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小城镇特色
2016-07-20张俊龙潘永刚
张俊龙 潘永刚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小城镇特色
张俊龙潘永刚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从功能、组织、人口文化、建设等方面,论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小城镇的特征,并结合西古城镇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对该城镇的特色元素及景区进行了介绍,为建设绿色、和谐、生态的兵团小城镇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城镇,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特色元素
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小城镇的特征
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行政区划单位。兵团小城镇是在垦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快速形成的,不同于地方小城镇在历史过程中的自然发展形成,因此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
1.1功能特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即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屯垦戍边,建设边疆,在特殊时期的政治、军事方面的需求下,兵团小城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二环一线”特征,“二环”即沿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一线”即国境线。随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制发生了多次变革,城镇的功能和产业也日益丰富,但是它的基本职能——屯垦和戍边,却始终未曾改变。随着近些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兵团的产业发展,职能体系日渐完善丰富。但总的来说,农业生产仍占兵团主导地位。
1.2组织特征
兵团小城镇在体制方面有着明确的分级,地域构成方面,形成了由垦区、团场、生产连队三个层次组成的社会特征。由于这种社会特征的作用,兵团小城镇的垦区中心城市与其下所属的各个团场小城镇之间、团场小城镇与其下所属的基层连队之间,都有着便捷、紧密的联系;而各个团场小城镇之间、各个基层生产连队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弱。
1.3人口和文化特征
“移民城镇”是兵团小城镇的一个典型特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代人,主要是部队转业、复员官兵,后来又融合了内地支边的知识青年、随企业迁移进疆的职工以及自行进疆谋生的青壮年。因此,在兵团小城镇的人口分布上,呈现出因身份背景相同而出现的聚居现象,或为共同的籍贯,或为共同的职业。兵团小城镇最初的选址一般都是荒漠地区,经过兵团几代人的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形成了一片片的戈壁绿洲。这正是兵团人文精神的直观体现,这种人文精神是兵团人长期受到爱国主义、自力更生等观念的教育,逐渐形成的与屯垦戌边相适应的爱国爱疆、民族团结的思想品德,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以及艰苦创业的牺牲精神。
1.4建设特征
兵团小城镇大多数规模较小,人口仅在两万人左右,因此人均用地面积相对较大,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也相对较低。
兵团小城镇的选址是根据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确定的,用地相对比较集中,且有过初步的建设规划,所以大体来看,兵团小城镇均能很好体现出绿洲城镇的特色风貌。
大部分兵团小城镇采用了大致相似的总体布局,采用方格状路网;以团部为城镇中心,前方设置开敞的公共活动广场,左右依次设置学校、文化娱乐、广播电视、医院等单位;向外延伸为生活用地,包括居民生活区、市场、商店等;最外侧为生产用地,种植、饲养、苗木、加工、仓储等。
兵团小城镇的建设历史较短,城镇内仅少数较为重要的公共建筑经过详细规划设计,大多数居住建筑在建设过程中追求效率,建设质量不高,且建筑特色不够鲜明。
这些特征共同创造了“绿色、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的人居环境空间,在体现了兵团奋斗历史的基础上,展现着兵团小城镇所与众不同的魅力与特色。
2 西古城镇概况
2.1自然环境
西古城镇坐落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莫索湾垦区北端,东西北三面环沙,深入沙漠腹地70 km,素有“沙海半岛”之称。西古城镇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五团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镇区实现了美化、净化、绿化、亮化。柏油马路、商贸楼、住宅楼、商业大街、文化广场、大型雕塑、音乐喷泉等等勾画出西古城镇美丽的风姿。
2.2历史文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于1954年,至今已走过了六十年的风雨历程,西古城镇所处的第八师一五团前身为共青团农场,始建于1958年,具有良好的屯垦戍边、建设边疆的兵团传统和兵团精神。
3 西古城镇特色
3.1城镇总体特色
西古城镇作为兵团小城镇,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兵团丰富的自然资源、地域文化与独特的人文精神,展现了其作为兵团小城镇的以下特色:自然环境特色——沙漠绿洲景观;人工环境特色——绿洲生态城镇;人文景观特色——当地民俗文化与兵团军垦文化交汇。与之相适应的,当地边线处建筑也具有浓郁军垦文化风格、戍边文化特色以及红色文化内涵。
3.2城镇特色元素
广场、雕塑是人们对城镇最直接、最深刻的形象记忆,城市设计对于城镇风貌的形成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1)广场。兵团小城镇的广场是一个集政治意识形态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公共空间场所,体现着部队规范化、统一性、强执行力的风格特点,体现着兵团庄严整齐的特色与新疆地区的地域特色。“兵团广场文化”这种特殊时期、特殊地理环境下形成的文化活动形式,是以来自五湖四海的兵团人为主体,以广场为载体,通过政府或民间组织,在广场举行庆祝活动、节目表演、歌咏比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因此,广场是兵团人五湖四海原籍文化交流与相融的聚集地,是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前沿窗口,是构建和谐兵地关系、民族团结和屯垦戍边教育的主要阵地(见图1)。
2)雕塑。西古城镇的雕塑序列充分体现兵团特色,这些雕塑造型方面别具匠心,真实、恒久的记录着老一辈军垦人拓荒创业的辉煌历史,抒发着兵团人热爱边疆、建设边疆、保卫祖国的深厚感情(见图2)。
图1 兵团小镇广场
图2 西古城镇雕塑
3)城市设计。西古城镇整体的城镇设计以增强兵团人对城镇的家园感、归属感为目标,运用小城镇宜人的空间尺度,营造出生活化的城镇街区,街景与生活景观设计融合了地域特色与兵团精神。
3.3城镇特色区域
1)“驼铃梦坡”景区。
“驼铃梦坡”景区充分利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的地理优势,以沙漠为其主要特色。这里既是一望无垠的沙漠世界,又是一座天然的荒漠植物园,葱绿的梭梭、茂密的胡杨、沁人心脾的沙枣以及血红的红柳,组成了一幅色、味、声、相并茂的大自然景观。“驼铃梦坡”已然成为西古城镇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如图3所示)。
2)生态景观“防护林”。
三代兵团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绿色接力”。西古城镇全面建成了四级生态防护体系,其中包括荒漠防风固沙林、防风阻沙基干林、农田防护林、人居绿化防护林,切实高效的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能和作用。
西古城镇属于沙漠绿洲型小城镇,防护林的建设,是绿色景观营造的重要途径,更是防风固沙的有效方法。多年以来,沙漠地区“人进沙退”,大量的绿色营造,使西古城镇有效抵御了外部的风沙侵袭,真正意义上成为了适宜人居的绿洲生态小城镇(见图4)。
图3 “驼铃梦坡”景区
图4 生态景观防护林
4 结语
兵团小城镇由于其特殊的体制及属性,功能、社会、人口、文化和建设方面或多或少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研究兵团小城镇特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每个城镇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文脉,进行深入挖掘与梳理,真正找寻出营造“绿色、生态、和谐”的兵团小城镇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陆易农.新疆军垦城镇的形成与特征[J].小城镇建设,2004 (5):15-17.
[2]徐钰清,耿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小城镇风貌特色研究——以农三师河东新镇(四十八团)为例[J].华中建筑,2012(5):104-106.
[3] 韩慧萍,薛洁.兵团精神视角下的广场文化建设探索——以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广场为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3):18-21.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825(2016)17-0006-02
收稿日期:2016-04-04
作者简介:张俊龙(1988-),男,在读硕士;潘永刚(1966-),男,副教授
Discussion on small cities and towns characteristics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Zhang JunlongPan Yonggang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School,Xinjiang University,Urumchi 830000,China)
Abstract:From the function,organization,population culture,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and combining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cultural of Xigu town,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 elements and scenic spots of this town,provided way to build a green,harmony,ecological corps small town.
Key words:cities and towns,natural environment,historical culture,characteristic 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