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

2016-07-20贾妍

记者摇篮 2016年7期
关键词:应对语言能力定义

贾妍

【摘 要】随着市场化的步伐加快、产业性质的凸显,当今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日趋迅猛,主要表现为节目形态的丰富多样。广播电视节目的改革,大多以新闻节目为突破口。新闻娱乐化作为时代大潮中的一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充斥着荧幕。媒体人如何应对值得探究。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 定义 语言能力 应对 受众

一、新闻娱乐化的定义、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新闻娱乐化的定义。百度百科上对新闻娱乐化是这样定义的:所谓的新闻娱乐化,第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即“所谓的硬新闻软着陆”。新闻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注重报道名人趣事,带煽情性、刺激性的新闻以及体育新闻等等;第二,是指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描述,通过描述新闻中的故事、情节、细节,使各种新闻内容演变为趣味性、戏剧化的新闻。这种娱乐方式和娱乐精神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渗透就形成了新闻娱乐化。

2.新闻娱乐化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广播电视新闻娱乐化在中国的起步与发展也是顺应了时代的变化和迎合了受众的需求。大众文化的兴起,使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的渴求趋向越来越丰富,单一的节目形态已经无法满足受众越来越高的审美水平。而在近几年中,由于受众越发地希望能在广播中听到、在电视上看到放松身心、获得乐趣的内容,娱乐开始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娱乐方式和全民娱乐精神也开始日渐渗透在各种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这便是所谓的广播电视新闻娱乐化倾向。无论是在民生节目还是体育新闻中我们都不难发现娱乐化的身影。

随着这一现象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将新闻娱乐化的特点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这三个特点也正是新闻娱乐化现象喜闻乐见的关键之处。也正是以上三个特点,使得新闻娱乐化衍生出一些常见的问题。虽说这一现象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受众娱乐化的心理需求,但是随着新闻娱乐化的普遍和发展的迅速,在某些节目中不知不觉改变了新闻娱乐化的原样,比如假新闻现象时有发生、娱乐化被人们误解为低俗化和庸俗化。这期间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一些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喜好,贪图一时的经济利益肆意歪曲新闻娱乐化的本质的恶劣现象,某些大众的审美低俗让低俗文化钻了空子。因此如何保持其特点向着健康长远的方向发展,对社会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必须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

(一)新闻娱乐化衍生虚假新闻的现象。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随着新闻娱乐化现象的蔓延,一些自媒体为了迎合受众好奇的心理,为了得到最大化的商业效益,肆意编造虚假新闻。这难免会让整个社会对新闻娱乐化现象本身产生误解和负面的理解,但是我们必须澄清一点,就是新闻娱乐化虽说渗透着娱乐精神,但是终究要遵循“真实是新闻节目的生命”这样的真理,新闻节目就是要用事实说话。新闻娱乐化表现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节目形态,但本质终究是新闻节目,只不过是报道中侧重于一些带有娱乐性的新闻,在其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侧重点创新的同时还是要坚决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切忌为了娱乐大众,吸引受众的眼球而夸大或是编造新闻事实。主持人在新闻娱乐化现象中应提高警惕性,做好节目“把关人”的角色,提高对新闻的鉴别能力,遵守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有取舍、负责任地报道新闻。

(二)广播电视新闻娱乐化绝不是庸俗化更不是低俗化。新闻娱乐化中的娱乐化不是庸俗化更不是低俗化,这一点需要明确纠正。大众文化时代,受众需要与自身生活联系紧密又带有一些娱乐性可以放松身心的通俗的新闻,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通俗与低俗或是庸俗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媒体提倡电视节目形态多样化,丰富荧幕,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媒体却走向了另一个反面,就是将庸俗的、低俗的没有任何社会价值的新闻大量地堆砌。我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张国良教授说:“[媒体]方向感不强,或者说,方向有点偏,过去是政府管得太紧,现在是太偏于市场,媒体要分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但是一定要有个道德底线。”这里面提到的道德底线就是我们提倡高雅的大众文化,抵制低俗文化和庸俗文化。

若节目在表现形式上片面追求煽情性、刺激、悬念、血腥等等没有任何价值的新闻,主持人在节目中毫无忌讳地运用大量的低俗语言,这无疑是亵渎了新闻娱乐化的本质,受众对于这类视觉和精神上都有强烈刺激的新闻虽在短时间内非常感兴趣,但是长此以往地接受这些低俗、庸俗的信息,没有任何获益的感觉,就会对节目本身产生怀疑,也就导致了公众目前对新闻娱乐化现象的质疑。同时主持人在节目中报道低俗、庸俗新闻时,不但不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反而会起到负面影响。更严重的是,由于目前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广泛,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也会造成恶劣的影响,久而久之,大众会排斥新闻娱乐化,将新闻娱乐化现象误解为是低俗文化的传递途径。因此主持人在应对广播电视新闻娱乐化要始终秉承报道有道德底线的具有娱乐性新闻,而不是庸俗的低俗的新闻,同时注意自己的措辞。

二、主持人应对新闻娱乐化现象需要具备的语言能力

应对新闻娱乐化现象时主持人拥有极强的语言能力会为整个节目的效果加分添彩。因此在应对新闻娱乐化时,主持人应具备怎样的语言能力是本文的重点研究部分。首先,一个主持人的魅力恰恰是从他的语言表述中散发出来的。主持人代表所在媒体的形象,是一个节目的名片。因此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应对新闻娱乐化现象会具备极强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可主要分为以下两点:

首先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公信力和权威性非常重要,在主持人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要做到规范严谨,让受众信赖你、追随你。其次,新闻娱乐化现象需要主持人具备幽默的语言能力,同时能够恰到好处地拿捏分寸,做到适度的幽默。不单单是“传声筒”,而更多地是充当一座桥梁,是受众和节目之间的“连心桥”,以浅显易懂的、幽默的语言辅助观众来感受新闻,把新闻播报形式转化为个性化的语言,风趣幽默地与观众交流互动,把新闻娱乐化的精髓娱乐性充分发挥出来,保持幽默的风格,同时把幽默发挥得适时适度。endprint

1.扎实的基本功是准确传递信息的保障。由于新闻娱乐化现象以报道娱乐性趣味性新闻为主,因此要求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要与节目内容相契合,对应的需要轻快流畅的表达,发挥即兴语言能力和组织能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若不加规范和注意,主持人的语言极有可能出现过于放松而忽视基本功,出现发音错误、用词不当、语病、表达过于随意等问题。这会影响到新闻的真实性以及干扰受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在节目中,如遇到需要引起高度注意或是容易混淆的内容,主持人尤其要特别注意,可以通过重复、强调、举例诠释等方式杜绝语言不规范的现象。简而言之,主持人语言的准确规范在新闻娱乐化现象中十分重要,这也是播音员主持人发挥个性的前提。

2.适度的幽默是生动表现内容的手段。在新闻娱乐化现象中主持人能在节目中把具有娱乐性的新闻幽默地表达出来无疑是锦上添花。但能够适度地把握幽默,把新闻中蕴含的娱乐性极致地表达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幽默的把控能拿捏有度更是难上加难。这需要主持人有极强的表现力和对语言的控制力。首先新闻娱乐化节目中需要主持人还原新闻事件,切中主题,抓住体现娱乐性的关键点,那么主持人在节目中就不能铺天盖地地做大堆的铺垫,主题不明确,把观众搞得一头雾水,需要受众自我理解自我消化。其次,主持人也不能不给受众喘息的时间,滔滔不绝地自说自话,过度个人主义,抢尽风头,没有与受众交流也难以使娱乐性体现。

幽默是新闻娱乐化现象受欢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主持人想要做到幽默可以通过运用浅显易懂且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实现,由此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倍加亲切,这也让受众更加直观地感受新闻。把新闻事件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清晰地表述,也有利于受众不自觉地进入主持人用语言营造的一种氛围当中,对新闻事件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了解,身临其境,引发共鸣。

总之,新闻娱乐化迅速发展的当下,播音员主持人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才能做到在节目中应对自如。同时,在新闻娱乐化节目发展的现状来看,着实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受众对这种节目形态喜闻乐见的同时也提出了内心对主持人更进一步的要求,因此主持人的语言能力的不断完善和进步,是推动新闻娱乐化现象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必须清晰地分析它、认识它进而完善它,才能让这种现象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本溪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新闻娱乐化定义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UygpwqNGo6titdpr6joczjijjkYZwKfABUcAFurWLrbzgRwvB5g77V_Hn6Yqvq2P-aYlQa6ggkTjYl2ofVEGq;[2]李良荣《娱乐化 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2000发表;[3]百度百科:新闻娱乐化的特点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UygpwqNGo6titdpr6joczjijjkYZwKfABUcAFurWLrbzgRwvB5g77V_Hn6Yqvq2P-aYlQa6ggkTjYl2ofVEGq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对语言能力定义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英语微课”对高职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探讨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
教你正确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