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2016-07-20马斌斌

速读·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文化教学

摘 要:新《课标》提出了文化意识的培养,并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之一。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习一种语言,而且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传统。本文从分析中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文化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文化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文化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及重要性。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说过:“语言的背景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而且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学英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文化渗透一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处于尴尬的局面。英语课堂教学过多重视语言的表达形式和语法结构,却忽视了语言的文化差异。学生即使能造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式,却不清楚语言使用的合理性和时效性。 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及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戴炜栋教授也提出:将语言和文化融合,能够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让学习更加有趣、富有吸引力,这样的教学才会提高学习效率。作为语言教学的一部分,尤其与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的焦点。文化影响思维和语言的表达,在这一层面上语言和文化是彼此影响的。为了理解语言我们必须理解文化,语言的学习是和文化的学习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

二、中学英语中文化教学的原则

语言教学原则的目的是为了将口语或非口语交际中文化内容与外语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因此,学生不仅能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文化教学原则:

1.交际性原则

中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它要求教师所教的文化内容应与学生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即所讲的文化内容要涉及日常性跨文化交际中。如在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对于英语情境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的服饰和穿戴风俗等文化知识进行介绍。

2.阶段性原则

《课标》(教育部,2001)把文化意识目标分为二、五、八级;而《课标》(教育部,2003)则列出了七、八级文化意识目标。此原则要求教师要研读文化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语言水平、认知能力等安排教学内容。对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为避免教学内容的杂乱无章,还应注意文化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可理解性原则

Krashen认为单纯地主张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可理解输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文化信息,这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把握。即学生不再是枯燥地背诵语言点或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意义的文化碎片,相反他们会置身于一个生动有趣的交际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4.对比原则

欧洲杰出的理论家翁贝尔托· 埃科曾指出: “了解别人并非意味着去证明他们和我们相似,而是去理解并尊重他们与我们的差异。” 对比原则在文化教学中就是比较将目标文化和本土文化,并在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在文化教学中遵循对比原则,不仅可以加深同学们对目标文化的认知,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对不同文化接受能力和解释能力。

三、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方法

1.文化交际情境再现

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运用音像视频、网络资源、以及形象的语言描述等手段来组织文化教学。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生动的英语世界,让他在仿真情境中参与练习活动,形成深刻的表象思维和情感体验,并正确理解、运用文化知识。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为一体,为语言教学创设了新的环境。比如,教师在介绍中外著名旅游景点时可以通过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历史和文化的渊源。另外,可以通过建立英语角、举行外语节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2.文化知识输入与输出

Swain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输入和输出假设原用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在语言文化的教学方面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教师在提供“可理解的输入”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积极地输出。在外语学习中,输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言使用的流利度,还能让学生更好的发现自己在语言学习时存在的不足。因此,在文化教学中教师根据文化的需要创设学习和使用目的语言的环境。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文化表演去完成模拟交际的过程。这一过程也体现了语言文化教学中的小组互动和交际策略。

3.本土文化与目标文化对比

缺乏对本土文化和目标文化差异的了解是学生学习外语时常犯的错误。不同的文化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差异,注意文化之间差异的对比,有助于加深彼此的理解,避免文化冲突。不同文化间的对比是多层面的,全方位的,小至生活习俗、社会规范。大至思维方式、时间观、价值观等。例如在汉语中用“雨后春笋”来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而英国没有竹子,表示相同意思的习语则是like mushrooms(像蘑菇一般)。(张培基1964)。有比较才会有鉴别,通过对比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文化教学内容要注意母语文化和其他国家的文化教学,而不能只局限于英美文化。

四、结语

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同步进行。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将语言教学、文化融入、情感维度等教育目标综合起来,既要增强英语语言教学的有效性,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包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从而全面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Kramsch,C. Context an 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M ] . London: Ox ford , 1994.

[2]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 ]. 北京: 外研社,1989.

[3]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C].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

马斌斌(1988~ ),男,汉族,甘肃平凉,硕士,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中学英语教学文化教学
浅议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过程导向理论下的教学设计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