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相关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2016-07-18黄雪梅叶国永陈媚珠
黄雪梅 叶国永 陈媚珠
【摘 要】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相关性感染性心内膜炎(HAIE)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防治疾病提供参考。方法:纳入HAIE患者51例为观察组、社区获得性感染性心内膜炎(CAIE)患者133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年龄、性别、Charlson合并症评分、原发疾病及治疗史、并发症等临床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harlson合并症评分≥2分占比明显更高、人造瓣膜置换史占比明显更高、先天性心脏病史占比明显更低、风湿性心脏病史占比明显更高、长期免疫抑制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占比明显更高、累及主动脉瓣占比明显更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IE与CAIE存在明显流行病学差异,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关键词】 心内膜炎;感染性;医疗机构相关性;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542.4+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112-02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主要由病原微生物经血流侵犯心脏及附近大动脉内膜所致,其破坏性强、发病率高,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安全。既往已有大量探讨其流行病学的研究[1-2],但近年来随医疗技术的发展,其临床表现已发生变化,同时医疗机构与社区环境差异明显,导致HAIE与CAIE流行病学亦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可能进一步影响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重点探讨了医疗机构相关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184例于上级医院确诊为IE,经治疗后转社区医院开展康复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入院时间均在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根据病历将HAIE患者纳为观察组,共51例,其具体诊断标准为:①住院48h出现IE症状及体征;②住院48h内或在院外即出现IE症状及体征,但发病前有明显医疗接触,包括伤口护理、血液透析、静脉药物治疗、专业护理等,同时长期居住在疗养院,或近3个月内住院时间超过2d。其余133例为CAIE患者,纳为对照组。
1.2 调查项目 自制调查表格,调查内容如下:①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②患者基础病情,包括合并症、原发疾病及治疗情况,细分为Charlson合并症评分、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史、心脏病史、免疫抑制或糖皮质激素应用情况,其中Charlson并发症评分有1、2、3、6四项分值,得分越高,并发症危险性越高,心脏病包括:人造心脏瓣膜置换、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③患者发病初期临床特征,包括皮肤黏膜出血点、Osler结节、心脏杂音、体温升高(超过38.5℃)、瓣膜赘生物、累及二尖瓣、累及主动脉瓣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校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本信息及基础病情对比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harlson合并症评分≥2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有人工瓣膜置换史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有先天性心脏病史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有风湿性心脏病史者明显多于对照组、长期免疫抑制或糖皮质激素治疗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它基础病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初期临床特征对比 两组疾病初期均较多地表现出心脏杂音、体温升高、瓣膜赘生物现象。观察组累及主动脉瓣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它初期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医疗技术的发展,IE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已有明显提升,但其死亡率及发病率依旧较高,故有必要明确其流行病学特征。既往多认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容易感染IE[3],但近期研究则认为部分医疗保健操作,如行人工瓣膜置换、静脉滥用药物等亦为该疾病危险因素[4],这提示IE的流行病学可能已发生变化,且有必要明确医疗保健、静脉滥用药物等措施对IE流行病学的影响。
本研究共纳入184例IE患者,从基本信息看,男性患者占比多于女性,约为58.7%,且患者发病平均年龄约为38歲,这与同类研究[5]结论相近,且与感染来源无关。本研究显示,HAIE发病率约占IE患者总数的27.7%,且较多具备人工瓣膜置换史或风湿性心脏病史,这是因为人工瓣膜置换手术可增加病原菌侵入心脏及附近大动脉内膜机会,导致发病,同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则是上述手术的主要适用对象,故对此类患者有必要积极预防IE。观察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占比明显更低,可能是因为此类患者就诊往往已出现了明显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病前医疗接触机会较少所致。本研究中,观察组Charlson合并症评分明显更高,推测可能是因为患者基础状况越差、免疫功能越低下,其医疗暴露几率越高,疾病风险越高。
IE虽因感染引起,但其临床表现差异大,且具备显著个体特征。从疾病初期临床特征看,IE的主要表现均为心脏杂音、体温升高、瓣膜赘生物现象,且与感染来源无关,这与其它同类研究[6]结论相近,但并不是涵盖所有患者的初期特征,提示对部分患者必须积极行心脏超声做最终诊断。观察组中较少累及主动脉瓣,这可能有助于指导疾病早期诊断,超声心动图为DUKE诊断指南中主要标准之一[7]。本研究显示瓣膜赘生物为IE的主要表现,且累及二尖瓣率较高,这与国内报道[8]相近,可能与原发疾病对心脏的主要损伤部位有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虽未对IE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且未对病原菌行药敏测试,但仍可证实HAIE与CAIE流行病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原发心脏疾病占比不同、疾病初期累及主动脉瓣占比不同,这可能有助于IE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值得临床关注。
参考文献
[1]李英,张晓娟,佃少娜,等.感染性心内膜炎170例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7):1142-1144.
[2]罗丽娟,曹清,周云芳,等.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与治疗对策[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6):558-561.
[3]何胜平,陈雅华,张振,等.感染性心内膜炎112例临床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2):279-281.
[4]李莉,王红月,宋来凤,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7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11):924-928.
[5]张润香,胡龙华,谢大泽,等.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菌构成、耐药性及其变化趋势[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151-4152.
[6]徐荣建,苗齐,刘兴荣,等.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构成、药敏分析及早期外科治疗62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5,31(5):278-281.
[7]邱梅红,陈冬梅,刘朝曦,等.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5):1215-1217.
[8]王鹤,王红.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与治疗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7):1426-1427,1429.
(收稿日期:2016.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