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高硫选锌尾矿再选铜试验研究

2016-07-20李光耀新疆阿舍勒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哈巴河836700

新疆有色金属 2016年2期
关键词:闭路铜精矿磨矿

李光耀(新疆阿舍勒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哈巴河 836700)



某高硫选锌尾矿再选铜试验研究

李光耀
(新疆阿舍勒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哈巴河836700)

摘要本文以某铜锌多金属硫化矿选锌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选铜试验研究,针对该尾矿中含硫高、含铜矿物嵌布细的特点,采用细磨优先选铜工艺实现铜的有效回收,细磨至-0.03 mm 90%,经“一粗-二扫-三精”铜硫分离闭路流程,可获得铜品位6.61%、铜回收率45.21%铜精矿,将该铜精矿与现有生产的铜精矿混合,综合提高铜回收率3.74个百分点,取得了较好的选矿效果。

关键词选铜试验硫化矿高硫

DOI∶10.16206/j.cnki.65-1136/tg.2016.02.032

0 前言

某铜锌多金属硫化矿选锌尾矿中还含有少量黄铜矿和砷黝铜矿,含铜0.5%~0.6%,铜回收率约8%,可考虑进一步回收。笔者经过系统研究,采用细磨工艺,进一步提高含铜矿物解离度,经“一粗-二扫-三精”铜硫分离闭路流程,可获得铜品位6.61%、铜回收率45.21%铜精矿,铜富集比可达12倍,取得了较好的选矿效果。同时该铜精矿可混入现有铜精矿中,综合提高铜回收率3~4个百分点。

1 试验样品性质

1.1化学多元素分析

试验样品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试验样品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 %

从表1数据可知,该试验样品中可回收的主要金属为铜。

1.2物相分析

试验样品铜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铜物相分析结果 %

从表2数据可知,该试验样品中所含的铜矿物仍以硫化铜矿物为主。

1.3工艺矿物学研究

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该样品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含量占90%以上,其次为黄铜矿、砷黝铜矿及闪锌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和少量碳酸盐矿物。样品中黄铜矿、砷黝铜矿及闪锌矿的解离情况较差,三种矿物的解离度分别为52%、46%、39%,要得到较好的解离,磨矿细度需达到0.02 mm;黄铁矿的解离情况较好,解离度达95%,未解离部分主要与黄铜矿、砷黝铜矿及闪锌矿构成连晶或包裹。因此,要进一步回收其中的铜和锌,需细磨打开包裹。同时极高的硫铜比(硫铜比=86),将对铜硫分离造成极大的影响。

2 试验研究

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和探索试验结果,确定选矿工艺流程为再磨优先选铜,具体原则试验流程见图1[1-5]。

图1 原则试验流程图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磨矿细度对选铜的影响

试验条件:矿浆浓度30%,pH值11.5,丁黄药用量20 g/t,2#油用量5 g/t;试验通过变化磨矿细度,考察磨矿细度对选铜的影响,具体试验结果见图2。

从图2试验结果可知,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粗精矿铜回收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铜品位则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较合适的磨矿细度为-0.03 mm 占90%。

图2 磨矿细度对选铜的影响

3.2 pH值对选铜的影响

试验条件:磨矿细度-0.03 mm占90%,矿浆浓度30%,丁黄药用量20 g/t,2#油用量5 g/t;试验通过变化矿浆pH值,考察不同矿浆pH值对选铜的影响,具体试验结果见图3。

图3 pH值对选铜的影响

从图3试验结果可知,随着pH值的增加,粗精矿铜回收率先上升后下降,铜品位变化不大,综合考虑,较合适的pH值为11.80。

3.3丁黄药用量对选铜的影响

试验条件:磨矿细度-0.03 mm占90%,矿浆浓度30%,pH值11.80,2#油用量5 g/t;试验通过变化丁黄药用量,考察不同丁黄药用量对选铜的影响,具体试验结果见图4。

图4 丁黄药用量对选铜的影响

从图4试验结果可知,随着丁黄药用量的增加,粗精矿铜回收呈先上升趋势,但当用量超过20 g/t时,回收率上升趋势趋缓,而铜品位则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较合适的丁黄药用量为20 g/t。

3.4闭路试验

在以上条件试验基础上进行闭路试验,试验流程见图5,试验结果见表3,铜精矿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4。

图5 闭路试验工艺流程图

表3 闭路试验结果 %

表4 铜精矿多元素分析结果 %

由表3~表4试验结果可知,经“一粗-二扫-三精”闭路流程,可获得铜品位6.61%、作业铜回收率45.21%铜精矿,铜富集比达12倍,取得了较好的选矿效果。由于矿山现有生产的铜精矿品位较高(铜品位20%),可将再选获得的低品位铜精矿混入,混入后铜精矿品位仍达17%以上,为合格铜精矿,因此,高硫选锌尾矿再选可增加铜回收率3.74个百分点。

4 结语

(1)某铜锌多金属矿选锌尾矿中含有0.5%~0.6%的铜,但黄铜矿、砷黝铜矿等含铜矿物嵌布极细,铜回收较为困难;同时样品中含硫较高,硫铜比达86倍,铜硫分离也十分困难。

(2)针对样品性质,采用细磨优先浮铜工艺,经“一粗-二扫-三精”铜硫分离闭路流程,可获得铜品位6.61%、铜回收率45.21%铜精矿,铜富集比可达12倍,取得了较好的选矿效果。

(3)锌尾再选获得的铜精矿可与现有生产的铜精矿混合,可将现有铜回收率提高3.74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许时.矿石可选性研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2]胡熙庚,黄和慰,毛钜凡,等.浮选理论与工艺[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

[3]鲁军.锌硫分选尾矿浮选回收铜的试验研究[C].中国采选技术十年回顾与展望,2012∶746-748.

[4]汤小军,李拓,蔡俊峰.某高硫难选铜锌矿试验研究及工业实践[J].四川有色金属,2007(04)∶18-22.

[5]沈卫卫,焦江涛,汪庭成,等.阿舍勒铜矿锌硫分离作业尾矿浮选回收铜及伴生金银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0(2)∶5-8.

收稿:2016-01-21

猜你喜欢

闭路铜精矿磨矿
磨矿过程理论及设备研究进展
GB/T 35051-2018《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中洗水浓度测定方法的说明
水轮发电机组闭路自循环通风散热分析
磨矿介质对磨矿细度的影响
青海某铅锌矿磨矿动力学试验研究
特长隧道高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方案设计与应用
浅谈室内小型浮选闭路试验操作中几点技巧
南京某铁矿实验室磨矿条件优化研究及工业应用
氧化铜精矿密闭鼓风炉冶炼电热前床可行性研究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铜精矿中铋的不确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