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废旧纺织品服装回收利用现状分析*
2016-07-18张铠菁范福军吴雨曦容佩荣刘嘉敏李舒婷
张铠菁,范福军,2,吴雨曦,容佩荣,刘嘉敏,李舒婷
(1.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510642;2.广东省服装创新设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广东 广州510642)
广州市废旧纺织品服装回收利用现状分析*
张铠菁1,范福军1,2,吴雨曦1,容佩荣1,刘嘉敏1,李舒婷1
(1.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510642;
2.广东省服装创新设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广东 广州510642)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与人口的迅猛增长,以 “时尚”名义消费的纺织品服装数量节节攀升。而作为可循环利用的二次资源,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以广州市旧衣回收体系为例,分析现有回收模式的运行现状,总结其主要特征,为广州市旧衣回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废旧纺织品服装;旧衣回收体系;分析
当下中国城市的服装经济存在着两大线性弊端:首先,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纤维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城市纺织品服装过度生产,过度消费,造成大量自然资本浪费;另一方面,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率低,处理不当,造成城市污染。中国上海、杭州等地的废旧纺织品服装循环回收试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我国目前大城市内还未建立一套成体系的纺织材料可持续的循环模式[1]。而作为中国纺织品行业的代表地区之一,广州市纺织品生产与回收循环再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为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长期存在的激烈矛盾,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在高需求、高消费的国际大都市内做好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提高纺织品原料利用率,对于推进广州乃至全国纺织品行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
1 广州市现存废旧纺织品服装回收利用模式
2014年10月 《广州市再生资源回收指导目录》指出,废旧纺织品等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是构建以 “社区回收站点—分拣加工中心—回收利用基地”以及垃圾分类减量建设与逆向配送回收体系相结合的回收模式:通过在广州市内设立自主垃圾分类回收箱,设立回收站点,并以奖励的方式鼓励环卫工人在垃圾中转站进行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的分拣,提高废旧纺织品等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的回收率。现今广州市废旧纺织品等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广州市低附加值再生资源回收模式
由于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不高以及对废旧纺织品回收长期的忽视,广州市废旧纺织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并未得到广泛的响应。另一方面,环卫工人积极性不高,回收处理技术低下,各回收利用环节常常处于分解状态,使得废旧纺织品回收并未形成类似塑料品、废旧电池完整的回收利用模式。为尽快推进废旧纺织品资源的回收利用,广州市各类社会力量崛起。现今存在于广州市内的旧衣回收模式类型多样,以市政组织的废旧纺织品服装回收利用模式利用行政力量扶持,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以公益组织主导的回收利用模式组织方式灵活多样,回收覆盖范围广泛;以品牌企业回收利用模式及以私人回收单位回收利用主动性高、反应迅速,能最大化地提高废旧纺织品资源利用率。表1为广州市现有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模式比较分析。
表1 广州市现有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模式比较
2 广州市旧衣回收利用体系实施效果及现存问题分析
2.1广州市废旧纺织品回收处理实施效果分析
为了了解现有广州废旧纺织品服装回收利用体系实施的效果,进一步深掘现今体系存在问题,课题组进行了大规模的实地问卷调查工作。本次问卷调查分线上和线下两大模块,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980份,其中有效问卷1720份。覆盖了广州市各区;受访年龄层跨度大,涉及多个职业与行业。
据个人年均废弃服装 (小件商品除外)的数量问题调查显示,近六成 (56.25%)被调查者年均废弃服装的数量在5件及以内,5至10件的大约占三成 (30.68%),10件以上的较少,只占一成。图2就一件衣服平均使用年限来看,四成左右被调查者的衣物有效期限为1年及以下。图3从个人年均数据上看,人均产生废弃服装数量不多,但广州市人口基数大,其废弃纺织品服装年产量庞大。广州市现今常住人口达1300万人,全市一年旧衣废弃量约5300万件。
广州市居民在处置废旧衣物时多数选择闲置或二次利用的方式 (抹布、衣物改造等),直接废弃旧衣物的比例达21%。对于换购新品、有偿出售等方式,人们并不垂青,可见多数人在废旧衣物处理方式上保留较传统的观念,更倾向方便快捷的处理方法。从图4可见捐赠公益机构的旧衣处理方式并未被人们所广泛认可,但意味其还有更大的推广空间。
较为引人关注的是,75%的居民认为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前景较乐观乃至广阔。然而居民对于旧衣回收的参与度低下,然而近九成被调查者表示从不或者偶尔参与身边的旧衣回收活动 (见图5),这是由于大部分人对于旧衣回收并不了解所导致的。调查显示只有约8%的居民对于旧衣回收活动的后续较为了解 (见图6),这很大程度上是由旧衣回收的宣传不足,旧衣回收活动开展形式不够恰当所致。居民对于旧衣回收活动的不了解导致其参与度低,进一步影响了广州市废旧纺织品服装回收利用体系的发展。
图2 一件衣服的平均使用年限比较
图3 个人年均废弃服装数量分布
图4 居民处理废旧纺织品服装方式分布
图5 居民对于旧衣回收活动的参与度
图6 居民对废旧纺织品服装回收利用的后续了解情况
调查发现,接近一半的人群难以接受二手或再生服装,大部分群众对现今市场上的二手服装,再生服装产品质量问题关注度最高 (见图7)。基于中国当前二手服装市场的不完善,大部分二手服装存在安全性问题,许多商贩对二手服装的售卖处理只是简单地裁掉原有商标,挂新吊牌后直接销售。未经过严格处理的二手衣物安全性难以保障,群众不愿意购买二手服装,有些山区拒收二手服装。
图7 广州市民对于购买二手及再生服装态度
2.2现有废旧纺织品服装回收利用体系问题
2.2.1缺乏有效的捐赠途径
现有回收体系中,广州市垃圾分类减量建设与逆向配送回收体系相结合的回收模式政策并未在废旧纺织品上得到很好的落实。在广州市多地实际走访中发现,现有的自主垃圾回收箱或再生资源便民回收点并没有 “废旧纺织品”这一回收指标。其次旧衣受捐方因各类因素影响,大多撤销了旧衣回收活动;此外,旧衣回收活动往往局限于某城区某街道内,规模小、日程短,鲜为大众所知。缺乏有效捐赠途径,致使居民旧衣无处可捐。
2.2.2旧衣处理技术单一落后
第一,广州市废旧纺织品处理技术单一。以市政主导的旧衣回收处理方式中,近六成旧衣以填埋焚烧处理为主。焚烧填埋成本低,操作简单,但废旧纺织品多为不易降解的化纤类纺织品,降解周期长,化纤填埋破坏土壤结构,化纤焚烧更产生有毒气体,污染大气环境。
第二,广州市废旧纺织品分拣和消毒技术落后,相应设备匮乏。据调查,目前废旧纺织品服装大多数处理机构仍为人工分拣状态;在消毒技术上,也仅广州市接受社会捐赠工作站借用较为先进的PLC臭氧灭菌柜进行衣物消毒,其他大部分公益团队仍以人工漂洗消毒为主。
第三,广州市废旧纺织服装再利用企业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缺乏骨干企业参与。真正掌握面料再利用技术的企业,广州市乃至广东省都是屈指可数的。广州侨银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承接过广州市再生资源回收无害化处理业务,但其承接废旧纺织品的处理业务也是少量有限的;广州市万绿达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锦盛无纺布实业有限公司也仅是有承接旧衣回收的无纺布织造业务,专门从事非织造布生产。再者,目前广州市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废旧纺织服装再利用体系不完善,企业各自为政,尚未有龙头企业从事大规模、高附加值的再生利用,使得废旧纺织品服装的研发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
2.2.3旧衣处理成本高昂
旧衣物捐赠需大量筹备工作,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外,还需承担旧衣无处捐赠的风险,致使多数旧衣回收发起者望而却步,也只有像优衣库,H&M等大型品牌企业,才能依托品牌效应及资金支持来完善废旧衣物再利用产业。另一方面,市民对旧衣捐赠理解不够,许多市民把旧衣捐赠点当作废旧衣服处理站,在市政设立的回收站点中有效捐赠的衣服比例只有35%~40%[3]。加大废弃物数量的同时,也加重了劳动力成本的负担。
2.2.4法律监管空缺
目前广州对于旧衣回收的有关法律条例是一片空白。缺乏相应的法律规章指导及监管措施,相关组织、单位旧衣回收处理透明度低,无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另外,在旧衣回收高额利益驱动下,常常伴随着非法回收处理、旧衣卫生等问题的发生。如部分旧衣回收利用公司、公益回收单位打着慈善环保的旗号,免费回收二手衣服进行倒卖,此类事件的频发严重影响群众参与旧衣回收的信心。
2.2.5二手服装常态化交易机制尚未完善
国内很多学者认为,成熟的二手服装市场在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可以孕育出I∶CO这类大型专业服装回收公司[4]。但是国内不仅没有专门的二手衣服市场来消耗可回收资源,连民间有偿回收、流通出售也被禁止;没有完善的二手服装市场机制,广州市旧衣商贩流动性大、分散广,从而导致治安管理,卫生监管等问题。
总结以上,尽管广州市各类旧衣回收模式并存,实现了城市垃圾分类和减量,推进废旧纺织物资源再生处理应用,但是广州市各类旧衣回收利用体系分布零散,回收力度参差不齐,废旧纺织品利用科技含量低,无法形成强而有力统一性、常规性的旧衣回收利用模式,其最根本的原因在回收利用模式上的落后性,无法运用体制更新推动技术创新,导致废旧纺织品回收产业无法进一步发展。在城市废弃纺织品数量攀升同现有的回收利用体系不相适应的矛盾状况下,现今的广州市旧衣回收利用模式急需新的变革措施。
3 广州市旧衣回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据广州市旧衣回收现状,可拟定两大新型旧衣回收体系,二者相辅相成,在政府宏观调控和企业微观发展下可针对不同旧衣品种,不同回收区域,不同的回收力度的旧衣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政府主导型废旧纺织品服装回收利用体系,引导多方参与旧衣回收,是回收网络覆盖广、力度大的统一回送体系,与城市慈善事业一体的社会服务模式;相较于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废旧纺织品服装回收利用体系是企业活跃度高,回收形式灵活,经济效益高的活力因子。
3.1政府主导型废旧纺织品服装回收利用体系
3.1.1政府主导型旧衣回收利用体系的建立
政府联合各类公益组织参与旧衣回收,首先在广州市各地设置废旧纺织品服装回收捐赠点;第一次分拣后,九成以上的新旧衣运往公益组织中转站,进行二次分类、消毒、打包,输送贫困山区。不可二次穿着的废旧服装则将集中运至二次分拣中心,进行二次挑选。其废旧纺织品将分为三类处理:可再生纺织品由与政府合作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进行技术加工处理,应用于各行各业;完全废弃纺织品则交由火电厂进行发电处理,少量无法二次利用的废弃纺织品可进行填埋。模式如图8所示。
图8 政府主导的废旧纺织品服装利用体系流程图
3.1.2关于政府主导型旧衣回收利用体系的特征分析
(1)建设有效且影响力大的旧衣回收网点。回收是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体系的源头。接收旧衣物捐赠公益组织所面临的成本、人力等问题自身无法解决,需政府对此类低收益行业积极推动,辅以财力支持。以政府主导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再用模式可着力各社区、城镇、单位的捐赠点建设,大大提高宣传力度;健全废旧纺织品服装定点回收服务网络,同时优化配置资源,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活跃一切废旧纺织品回收再用有利因素,让各行各业在废旧纺织品回收循环上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2)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协调与服务网络。政府主导型旧衣回收体系的建立,形成以法律为依据、上下协调、高效运作强大的旧衣回收网络,可有效解决个体回收规模小、局分散,缺乏旧衣回收标准及有效监测管理的问题。通过与各公益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带动社会力量开展旧衣回收活动,建立回收站点,让各地居民可以便利捐赠同时推进扶贫事业;政府在各中转站严格把关废旧纺织品流向,联合科研机构加快废旧纺织品资源利用,提高全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3.1.3借鉴美国成熟的旧衣回收体系
美国废旧纺织品回收率并非世界最高,但其回收体系成熟,旧衣回收利用率高,参与范围广,涉及市政、慈善机构、非赢利机构、中小学等,并计划到2037年实现废旧纺织品 “零抛弃”,美国为此在部分州、市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把废旧纺织品回收纳入市政回收系统,简称curbsidecollection[5]。1991年夏,宾西法尼亚州的费城便把废旧纺织品回收纳入市政回收系统,试点覆盖400户居民[6]。居民可用由市政回收公司提供的专用厚塑料袋将废旧纺织品包装后放置路边,然后专车便会将其运输到专门的旧衣处理公司进行后续处理。美国旧衣回收体系中这一自家门前回收模型对市民而言具有高度的便利性,同时刺激中小企业在政府统一回收处理规格标准及政策扶持下,严守行业准则,加大研发技术力量,提高废旧纺织品利用的科技水平。
3.2企业主导型废旧纺织品服装回收利用体系
3.2.1企业主导型旧衣回收利用体系的建立
对于处理淘汰率高的轻薄衣服,传统的扶贫观念认为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以企业主导型旧衣回收体系处理此类旧衣更具有优势,收集后将此类旧衣统一打包,定期送至集散点;与政府主导型体系不同的是,进行分拣后的旧衣分为三部分流行,九成以上新的旧衣经过企业二次分类、消毒、打包,最终送往贫困山区,发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部分加工处理后的旧衣可输入海外热销的服装二手市场进行二次出售,其销售所得利润归企业所有;再者,企业可以与各类科研技术力量联合,研发现今国内外纺织品行业高度关注的再生面料或加工成纺织产业再用资源,实现资源再次利用,其余少量完全废弃纺织品将免费提供给发电厂发电处理。该模式图如图9所示。
图9 企业主导的废旧纺织品服装利用体系流程图
3.2.2关于企业主导型旧衣回收利用体系的特征分析
(1)发展创新技术,完善废旧纺织品服装利用产业。无论是服装品牌企业、专业的旧衣回收公司或是外资合作企业领导旧衣回收体系,都将是一场纺织行业的 “技术革命”,如,建立了 “ECOCIRCLE”机构的日本帝人旗下子公司帝人纤维与中国合作企业从商品开发阶段起展开合作,在店铺柜台回收旧衣服,然后制成再生纤维销售给参加合作的企业,再制成纺织产品[7]。国外在旧衣服回收体系中,无论从回收的模式还是从技术的创新角度,都更加完善和成熟,促进企业主导的废旧纺织品服装利用体系在探索旧衣循环再用上将以专业化、市场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手段,加大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模式的创新力度,引导纺织品产业链的延伸和高技术化发展。
(2)开拓完善二手服装市场。作为一个尚待开发的市场与领域,我国二手服装市场的建立势必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主导型体系可以在政府逐步完善国内市场管理体制及群众传统观念意识的转变下,以废旧纺织品服装转变产业用资源为着力点,加强服装品牌建设为突破口,争取行业的制高点;再者企业积极运用新型交易手段如二手服装专卖店,二手服装网络交易平台有利于推动我国二手服装市场的开放。
3.2.3引用国内现有企业的借鉴经验
以上海缘源实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国内第一家持有废旧衣物分类、整理、调剂综合利用营业执照的企业。其 “废旧服装回收利用项目”已经作为上海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专项项目,列入上海2012~2014第五个三年环保行动计划。该项目吸引山东、江苏等地的纺织工厂以及优衣库、Only、Mango等服装公司的合作,以建立回收产业链或解决库存问题[8]。缘源实业在旧衣处理中创立自有的回收分类再利用体系,按照不同面料成分进行分类回收,并打包送往不同的处理工厂,其销往海外市场的二手夏衣是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而废旧纺织品转变为产业用再生资源的研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后备路径,其承担的扶贫救济责任也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带动居民将二手资源自主捐赠。
4 结束语
正如广州日报 《旧衣一扔,凸显循环经济软肋》一文所说纺织品再利用率低只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缩影,而其中的羁绊也并不仅在于技术。长期以来国内资源循环使用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得不到应有的彰显,以至于相关技术及实践乏善可陈。广州市应突破废旧纺织品服装循环再用的瓶颈,加快地区废旧纺织品产业化进程的发展,使得城市再生资源走入良性循环系统之中,减少经济增长对环境形成的压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遊芳.日本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2014(8):40 -43.
[2] 央视曝广州街头热销带血发臭旧衣 [Z].央视新闻,2014-12-17.
[3] 温利.捐来旧衣六成只能变垃圾 [N].广州日报,2015-4-28.
[4] 张东亚.旧衣服新旅程 [J].中国企业家,2013 (11):92-97.
[5] 陈遊芳.美国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及对中国的启示[J].毛纺科技,2015(2):62-65.
[6] David,Raggle.Tappingtextilerecycling[J].Bio-Cycle:journalofcomposting&organicsrecycling,33(2):38-39.
[7] 甘佳虔,杨以雄,邵家瑜,等.旧衣时尚与城市文明——二手服装消费市场发展分析 [J].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1):51-56.
[8] 刘晶晶.上海旧衣回收:运营成本逐年上升,企业感叹赚钱有点困难 [N].东方网,2014-11 -20.
中图分类号:TS197.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500x.2016.02.011
文章编号:1672-500X(2016)02-0048-07
收稿日期:2016-05-31
作者简介:张铠菁 (1994-),女,广东人,2013级应用数学本科生。
通讯作者:范福军 (1965-),男,重庆人,教授,主要从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广州市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 (201508010020);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201510564347);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510564353;201510564358)。
ANALYSIS REPORT OF THE SITUATION OF GUANGZHOU’S WASTE TEXTILES AND GARMENTS RECYCLING
ZHANG Kai-jing1, FAN Fu-jun1,2, WU Yu-xi1, RONG Pei-rong1, LIU Jia-min1, LI Shu-ting1
( 1.College of Arts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2. Guangdong Clothing Innovation Desig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Guangzhou 510642, China )
Abstracts: As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ese economy and population, the needed quantity of the textiles and garments, is rising, which are consumed under the name of “ Fashion”. However, as the recyclable resources, the situation of waste textiles recycling is not optimistic. Taking waste textiles recycling system in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operation situation of the present recycling mode, summarized its key features and provide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waste textiles recycling system.
Keywords:waste textiles and garments, waste textiles recycling system, Guang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