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
2016-07-18钟敏霞
钟敏霞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是创业的核心技能。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的转变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高校如何以多样的教学方式确保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创新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活动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高效利用,保障组织正常运行,保证组织目标实现和员工发展的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创造性地完成组织的工作。但是目前高校的很多人力资源教学并没有到达以上目的,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在高校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中心,多数采应试教育模式,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接受。高校教学只重视传授静态的理论知识,而轻视对实践技能的培养,进而导致我国高校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没有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二)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目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很大。人力资源管理对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但在高校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通常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机会和时间少,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懂专业知识,但却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二、高校人力资源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市场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势必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必需创新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模式,按照人才市场信息反馈,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不断更新。这就要求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能够及时将本专业前沿性理论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使我们当前的课程保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及时更新现代人力资源的新知识,要让人力资源管理反映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要拓展大学生的视野,让大学生毕业后能正确应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其保持竞争优势。
(二)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做到教学共进。传统的人力资源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主导,按照教材在课堂上“填鸭式”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不高。伴随教学观念的转变,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为了顺应社会的变化,我们必须更新教与学的观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上探索教学共进,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新方法,保证人力资源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相长,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一方面,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的可以使教师不断学习和实践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做到“双师型”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形成自身的职业素质。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学生与教师形成双向互动的交流和沟通,教师的言传身教给学生很好的影响,使其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四)借助情景模拟,让理论联系实践。情景模拟法是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它通过设计一定情景,通过启发、讨论和互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非常适合人力资源的教学。在预先设定的情景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情景中亲身感受人力资源的实际性。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己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招聘为例,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面试官和应聘者,让学生在面试的各个环节的模仿中得到锻炼。情景模拟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社会并得到锻炼,同时在互动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体会人力资源岗位的地位,处境,作用和工作职责,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结束语:创业可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资源和机遇,是
大学生未来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学历、社会经验等各方面的问题,使得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难度比较大。高校改进人力资源课程教学,不但使大学生拥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提前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能正确招聘和利用人才,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单文平. 关于对人力资源课程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探究[J].时代报告学术版 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