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2016-07-20王成龙
王成龙
摘要: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历经了重建、发展和提升三个时期。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科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伴随时间的推移,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也有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但是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始终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解决。
关键词:公共管理学科;成就挑战;发展前景
公共管理学科很晚才传入中国,而在传入的前期发展也很艰难。伴随着80年代的恢复,公共管理学科才算真正在我国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历史以及其自身原因,使得公共管理学科虽有发展却一直饱受争议。近些年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又出现一些新的趋势,需要我们不断去适应。
一、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关于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国内的学着存在着很多种看法,笔者综合了他们中的一些共同点,提出了如下的看法:
(一)萌芽阶段
从实践上看,公共管理的实践在中国已经有了十分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一门学科而言,公共管理学科是中国于19世纪20年代从西方引进。但是中国最早的公共管理理论却到20世纪的30年代才由张金鉴、江康黎通过著作的方式提出来①。当时虽然国内处于战乱时期,但是国共两党却在自己的统治地区的高校不约而同的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都纷纷开设了相应的课程。此后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都在曲折中前行。
(二) 恢复重建阶段
随着意识形态上对于行政学相关学科偏见的取消,加上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使得公共管理学科迅速的恢复。1982年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后的首次政府改革,使人们逐渐意识到行政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于是随后中国政治学会开办了几次培训班,到1984年8月全国“行政科学研讨会”建议成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筹建国家行政学院。到1985年《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的创刊。经过几年的发展,高校的公共管理教育也开始慢慢恢复。1986年,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设置了行政学和行政管理学的二级学科;1987年公务员制度的建立;1988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建立,并在随后的几年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这些举措奠定了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基础。
(三) 发展壮大阶段
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原先的政治体制需要破除;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国家也需要大量的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这都为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发展起到了很到的促进作用。加上这一时期相关学科在一些高校的纷纷确立,以及一些行政学院的创立,慢慢形成了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体系网络。
二、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成就和挑战
当代中国公共管理学是从西方传入的,所以中国本土的公共管理学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的。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取得了也长足的进步,为学术繁荣、人才培养及机构改革的推进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基础薄弱,中国的公共管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挑战。
(一)成就
1、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学科认同的确立
公共管理学科作为一门的独立的学科是我国从西方引入,从引入到目前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历程出现了很多的波折。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进行以及公务员制度的确立,以及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一些社会问题解决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得我国对公共管理学科认同逐渐加深。同时随着认识的加深,我们国家的许多学者意识到,西方的一些公共管理理论并不适用我国的具体国情,他们开始研究适用中国具体情况的理论。
2、专业学术团体的建立与发展
在学术团体方面,1988年建立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1987年成立了全国行政管理教育研究会,1993年还成立了全国行政管理青年研究会,1995年以后全国各省市相继建立了行政管理学会;在研究机构方面,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市人民政府人事编制部门、各省市社会科学院及部分高等院校都创办了大量的研究机构或研究中心。这些专业性的学术团体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3、学院化和专业发展
在行政管理学教学方面,全国除国家行政学院外,还成立了30余个地方行政学院,在高等院校,有20多家建立了行政管理学系或专业;在教学层次上,有博士、硕士、大学本科和大专等各个层次的学历教育,并且我国自90年代末期还开展了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教育。
4、公共取向和公共责任的展现
随着政府职能转化,以前的管理者开始慢慢的向服务着转化,在政府职能的转化过程中也就需要公共管理学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政府具体的管理实践又为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实践依据。这样两者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使得公共管理理论慢慢的有了公共取向和公共责任。
5、国际化学习、借鉴和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但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同时也使得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中国也很好的抓住了全球化的机遇,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国外一些行政管理学学术团体和专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国际学术活动有很大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二)挑战
1、公共管理学研究陷入“西化”误区
就整体而言,中国的公共管理学还处在对西方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阶段,在思维逻辑和理论体系上还没有完全跳出西方行政学的窠臼。陈振明认为:现今仍然将重点放在国外的研究上就是“非常令人费解也非常遗憾的”。过去几十年,相当一部分学者扮演了西方公共管理学理论的“输入者”以及“无意识的思想家”的角色。
2、公共管理学研究缺少实质性知识的增长
(1)理论研究上的突破和创新不足、联系实际不足
李通、李海涛一篇文章文章的表述可以很好揭露中国的这一问题。他们认为公共管理中一些重大理论并不是公共管理学界提出来的,而首先是由政府或者政府内部智囊团提出的,公共管理学界只是起到了对理论进行“二次解释”的作用②。
(2)严谨研究方法的缺乏
这是中国公共管理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又一个问题。真如陈振明所的那样:公共管理的实际研究中缺乏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并存在重质的研究而轻量的研究、重概念推演而轻经验分析、重宏观而轻微观的研究倾向。这其实也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3、公共管理学缺乏本土化问题研究
娄成武教授认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是建立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引进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理论的基本概念元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缺乏中国时空发展的经验,该理论仍处于胚芽状态。建树适合中国本土化的公共管理理论,并达到在国际舞台上与他国学者平等对话与交流,商讨全球公共管理领域诸多共性问题,是摆在我国公共管理学界的根本任务。”
三、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前景
中国社会科学基金会副主任李一军在《公共管理学报》创刊十周年青年学者高端研讨会会议上指出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需要依靠“双驱动力”,管理科学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顶天立地”的指导思想。我国的公共管理学发展也应做到“顶天立地”。“立地”即立足中国的管理实践;“顶天”则是注重提高中国管理科学家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一) 立地
1、转变公共管理学研究方法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科学的方法是完成任务的桥梁和纽带。同样,科学研究需要有科学的方法。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对方法论问题一直重视不够,公共管理学研究在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我们急需转化研究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做到:规范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的相互转化。
2、坚持独特的行政文化传统下的公共管理观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优秀文化。这些优秀文化对于我们今年政治经济的发展都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比如“为政以德”、“天人合一”等都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另外还有“以民为本”、“贤人治国”等思想,如果能很好的体会这些思想,并将其很好的利用于当前的中国政治实践,并将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3、高质量的研究具有战略性的公共管理前沿问题
这就要求研究者要调整自己的研究价值取向,不能仅仅以政府需求为导向,应该更多的关注社会需求,更多的强调公共取向和社会责任。研究者也应更多向政府管理职能创新问题研究、公共政策领域问题研究、公共组织理论问题的研究倾向。
(二) 顶天—争取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国际话语权”
蓝志勇认为:想构建“国际话语权”一方面要提炼话语体系背后的思维体系,另一方面旨在努力突破传统话语体系的狭隘和不足,寻求开放、直观、准确、易懂的语言方式,提高沟通效率,追求高哲学层次认识境界,不重形态,只重本质。作为一个迅速发展和崛起的大国,中国需要不断学习国际上的优秀经验,充实和完善自己,也需要将自己的故事,以生动有效的方式,讲述给世界。作为引领中国改革的公共管理学科需要有更新更广博和更包容的话语体系,打造学科发展理论,培养未来的国家和国际事务的领导人,促进管理实践和国家发展,形成跨文化影响力,贡献人类文明。
三十年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公共部门改革尤其是政府治理变革浪潮席卷全世界,公共管理的理论范式和实践模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科呈现种种新的研究途径与知识形态;而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急需公共管理的创新研究。因此,必须顺应当代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推动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注解:
①1935年张金鉴的《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和1936年江康黎的《行政学原理》
②陈通,李海涛 《公共管理学研究综述》,天津社会科学年检,2009
参考文献:
[1]薛澜、彭宗超、张强.公共管理与中国发展—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管理世界,2002,(2).
[2]陈振明.公共管理的学科定位与知识增长[J].行政论坛,2010(4).
[3]朱立言.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动力与源泉[J].公共管理学报,2006(5).
[4]黄威、陈武林.中国公共管理沿革与现状审视[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3).
[5]高小平.积极推进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N].新视野,2011,(2).
[6]张尚仁.本土化: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的路径取向[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12).
[7]蓝志勇.浅谈中国公共管理学科话语体系的构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5).
[8]邓增强.我国传统行政文化内容、影响及其实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3).
[9]董建新.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现状、问题和未来挑战[J].暨南学报,2001,(6).
[10]娄成武.我国当前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