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博士学位论文看高校辅导员博士生培养

2016-07-18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博士论文博士学位博士生

高 微

(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西安 710119)

从博士学位论文看高校辅导员博士生培养

高微

(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西安 710119)

本文以2010-2015年辅导员专项博士学位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方向、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辅导员博士研究方向与学生工作结合紧密,存在基础研究薄弱、研究问题多样化、存在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不足等问题。为提高我国辅导员博士生培养质量,应进一步完善教育部相关政策,依托培养单位学科优势,组建高水平博士生导师团队,提高博士生的学术专注度。

高校辅导员;博士学位论文;博士生培养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2008年,教育部设立“高校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计划”(以下简称“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计划”),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计划经过2008年和2009年在全国部分高校的试点,2010年正式实施,2016年更名为“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培养专业,使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化,更加符合辅导员工作的实际需要。博士论文是博士生学习阶段最重要的、最系统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博士生的科研能力水平,综合反映学科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价值。本文从博士学位论文这一视角来分析辅导员博士生培养的总体情况,梳理在一个阶段中辅导员博士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基此研究我国辅导员博士研究生教育现状。

一、辅导员博士学位论文基本情况

本文所采集的66篇博士论文样本全部来自CNKI中国知网(远程)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时间跨度为2010 -2015年,检索数据库的时间为2016年4月1日至4月25日。

从授予学校数量分布来看,66篇博士学位论文样本来自14所高校,其中,辽宁大学(12篇)、东北师范大学(11篇)、中南大学(7篇)、复旦大学(5篇)、山东大学(5篇)、西南大学(5篇)、陕西师范大学(5篇)、河北师范大学(4篇)、安徽师范大学(3篇)、武汉大学(2篇)、南开大学(2篇)、南京师范大学(2篇)、浙江大学(2篇)、福建师范大学(1篇)。

从招生规模来看,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招生计划从2008年的18人发展到2016年的150人,博士生招收单位也从最初的6个增加到2016年的30个。辅导员博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给辅导员博士培养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从数据库收录的博士论文年份分布来看,2010-2015年的6年时间,总体上论文数量逐年渐升,从最初3篇增至2014年的25篇,这也反映出辅导员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加。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的辅导员博士学位论文数量详见表1。

表1 2010-2015年中国博士论文全文

注:本文研究的材料只是部分高校的部分博士论文。

二、辅导员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及研究方法分析

(一)研究方向统计分析

冯刚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等多个研究领域”[1]。根据样本论文研究的具体选题,本文将辅导员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主要研究方向概括为以下7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66篇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范围广泛,涵盖了辅导员博士研究的各个方向,但研究方向又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

表2 辅导员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方向数量分布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最受关注,成果最丰富。该研究方向是辅导员博士的研究重点、研究热点,有44篇论文,数量最多,占论文总量的66.67%,且从2010年至2015年间,每年均有相关研究,这也与专项博士的培养目标相匹配。具体来看,论文中有15篇主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环境、主客体以及学科界定进行分析;有9篇主要针对围绕价值观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大学生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有7篇主要针对德育进行研究,分别从德育功能、仪式、网络背景角度进行分析。另外还有多篇论文研究了大学人文精神、大学生创业精神以及学生组织民主建设等。

2.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研究受到持续关注。该研究方向论文数量为8篇,占总论文总量的12.12%。主要通过回朔中国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论及先秦至西汉时期儒家教化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进程、恩格斯晚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及西柏坡时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规律为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新问题的解决提供经验。

3.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受到重点关注。该研究方向论文数量为9篇,这些论文紧密围绕辅导员工作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讨论了辅导员个体发展、工作机制、制度演进以及高校辅导员角色、功能、管理机制、制度演进与发展等基本问题。

此外,有5篇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而综合辅导员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方向数量分布来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专题仍遭冷落,这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二)研究主题统计分析

是论文中起关键作用的、最能说明问题的、代表论文内容特征的、或最有意义的词[2],是一篇论文核心内容的精华和浓缩,若某一[3]。

或主题词在其所在的领域的文献中反复出现,则可反映出该

或主题词所表征的研究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频率统计分析。通过阅读66篇辅导员博士学位论文,采取手动筛选和合并统计,共得到64个

频数为163个。其中:

频次大于11次的有2个,大于5次、小于10次的有4个,小于或等于4次的有58个。从

具体分布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文化引领、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在辅导员博士学位论文中反复出现,反映出这些研究主题是目前辅导员博士的研究热点。

详细如表3所示。

引用频次统计分析。从

被引频次区间情况来看,

最高被引频次为221次,

被引频次大于100次的

有3个,被引频次大于等于51次、小于100次的有6个,被引频次大于11次、小于50次的有7个,被引频次大于6次、小于10次的有6个,被引频次小于5次的有14个。

(三)研究方法统计分析

目前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分类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论文依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中的分类,具体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其中定性研究分为思辨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思辨研究方法包括语义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质性研究方法包括民族志法、叙事研究法、扎根理论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定量研究包括实验法、问卷法等[4]125。依据博士论文中对所采用研究方法的分类不同,通过通读66篇博士学位论文,从论文方法论层面判定属于定性还是定量研究,再判断其具体研究方法。

表5 2010-2015年辅导员博士学位

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辅导员博士论文所使用定性研究法119次,定量研究方法39次。总体上,辅导员博士研究方法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定性研究最主要的是思辨研究,其中,文献研究法使用最多。定量研究方法中最主要的是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则近乎没有。因此可以明确,目前我国辅导员博士学位论文实证类研究偏少,主要是以思辨类研究为主,但也应看到,质性研究方法如叙事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呈现较快增长趋势。

三、辅导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

(一)主体因素:博士生学术专注度

影响辅导员博士培养的关键因素是来自辅导员博士生个体学术水平、努力程度、钻研精神,这是内在因素。因此,辅导员博士生的培养首先要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关注学术动态,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已毕业的66名辅导员专博士中,6年(包括6年以上)博士毕业6人,4-5年博士毕业39人,3年博士毕业21人,辅导员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平均需用4.1年。以某大学为例,2008至2012年招收辅导员博士生19人,到2016年共毕业7人,毕业率仅为36.84%,近85%获得博士学位时间超过三年以上。从具体培养实践来看,虽然各培养单位招生简章中均要求辅导员博士第一年需脱产学习,但部分辅导员受工作限制,无法做到脱岗学习,因此教育部应进一步增强招生单位及辅导员工作单位落实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尽可能为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提供时间保障。其次,加强学习。研读马列原著、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以及重要文献资料。

(二)主导因素:博士生导师团队水平

导师学术水平直接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科学配备博士生导师组是影响辅导员博士培养的主要因素,加强导师组对博士生进行多元化指导,从而使博士生接触和学习不同导师思考问题的不同方式,研究问题的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

1.建立“双导师”制。理论研究导师与实践研究导师相结合,理论研究导师即主导师,为辅导员博士培养全过程的责任人,应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或心理学专业专家学者,其着重提升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实践研究导师可为培养单位、校外行政单位或辅导员现工作单位学生工作方面的行家,着重提升辅导员在学生工作实际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配备博士论文导师组。辅导员博士生具体工程中面向学生工作实践,同时博士论文选题又多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因此需要来自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导师组,负责博士论文写作指导,从而保证博士论文质量。配备时应重点考虑辅导员博士论文选题背景,考虑相关学科专业的导师参与论文指导,强调博士培养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注意博士生培养的个性发展需求。

3.加强论文指导。博士生导师在确定辅导员博士论文选题时要突出问题导向,发现学生工作中的问题,考虑解决问题的理论需求。另外,导师要结合自身学术专长在选题技巧及选题方法上对博士生进行有效指导,增强选题的学术价值,提高选题的创新性。

(三)核心因素:加强培养单位学科优势,调整课程设置

1.突显学校特色,增强专业学科优势。学科水平对博士生培养质量影响较大。2016年“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根据辅导员工作内容,合理设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五个学科,可进一步促使各培养单位依托学科优势,确定学科研究重点方向,集学校优势、学科优势,做精做强,从而提高辅导员博士生培养质量。

2.合理设置博士课程。一是增加实践课程与实践环节。招收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旨在鼓励和支持高校辅导员提升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因此培养单位要以实践为导向,树立“来源于学生工作实践、创新学生工作实践、应用于学生工作实践”的博士培养理念,鼓励学生开设学术讲座、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会议,参与社会实践,加强对辅导员博士理论研究能力及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二是增加博士论文指导课程。开设博士论文研究方法和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课程,加强研究方法特别是典型定量研究方法的学习,同时加强一些统计软件学习与运用,提高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

(四)关键因素:完善教育部相关政策

1.完善制度,提供政策保障。经费投入,为提高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的积极性,可设立辅导员博士生补贴,采取免学费、免住宿费的双免优惠政策。机构设置,设立研究机构,主要负责辅导员博士点设置科学性研究,具体包括博士点设置、专业分布、博士课程内容设置、博士论文质量要求、博士毕业评价标准等问题。保障措施,明确规定辅导员博士在读毕业后的转岗限制,以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

2.建立辅导员博士信息交流平台。一方面,建立博士论文呈缴机制。从根本上制定公开化原则,将学位的获取与学位论文的公开化结合起来,规定学位论文在提交过程中和完成后不仅对本专业、本校公开,也对全社会公开[5]1。另一方面,建立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研究机构或其他渠道,畅通培养单位以及辅导员博士之间交流空间。分享辅导员博士生培养与学习中的经验与困惑,通过交流沟通,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有效避免选题重复。

3.加大培训力度。教育部思政司针对性辅导员博士培养中涉及的三个群体,辅导员博士生、博士生导师及博士点培养单位,每年分对象、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注重点面结合,“点”即各培养单位组织的学习交流活动,“面”是增设全国骨干辅导员培训班,培训对象为每年招收的150名辅导员博士生、博士生导师及博士点培养单位,开展为期一周的系统学习培训。另外,增加三个群体为期1-3个月海外学习、调研、交流活动,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国际情怀。同时,组织其它交流活动,将辅导员博士创新论坛制度化、常态化。

此外,辅导员所在工作单位的条件支持也是影响辅导员博士生培养的重要因素,工作单位应保证辅导员博士学习时间,提供经费及政策支持,在单位内配备兼职导师,共同参与辅导员博士教育培养。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实施8年来,形成了一批在学生工作领域内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和学术修养较高专家。在看到辅导员博士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本文调查的66篇博士学位论文,无论在选题,还是在研究方法上均存在一定问题,这也是辅导员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1]冯刚.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科学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6)

[3]杨国立,等.科学知识图谱——科学计量学的新领域[J].科普研究,2010,(4)

[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StatistischesBundesamt. Studierende an Hochschulen[R].Wintersemester,2009/2010

Judging the Doctoral Programs for College Advisors by the Dissertations

Gao Wei

(SchoolofEconomicsandPoliticalScience,ShanxiNormalUniversity,Xi'an, 710119,China)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pecial doctoral dissertations written by college advisors between 2010 and 2015 from the aspects of research direction, subject and method. As doctoral candidates, college advisors mostly focus on concrete student affairs in their research with little attention paid to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s. Their dissertations cover a variety of subjects, some of which stray from the dir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y mainly do qualitative study rather than quantitative study. To raise the quality of the doctoral programs for college advisor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must further improve the relative policies, and the educating unit must bring its disciplinary advantage into full play with a highly qualified team of doctoral tutors who can help the candidates become more academically focused.

college advisor; doctoral dissertation; doctoral program

(责任编辑:陈勇)

10.13585/j.cnki.gxfdyxk.2016.03.004

2014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QNMK02);2013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3SKSZA01);2013年重庆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Y08);2014年重庆大学思政项目(0005001304125)

高微(1979-),女,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生,重庆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思政科科长,副教授。

G641

A

1674-5337(2016)03-0016-05

猜你喜欢

博士论文博士学位博士生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求索路漫漫 上银来相伴——第七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颁奖典礼在泉城举行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