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瑞琳 以艺术之名,释人生如戏之意

2016-07-20

艺术汇 2016年2期
关键词:雕塑英雄创作

在王瑞琳看来,艺术家和作品的关系总是如影随形的,而艺术创作作为艺术家与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则时刻映射着自己的处境和状态。所以,在王瑞琳的艺术创作中,他不停地寻找属于自我的真实,并执着于自身感受的体会。正如他的系列作品《逐梦记》呈现出的大量超现实主义的元素一样,王瑞琳的雕塑作品常常异化了生活中事物的常态,承载起更多具有纪念意义的自然元素,让作品与浮躁隔离,选择一种平静、自然的表述方式。

艺术汇:简单谈谈你的艺术履历吧。

王瑞琳:2005年我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本科毕业后到现在一直都在创作,没有间断过。到目前为止,我的两个主要系列作品《逐梦记》和《马·戏》其实都是从大学时期就开始构思和尝试的,它们像是在记录我的人生,又或者说在记录我每个人生阶段的思考,所以我的作品在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新感觉融入其中。

艺术汇:为什么会选择雕塑这样一种艺术类型?为什么又选择动物来作为创作主体?

王瑞琳:选择雕塑一开始是因为新鲜感,绘画是二维的平面表现形式,我觉得有一种虚拟之感。而雕塑是三维的空间艺术,它有触感、有温度,给人的魅力是很大的,我特别喜欢这种实实在在的、能拿捏在手里的东西。同样的,选择动物的形象来进行创作,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动物,算是一种个人的选择。但更重要的是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我觉得从动物的视角去阐释生命,可能会更冷静。当我们想要更冷静而理性的观察我们身处的社会时,有时候换一个视角可能会更好。

艺术汇:你是如何理解今天的传统雕塑和当代雕塑的呢?

王瑞琳:我觉得传统的文化艺术是一种养分似的存在,这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尤为重要,所以传统是需要人们去继承的。而当代的东西则是一种创新。可能因为我本身是学传统雕塑的,所以我更想从传统的文化艺术里面汲取更多地营养。在我看来,现代人是不可能做出非常传统的东西来的,因为我们缺失了传统文化艺术所处的环境和背景,所以只能从表象上去理解传统,很难找到传统的精神内核。在我的理解中,当代雕塑其实是运用传统的形式去表现当今的精神与情感,所以在艺术创作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然而,现在很多人有时候太乐衷于创新,反倒忽略了传统的重要性。

艺术汇:《逐梦记》系列。这是怎样的一种“梦”?

王瑞琳:2012年的时候,整个社会到处都在热议“世界末日”的话题,这引起了我的一种兴趣。我觉得大家对“世界末日”之所以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其实表现出了人们对于生命的热爱与珍惜。但这种对于生命的珍惜,往往是在人们感受到生命受到了威胁的前提之下。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尝试着做了条大鲸鱼,鲸鱼的背后有点隐喻“诺亚方舟”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我开始了《逐梦记》系列的创作。所以说,《逐梦记》的“梦”,从宏观上看,可以理解为珍惜生命、热爱自然等等,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从微观上来讲,这个“梦”其实不过就是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都可以是“梦”的内容,整个的生活都涵盖在里面。因此,这个“梦”首先是以我个人为主的,它或许抽象到不清晰,但表达的就是我天马行空的状态。

艺术汇:《马·戏》系列作品中。这个“戏”字该如何解读?你为什么会选择借用马来表达自我呢?

王瑞琳:《马戏》系列作品是我在毕业创作时就开始做的,后来又做了7、8件,到现在也是一直断断续续的在做这个主题。这个系列的作品其实整体上传达出的是一种直观的游戏感,一种轻松的、活泼的情绪。当然,“马戏”的“戏”也有戏剧的意思,人们不是常说人生就像一场戏吗,我对这句话是比较有感触的。比如说我刚开始做这个系列的时候还是一个学生,后来成为丈夫,到现在又变成父亲等等,所以人在生活中总是不停的转换自己的角色,这有一种将多种情绪集结在一起的戏剧感。与此同时,我借用“马”的形象来表现自我、表现人生。所以概括来说,《马·戏》这个名字其实就表达了人生如戏之感,但它又不是沉重的,它是游戏化、戏剧化的,是轻松的、活泼的。

之所以选择马这个形象,其实没什么太多的意思,主要是我本身就特别喜欢马。而且马对我的艺术之路来说,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我最初学画画的时候,就是在不停地临摹徐悲鸿的马。从幼时学画,到后来考学求学,再到现在潜心创作,马可以说是我艺术成长之路上的见证者。对我来说,《马·戏》系列像是我人生的自我说明,作品就像是我的立体日记,想通过这个系列不停的记录自己、表达自己。所以,这个系列我也会一直做下去的。艺术汇:你的作品给人感觉有一种温婉的力量,整体的表现力内敛柔和,但在这后面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艺术爆发力,让人沉思与动容。在你看来,这是怎样的一种表现手法和处理方式?

王瑞琳:在作品的处理上,我会侧重圆润、光滑的呈现效果,当然这和创作的主题也有很大的关系。我的作品大多是以铸铜为主的,因为铜的可塑性很强,材料的自我性质并不明显。接下来的创作我也许会考虑做一些大体量、动态化的创作,在造型手法上也会有变化,比如孙悟空的这件作品,在作品表面我保留了大的塑痕在上面。

艺术汇:在创作主题的表达上,你还有哪些主题的表达?为什么选择这些主题来表达?

王瑞琳:目前来说,其他的主题并没有很多,主要还是以《逐梦记》和《马·戏》这两个系列为主。2015年,我还做了一件鹿和两件犀牛形象的作品,这几件作品有点像《逐梦记》,但在处理手法上,我将山的形象、自然的形象消解掉了,把人的精神融入到动物的形象中去,我发现在去掉一些多余的东西之后,作品给人的感觉更纯粹,情感表达也更强烈。另外我还做了几件孙悟空形象的作品,这个系列作品的灵感主要源自孙悟空是我个人喜欢的英雄形象。艺术汇:对于今后的创作有什么新的计划吗?

王瑞琳:2016年在创作上我可能会有更多的改变。计划会做一个英雄系列的作品。例如我之前尝试过的孙悟空,我会以此为灵感的散发点,尝试做中国英雄的系列创作。我觉得英雄有非常风光、让人崇拜的一面,同时也会有我们看不到的另一面,有自我的思考状态。而选择表现中国英雄,是因为中国的英雄离我们更近,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了解,所以这些英雄给我们的感觉会更真实,情感的表达也会更加契合,更容易与我们产生共鸣。(采访/撰文:朱国良 图片提供:王瑞琳)

猜你喜欢

雕塑英雄创作
巨型雕塑
Jazz
我的破烂雕塑
英雄
写实雕塑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创作失败
自古英雄出少年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