现后,是需要人们提高环境意识和政府的管理能力的,当污染企业得到改善,环境开始变好后才可以保证经济的继续发展。

二、高阳县人居环境现状

高阳县一直是保定市的经济强县,是我国的“纺织之乡”。高阳县域经济特色明显:一是民营经济发达,二是产业特色突出,纺织业是全县的主导产业。三是区位优势明显。四是发展后劲强劲。但是,近十年来高阳县的人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处于相对无序状态。主要表现在:

(一)县城住房规划和管理建设缺失,卫生条件差,整体生活环境景观不佳。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居民自建房屋,房屋布局形式各异、且各家房屋院落南北长度不一,体现在道路上就是道路两边凹凸不一。2、并且随着高阳县房地产市场的崛起,各个小区的建设也是毫无规划性,使整个县城的感觉杂乱无章,出行堵塞,生活环境嘈杂。

(二) 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公共基础设施不足。该县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因为高阳县以纺织业为主,污水处理对生态环境来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排水方面该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提高。但是在城市卫生方面就显得略有差池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县城中生活垃圾的数量和品种也开始快速增长,而又没有较好地实施垃圾分类。并且大街上的卫生状况也不是非常理想,路边垃圾箱设置点非常少,居民随地扔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

(三)县城街道规划和管理方面缺失。1、高阳县城街道建设宽窄不一,设计十分不合理。例如:通往县医院的马路双向车道,但是十分窄,路边还有很多小商贩。2、街道绿化和美化上也有所缺失。因为长时间的忽略修葺,县城的绿化带基本已经变成了枯树枝和“灰化带”。街道上经常尘土飞扬,洒水车出动频率也非常低。3、街道上的交通标识也很久没有修补了。很多行人擅闯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也是十分常见。

三、对县城生态环境恶化的分析

(一) 县城环境保护资金缺乏,技术支撑比较薄弱。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成熟的县城环境保护资金投放渠道还没有形成,县城的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众所周知高阳县是纺织强县,居民的思想中经商占绝大部分,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有一点资金就投入了经商,因此环境保护资金相对来说十分匮乏。这样的发展是畸形的。在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规程、规范、标准和准则,以及监督制约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

(二) 环境管理长效机制还没有系统形成。虽然近年来,环境管理机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进行了探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县城的环境建设和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涉及到经费保障,要建立一套县城环境管理的成熟机制仍需进一步努力。

(三) 县城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需要改变。虽然开始逐渐重视农村居民和县城居民的环保宣传和教育,并切实的看到了一些成绩,但要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固有生活、生产习惯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仍需要深入细致的教育培训,全方位普及环保知识。

四、对高阳县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建议、措施

(一) 加强规划引导,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高阳县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实现有序建设和有效供给,必须要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这是关键和前提。编制城镇基础设施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地貌特点、建筑特色、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产业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把市场经济和政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确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目标,合理配置设施种类。

(二) 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的资金机制,转变生产方式。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相应的资金使用上应做到统筹兼顾。同时在特色的纺织业发展上要实现“五个跨越”,即:传统纺织业发展模式由“小规模大群体”向“大规模大群体”跨越;在技术设备方面实现由“低而旧”向“高而新”跨越;在生产的产业链条方面实现由“短而断”向“长而延”跨越;在纺织品市场的发展上实现由“窄而小”向“宽而广”跨越;最重要的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传统经济向节约型循环经济跨越。

(三)改善县城交通。高阳县县城面积不算大,但是经常出现堵车的状况,分析总结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街道建设不合理。城镇中心地区人流量大但是马路狭窄,相反人流量少的地方则马路宽阔,经常没几辆车。因此应该合理进行街道规划建设,拓宽中心地带的街道。同时避免一些房地产商或是商贩、居民擅自占道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

(四) 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建立相应法律法规。县城中环保意识较为薄弱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的重要原因,直接制约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因此应加强相应的环保宣传、建立健全县城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把县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国家法制化管理体系之中。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大量宣传,以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

五、结语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城市化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城镇的生态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长期走传统的“发展优先”的道路,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有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因此,我们必须把城镇环境保护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普及环保知识,加大环保投入,努力做到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三合一,[4]努力实现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98页

[2]田雪原.人口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王波,黄光伟.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生态环境,2006(12):1

[4]周莉.运城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初探[J].能源与节能,2013(11):3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城镇化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