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钻研探良策重实效

2016-07-20蔡晓东

速读·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复习课高中地理新课改

蔡晓东

摘 要:文章结合新课改精神与自己10多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实践反思,以及各种培训交流心得,就如何才能上好高三地理复习课这做了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复习课

一、教师必须深度把握《高考说明》

《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高考说明》的每个部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二、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如何课程改革怎样创新,只要学校教育、班级教学的制度存在,课堂讲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课堂上,要有好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知识,其次则需要激情。知识渊博就能驾轻就熟,有激情就能产生共鸣。做到这些必须潜心钻研,研究历年高考题型,随时快速准确解答学生问题。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艺术,融合教师的人格魅力,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内驱力,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台风、沙尘暴、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时,要结合时事,用详实的资料、清晰的图像、优美的语言、气势磅礴的激情以及对人类的无限的怜惜之情,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

三、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落实一二三轮基础与知识点训练

高考地理试题虽然年年出新题,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教材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所以在一轮复习时,这些基础知识一定要讲透、落实。在复习自然地理时,我将自然地理的四大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大气受热、大气环流、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四大地理规律(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洋流的分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等)让学生逐一画出图来,有些学生说得明白,落实到笔头上就错误百出,也正好将学生平时模糊的概念加以纠正,从而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应用。

二轮复习除了作专题练习以外应该把各地市的模拟题练习到位,到三轮综合练习,我们选用了金太阳的文综卷,总体从地理试卷来看和新课标高考的形式,难度比较相近,效果不错。但选用一种练习还是有点单薄,老师应该多见一些不同的练习题,选取不同类型让学生做。让学生见到各种题型,高考时不会见到新题型发懵。另外,文综的综合性练习非常必要,一定要每周练,阅卷,让学生把握时间和顺序,地理的选择题要把握在20分钟左右,不能像历史、政治那样的速度做地理的选择题,否则,选择题会失分过多,对于地理综合题一定要加强训练,争取多拿分,优等生要拿到45分左右,否则,地理想上优秀比教困难。

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知识迁移,触类旁通

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通过以点带面,表扬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分析总结暴露出来的问题,尤其高考地理试题设计更加侧重于地理信息的判断、摄取、分析、应用能力的考查,这也要求老师要善于总结归纳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地理基础知识点缺漏,主要体现在地理概念和地理特征上;②地理规律、原理不会运用,没有做到《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③不能有效地从题目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文字材料信息,统计图表信息,地图信息。④地理特征、规律、成因描述不清楚。对于属于审题思路的问题,教师要对高考题型设计,题目切入口的位置、方向,以及跟书本基础知识点的联系做出深入的分析,以高考题型为案例将这种解题思路进行拓展迁移,举一反三;对于属于地理知识运用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将知识要素化,努力使学生答题做到“点多、面广”以适应高考踩点给分的要求。比如教师可以将工业、农业、城市等的区位因素分析,地形特征描述,影响气温和降水因素类似的地理特征、规律,成因渗透到分析高考典型试题上,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运用。探究式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但教师千万不能掉入到就题论题,讲解练习当中去,一定要不断地归纳总结地理规律,进行地理知识迁移,努力使学生对同个知识点不同角度考查和同种角度考查不同知识点的题目都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五、教师必须优化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收集各地的模拟试卷,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组合练习试卷,并对练习进行及时评讲,规范专业术语,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既能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空间思维的训练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大气的运动和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地图的判读,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一些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脑海中会出现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要搞好高三地理复习工作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教师是一个永远有遗憾的职业。为此,我们一定要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才能做新课改的主人,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乃至专家型的把关教师,才会无悔于家长,无悔于学校,无悔于教师这个职业。

参考文献:

[1]蔡建明等主编.《走进课堂——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必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2]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复习课高中地理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