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国外家庭怎么进行财商教育
2016-07-18李文婷
李文婷
国外父母财商教育观念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中国孩子,如此罗列各国不同观念的意义在于启发思维,家长可反思自己的财商教育观念,并根据孩子的性格和接受力,制定一套适合孩子的财商培养宝贝计划。
两千年前的古书《世说新语》里,就有关于钱的记录:“口不言钱”,是说品行高尚的人不讲钱财。由此可以看出,“钱”字自古在中国人眼里就是庸俗的代名词。这样的观念也贯穿至当今的教育观里,家长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提钱,生怕孩子被铜臭味污染。
然而,当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还停留在吃喝拉撒时,国外的父母已经在通过财商教育培养孩子的企业家精神。部分国家还在教育体制上予以重视,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都相继制定了财商教育计划,列入学校的必修课。在中国教育体制无暇顾及孩子的财商培养的情况下,中国父母或许可以从国外父母对孩子的财商教育中有所启发和借鉴。
犹太人:设计金钱游戏培养孩子财商
犹太人对孩子财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正确的财富观念和科学的理财方法,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实际地解决孩子生活中的金钱和财富问题。
犹太父母认为,想让孩子懂得理财,先要让他们关注生活中与金钱有关的事物。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金钱游戏达到效果,比如猜物品的价格,在纸箱里放一些日常用品,如糖果、书、手表、笔等这些孩子们平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个物品的价格,猜对的孩子就可以得到相应价格的钱,谁拿到最多的钱谁就是最终胜利者,胜利者也会获得额外的奖励。此类激励游戏使得孩子们为了成为大赢家,平时主动留意商品的价格,并记在心里。
财商教育不止于此,记住商品的价格并非最终目的,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们通过观察和了解商品的价格,了解金钱的概念。这样日积月累,孩子们的能力得到锻炼。他们会轻松地说出同一件商品在什么地方可以花最少的钱买到,识别出哪些促销才是真的优惠,避免被商场忽悠或诱惑。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满周岁时,很多犹太父母会把股票当作孩子第一份生日礼物。比起各式各样的玩具,犹太父母更愿意送给孩子更实际的礼物,送股票就是为了让孩子从小接触钱、认识钱、了解钱。
美国:财商的培养从记账开始
美国教育基金会会长夏保罗先生培养出遍布全球的1000多名CEO,他曾指出美国人成功的原因:“美国人有一个共识:在诸多成功中,赚钱能培养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所以必须从小教孩子理财,培养他们的财商。”
夏保罗先生对孩子们的财商教育是从教他们记账开始的。在孩子们有了数字概念之后,夏保罗耐心地教他们记账的方法,并要求他们每天把爸爸妈妈给的每一笔零用钱的来龙去脉都清楚地记录下来。除此之外,孩子们每周还要对自己花钱的状况进行总结和检查,说明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哪些钱花多了,哪些钱该花而没花出去。最后,夏保罗先生会对孩子们的总结进行讲评和指导,避免他们下一次再发生同样的不科学花销。
夏保罗先生在孩子们5岁时候就开始教他们如何买卖股票,分析股市行情的基础知识和利率、行业、公司等基本经济常识。“这样孩子不仅能加深对财富的认识,还能逐渐学会节流。而教孩子学习理财,一方面可以让他在金钱方面不小气,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学会把钱花到刀刃上。”
或许是得益于从小到大的财商教育培养,夏保罗先生的五个孩子都进入了美国一流的大学,后来都成为各自所在行业的佼佼者。
英国:儿童的财商教育应该从5岁开始
英国家长提倡的财商教育方针是理性消费,鼓励孩子们在消费前学会精打细算。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普遍,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只需1英镑就可以开设。统计表明,有1/3的英国儿童将自己的零用钱和打工所得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孩子们还可以为自己的账户取一个喜欢的名字,比如“波比的账户”或“我的第一辆自行车账户”等等。这种账户利息高达4%。还有一种账户是针对11~15岁孩子的,叫做“快款”,这一账号有计算机联网,户主有一个ATM卡和一个密码,可以在英国的几乎任何ATM机上取款。
英国儿童事务大臣保尔斯曾提到,儿童的财商教育应该从5岁开始,这个时期教育孩子分清硬币和纸币的区别,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到了7岁到11岁,孩子应该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学习如何管理银行和储蓄账户,以及如何做预算。
日本:自力更生,培养孩子责任感
在日本,有一句教育孩子的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日本父母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人借钱,并且要学会管理自己的零花钱。课余时间,许多日本孩子都会在校外打工赚钱。日本家庭在给孩子买玩具时,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
与美国家庭的观念有所不同的是,日本人在财商教育中强调的是一种责任感。日本教育专家认为,孩子为家庭做家务是其应尽的义务,如果因此孩子向家长索要报酬的话,就扭曲了家庭关系。他们不赞成家长因为孩子学习好而对其进行金钱奖励,而认为这是一种存在于家庭的贿赂。孩子能否完成作业、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否能升入名校等等这些与家长给孩子赏钱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是教育中需要正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