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局:驱山走海永辉

2016-07-18

美文 2016年7期
关键词:视点谓之江山

山水画在两宋之际是个高峰,审美情趣和技法系统在这一时期都日臻成熟。画家“驱山走海”将山川江河,林木溪径,野村人家绘制成一幅连绵美景的山水画长卷。这是须要何等的心智机巧。

表现大跨度空间的山水景色,乃至将千里江山融汇到一幅画中,中国古代绘画者创造性的采用移动、减距、以大观小的散点透视法来表现广阔而丰富的景象。这种方法给画家在空间处理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自由。

透视,中国古代谓之“远进法”。散点透视,中国山水画最典型的特征之一。

散点透视不拘泥于一个静止视点,它是多视点的、移动的。在表现景物时,它是将焦点透视表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用多视点处理成或平行或并列的同等大小的景物。散点透视,可以比较充分地表现空间跨度比较大的景物的方方面面,这是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特点,也是一个很大的优点,散点透视是符合心理的真实,是内在的真实。

散点透视固然阐释了中国山水画的视觉表现特点,但还不能完全概括山水画手卷的表现方法。

位置的排列,空间的承起,山石的取舍,疏密的布置,虚实的搭配。必需让整幅山水画手卷景致布局相得益彰。它是手段,也是目的。

北宋郭熙谓之山水画有三远:“高远、深远、平远”;又有北宋韩拙曰:“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溟漠者,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范缥缈者,谓之幽远”。综上统称为六远法。它是中国手卷山水画的又一基本布局特征。千里、万里的江山大河便在这六远中起伏变化,再长的山水长卷,只须综合不同视觉视点的布置取舍,远近高低搭配合相适宜,便能绘画出江山无限。直令观赏者的视线处处落实。已达“步步有景”,“方寸之中,体百里之回”的目的。

手卷山水,有远近,自然还有实有虚。虚实相生,才有承起,有转折。“千山多入画,只取一青峰”是实;相对于山石树屋来说,水烟云气便是虚。处处皆实,画面必然呆板,冲突矛盾顿起。绘中高手间或一片野水,一涓溪流,一团烟云便会化解冲突,调解矛盾。使画面富有灵气,山为之挺拔,水为之流畅,节奏感顿生,彰显生气。故郭熙曰“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清代蒋和有云:“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相生,故十分之三天地位置得意,十分之七云烟锁断,……树石布置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乃得画理。”

猜你喜欢

视点谓之江山
微视点
江山有我
如诗如画的江山
江山如此多娇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木鹊和车辖
千里江山图
环境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