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新麦29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2016-07-20郭战备赵文彬赵良金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公司
郭战备,赵文彬,赵良金,付 亮(.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公司)
小麦新品种新麦29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郭战备1,赵文彬2,赵良金1,付 亮1
(1.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2. 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公司)
为使小麦新品种新麦29在生产上发挥更大的增产作用,利用2010-2012年河南省小麦春水组区域试验及2012-2013年度河南省生产试验汇总结果,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新麦29和对照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省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9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结构合理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中高肥力地种植,具有较高产量潜力。
小麦;新麦29;丰产性;稳产性;产量构成
新麦29是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原敦煌新科种子公司)和新乡市农科院2002年共同以弱春性抗病早熟广适小麦新品种偃展4110为母本,半冬性中熟大穗高粒重抗倒伏小麦新品种周麦16号为父本杂交,采用弱春性×半冬性杂交组配模式,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的超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10-2012年连续两个年度参加河南省小麦春水组区域试验,2012-2013年度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2014年2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11。
为使小麦新品种新麦29在生产上发挥更大的增产作用,利用河南省区试数据,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高产途径和适应区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利用2010-2012年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汇总结果和2012-2013年度生产试验汇总结果,进行多年度多点联合方差分析以测定其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
1.2 试验方法
数据计算采用中国农业大学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合作开发的软件“区试99”。与对照种增(减)产百分数分析,主要显示品种的丰产性能;方差分析采用当年多点常规方差分析;新复极差测验,主要分析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性;互作方差(Shulka)稳定性分析,Shulka变异系数越小,品种越稳定。变异系数(CV)分析,主要是分析品种的静态稳定性,CV是对应的品种在各环境上的均值间变异(标准差)占该品种的总均值的百分比,反映了品种的静态稳定性。若变异系数小,说明该品种在不同的环境中变化小,静态稳定性好。一般变异系数值小,同时均值又高的品种是最理想的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C.S.Lin)分析,此分析包括品种离优度(Pi)和与最优互作(PGEi)分析。Pi值反映的是该品种在各试点上与最佳品种的平均差异,Pi值越小,差异越不显著;PGEi值是该品种在各试点上与该试点上最佳品种的互作均方,反映的是各试点上该品种与最佳品种的产量变化趋势的相似程度。PGEi值越小,越不显著,说明该品种在各试点上与最佳品种的变化趋势越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丰产性分析
2010-2012年参加河南省春水组区试,2010-2011年度春水组区试,9点汇总,9点增产,平均单产8490.0kg/h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7.17%,极显著,增产点率100%,居14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011-2012年度春水组区试续试,12点汇总,12点增产,平均单产7567.5kg/h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8.86%,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100%,居春水组14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两年度区试平均单产8029.5kg/hm2,平均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8.02%,增产点率100%。区试最高单产9405.0kg/hm2。
2012-2013年度河南省春水组生产试验,平均单产6919.5kg/hm2,14点汇总,14点增产,增产点率100%,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7.2%,居4个参试品种第1位。
在3年35点次试验中,有7点次在6750kg/hm2以下,占试点总数的20%;有21点次在7500~8250kg/hm2之间,占试点总数的60%;7点次在8250~9000kg/hm2之间,占试点总数的20%,说明新麦29在河南省的产量水平主要分布在7500~9000kg/hm2。
2.2 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互作方差分析表明,新麦29在河南省区域试验中方差值和变异系数均较小,说明该品种具有较好的动态稳定性。同时从表1中可以看出,新麦29的均值变异系数(CV)均在7以下,相对较低,且均值最高,说明新麦29的产量稳定性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静态稳定性好。稳定性与适应性(C.S.Lin)分析结果表明,区试中新麦29在各组试验中的Pi值均较小,说明该品种在各试点上与最佳品种的平均变异小,在试点间的普遍适应性强;与最优品种的互作方差(PGEi)均为最小,说明新麦29与最佳品种的产量变化趋势最相似。品种适应度分析表明,新麦29在区域各组试验中,适应度值均为100%,说明其有较好的适应性。
表1 新麦29及对照偃展4110产量表现及稳定性
2.3 新麦29的产量结构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新麦29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在600万穗/hm2左右,2012-2013年度最低,为580.5万穗/hm2,2011-2012年度为604.5万穗/hm2,2010-2011年度最高,为673.5万穗/hm2,说明该品种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从栽培和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来实现增产的目标。每穗粒数在32粒左右,年际间变化较小,说明该品种的结实性好。千粒重43.9~45.5g。从产量构成三要素可以看出,新麦29属大穗大粒类型,更适合高水肥条件下种植,采取有效的栽培技术措施,协调其产量三要素,单产可以达到8490.0kg/hm2,甚至更高。
表2 新麦29及对照偃展4110的产量结构
3 结论与讨论
2010-2013年河南省区域和生产试验3组35点次的试验结果及丰产性稳产性分析表明,新麦29号在所有试点上均比对照品种增产显著,最高产量达9405.0kg/hm2,高产潜力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而且丰产性能不随时间、地点变化而改变,有利于小麦高产栽培措施的应用。
新麦29在7500~9000kg/hm2产量水平下表现最好,产量构成最佳模式为:单位有效穗数600.0万穗/hm2以上,穗粒数32.0粒左右,千粒重45g左右。
该品种综合抗病性好,抗倒伏能力强,适于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中高肥力地种植,高水肥条件下更能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
[1] 张群远,孔繁玲.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模型的比较[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4):365-371.
[2] 李世平,张哲夫,安林利.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在小麦区试中的应用与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0(3):31-35.
[3] 曹廷杰,王西成.2010-2011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试验汇总[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39-92.
[4] 曹廷杰,王西成.2011-2012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试验汇总[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34-86.
[5] 曹廷杰,王西成.2012-2013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试验汇总[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130-150.
[6] 曹廷杰,王西成,赵虹,等.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3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结构[J].种子,2010(3):115-116.
S512
B
1003-4749(2016)08-0010-03
2016-06-27
郭战备(1969-),男,河南辉县人,本科,主要从事科研及综合试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