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长沙市都市区绿道建设现状

2016-07-18肖紫薇许大为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山西建筑 2016年6期
关键词:规划建设绿道

肖紫薇 许大为(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谈长沙市都市区绿道建设现状

肖紫薇许大为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对长沙市城市绿道系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城市绿道规划背景、建设情况、空间设计及综合利用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现阶段绿道建设的经验,有利于长沙市绿道系统的进一步构建及设计。

关键词:绿道,绿地系统,规划建设

1 概述

经济迅猛发展,城市愈发膨胀,地球超负荷运转已引发一系列恶劣的环境问题,备受戕害的民众终于开始寻求“低碳”“生态”的生活方式,开放的绿色空间及休闲游憩场所成为城市居民所迫切需求的资源。当19世纪波士顿的翡翠项链项目进入公众视野,绿道作为城市夹缝中的生态纽带,成为生态城市发展建设最有效的手段。长沙自2012年以来,提出了建设“一心两纵,八射四联”的绿道系统规划结构,并在不断完善建设中,建成后的长沙城市绿道将对长沙城市绿地系统格局的优化、长沙生态环境的提升、生态多样性的保护及长沙两型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

1.1绿道

绿道(greenway)这一概念由William H.Whyte于1959年提出[1],由带状空间形态的绿带(greenbelt)中的“绿”(green)及公园道(parkway)中的“道”(way)结合成为新词。1987年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对绿道进行了官方定义及认可;而这之后,随着城市发展,绿道的概念也不断地优化,概括来说:绿道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生态、连接、游憩、文化等主要功能目标,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风景道路等线性廊道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串联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名胜及居住区等的线性开放空间[2,3]。绿道功能和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绿道的分类也是弹性的,大致可以分为:城市滨河绿道、游憩绿道、具有生态意义的自然廊道、风景和历史线路、全面的绿道系统或网络这五种基本形态[2]。但在实际的应用当中,这些类型往往是相互混合叠加的。

1.2国内绿道发展

我国的绿道概念是直到2000年才从欧美国家引进,至21世纪初,国内的绿道研究多停留在介绍绿道理论及相关规划方法的探讨之上,缺乏实际建设经验。2010年,广东省实施颁布《珠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最先由政府正式批复提出构建珠三角地区生态绿道网络,逐渐打开了我国大规模绿道建设的新局面。随后上海、四川、青岛、福州、武汉等省、市政府也相继开始将绿道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

2 长沙市城市现状

2.1区位概况

长沙市为湖南省省会,地处湖南省东北部,是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商贸和旅游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辖五区三县一市,总面积1.18万km2,总人口613万。长沙地处湘中丘陵与洞庭湖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和湘浏盆地,自然资源丰富。滔滔湘江纵贯南北,麓山西峙,橘洲卧波,年嘉湖、咸嘉湖、后湖遥相呼应,浏阳河、靳江河、捞刀河、沩水河四河穿越全境,形成了独特的融“山、水、洲、城”于一体的城市形态。

2.2城市规模

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及《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都市区范围为市区(芙蓉、雨花、天心、开福、岳麓五个行政区),长沙县的星沙镇、暮云镇、黄花镇、梨镇、望城县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 450 km2。规划至2020年,都市区城市建设用地451.52 km2,人口规模447万人。城市空间规划为沿多条生长轴线拓展,都市区构筑“一轴两带多中心、一主两次六组团”之结构。

格雷在他1970年出版的《国际旅行国际贸易》一书中,提出了休闲旅行(即旅游)的两种驱动力:一种是内在的“推动”因素(push factor)、一种是存在于异地的“拉动”因素(pull factor)[1]106-107。按照他的解释,“推动”因素是人类的一种内在的本质特征,它催发着人们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事物而前往异域他乡去观赏令人激动的异域文化和事物的欲望②。

2.3绿地系统发展现状

长沙城市园林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传承了长沙园林天人合一、清秀质朴的气质。随着有序发展的城市化新阶段的引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呈现出科学、系统的发展态势;长沙也提出了建设“山水相映、环境优美、全国一流的生态城市和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

2004年《长沙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正式出台,并经过三年的绿色城市建设,基本形成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核心的长沙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体系。200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27%,建成区绿地率达33.87%,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全国第三个“国家森林城市”,2008年获批“国家园林城市”。

3 长沙市都市区绿道规划建设

3.1规划建设目标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长株潭区域一体化战略,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2012年湖南省政府提出构建长株潭城市群绿道网,随后按照创建国家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要求,又提出长沙市绿道专项规划建设,并将绿道建设分为近期(2015年)和远期(2020年)开展,近期规划建设绿道12条,总长约220 km,沿线建成服务驿站30个,设计建设需明确突出体现自然地域风貌及历史文化保护特色,重点表现长沙“山、水、洲、城”相融相彰的基本构架,创造平衡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

3.2长沙市都市区绿道网络总体布局

“一心”指都市区范围内的城市绿道网,“两纵”指沿湘江两岸构建并起到连接长株潭及湘江两岸沿线城市作用的两条纵向绿道。

“八射”指八条连接都市区与市域范围内其他区县、名镇名村以及旅游景区等自然历史人文节点的放射状绿道主线。“四联”指四条市域绿道的补充联络线。

规划长沙市绿道将以服务节点的形式集中设置服务设施,服务节点分为一级服务节点与二级服务节点。一级服务节点主要承担绿道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等方面功能;二级服务节点具备交通换乘功能的同时,拓展售卖、租赁、休憩等服务,相当于每隔一段距离即设置一处供市民和游客休闲的驿站。实现都市绿道系统的可达性、生态性、便捷性及舒适性。

3.3长沙市都市区绿道网络现状特点

3.3.1长沙市都市区绿道现状概况

近期建设的12条都市区市域绿道主要依托“一江四河(湘江、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河、龙王港)”风光带及主要景观道路延展建设。最东至松雅湖、最西至梅溪湖、最南到达湘府路湘江大桥、最北到达靖港古镇,沿线串起了铜官窑遗址公园、月湖公园、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洋湖垸湿地公园、岳麓山、西湖公园、大泽湖湿地等数十处公园景点(见表1)。绿道系统的建设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长沙市都市区内的山水自然资源及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都市区绿道的建设不是大拆大建,而是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改造串联。长沙都市区绿道的建设均按照现有道路、河道已建绿化带,具备绿道提质改造条件,采取分段改造建设。已完成提质改造的绿道,均具备宽阔平整的生态林荫大道、供市民休息的林荫广场及畅通无阻自行车道等相关绿道设施,使人们在绿道中能充分享受绿色低碳的新生活方式。

3.3.2长沙市都市区绿道现行缺点

经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地考察调研,总结长沙市都市区建成绿道主要问题如下:

1)绿道系统连接度、完整性不够。绿道网络作为生态绿廊与慢行交通的载体,应形成连续性的生态通行廊道系统。由于市域绿道大都穿越都市城区内部,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与绿道混杂现象严重,多有人车混行现象。都市区老城区绿地资源分散、交通接驳建设的不一致导致现有建成绿道破碎化程度高,规格不均,多有断头路出现,未能形成完整的绿道体系,无法完全发挥其绿色廊道功能。

2)功能单一,且功能不明确。对于都市区绿道,除了具备绿道基本的生态及通行功能以外,根据市民的使用需求,应扩展休憩、运动、娱乐等功能,绿道功能将逐渐向多功能发展。功能单一的自行车道、步行道以及林荫广场限制了绿道使用者活动的多样性。

3)节点缺乏景观考量及文化特色体现。绿道承载城市自然特色及人文内涵,需要特色文化的景观的介入,才能充分展现城市底蕴。长沙都市区现建成绿道,多以林荫道建设为主旋律,在景观节点的考究中稍有欠缺。

4)配套基础设施不全,综合服务功能缺失。完整的绿道系统中包括绿廊系统、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基础设施系统和标识系统。完善的配套基础服务设施及成套的标识系统,往往容易在建设中被忽视,而这却是绿道系统持续发挥其完整功能,吸引市民参与,焕发活力的关键。

表1 近期建设12条都市区市域绿道

4 长沙市都市区绿道建设经验启示

长沙城市绿道的规划建设是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的核心,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将有利于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都市区绿道的建立不仅是城市区域生态、人文资源的整合与连接,在其多功能发展进程中将要具备娱乐休闲、运动健身以及社会经济等功能。长沙市绿道建设仍需借鉴成熟的绿道建设经验,为市民打造一个生态先行,集娱乐休闲、游憩锻炼、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城市绿道系统。

参考文献:

[1]Whyte W H.Securing open space for urban American:conservation easements[D].Washington:Urban Land Institute,1959:69.

[2]Little C E.Greenways for America[M].JHU Press,1995.

[3]Jack Ahern.Greenways as Planning Strategy[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56):134.

On green road construction in districts of Changsha

Xiao Ziwei Xu Dawei
(School of Gardening,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undertakes the green road system of Changsha city,analyzes from the urban green road planning background,construction status,space design,and comprehensive utilities of service functions,and sums up the experience for the green road construction,so as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for the green road system in the city.

Key words:green road,greenway system,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825(2016)06-0197-03

收稿日期:2015-12-14

作者简介:肖紫薇(1990-),女,在读硕士;许大为(1962-),男,博士生导师,教授

猜你喜欢

规划建设绿道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的中国绿道研究进展述评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浅谈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与策略
浅析变电站规划建设法律手续办理常见问题
马鞍山城市绿道使用评价研究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低碳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新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