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虹鳟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2016-07-18李宝玉吴鹏程范玉峰兰州威特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0兰州市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兰州73000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虹鳟鱼分离鉴定

李宝玉,吴鹏程,范玉峰(.兰州威特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兰州市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



虹鳟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李宝玉1,吴鹏程2,范玉峰2
(1.兰州威特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10;2.兰州市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本试验从甘肃永登爆发疫情的虹鳟鱼养殖场共采集了四次病料,分离出1株优势毒株,对新分离的毒株进行培养增殖,在EPC细胞上增殖良好,且可引起良好的病变;根据IHNV的保守基因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结果扩增出786 bp的片段。对该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发现与IHNV的参考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证实该毒株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结果表明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在永登虹鳟鱼中的存在与传播,本研究为我国北方地区IHN疫情动态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IHNV;虹鳟鱼;分离;鉴定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IHN)是弹状病毒科的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NV)引起的分布广泛、死亡率高、危害极大的鲑科鱼类病毒性传染病。该病1985年开始在我国东北地区各养蹲场陆续发现,目前有蔓延和加剧的趋势,对养鳟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1、2]。近几年,我国每年从国外引进大批的鲑鱼鱼卵,但因检疫技术的不完善,致使危害严重、传播力强、防治困难的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传入我国并蔓延开来,使正在发展中的我国虹鳟养殖业留下了无穷祸患和潜在危机。

近年来省内的虹鳟鱼养殖场大多从外省购进发眼鱼卵自行孵化鱼苗,当上浮稚鱼摄食一月左右时大面积爆发疫情,表现为病稚鱼体发黑,游动迟缓,随水漂流,有时出现痉孪动作,有时一边翻滚、一边漂流,或静卧池底或狂游沉入池底而死亡,腹部膨大,有淤血斑,肌肉“V”字型或线型出血,尾柄充血,腹鳍基部和肛门周围充血,有的在肛门拖着长而不透明的白色粪便,死亡率达90%以上,对虹鳟鱼的养殖造成毁灭性打击,我省境内的大多数虹鳟鱼养殖场处于停产状态。为保障我市、我省乃至我国的养鳟业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对IHN疫情进行监测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主要材料及试剂患病鱼是2013年8月采自甘肃永登虹鳟鱼养殖场(体重约为20 g);M199培养基为美国Gibco公司产品;胎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公司;R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盒均购自大连TaKaRa有限公司;pMD18-T载体、感受态细胞DH5α、DL-2000、质粒提取试剂盒等均为TaKaRa公司产品;鲤鱼上皮瘤细胞(EPC)购自中国动物检疫研究所;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产品。

1.1.2引物根据已发布IHNV的保守基因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序列为:

利用该特异性引物预期扩增出大小为786 bp的片段,引物终浓度均为20μmol/L。

1.2实验方法

1.2.1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的分离

1.2.1.1组织病料的处理用组织研磨机将采集的病料组织样品(包括脑、肝、胰腺、脾和肾)匀浆,然后用含有双抗的M199细胞培养液按1:10的稀释度制备成组织悬浮液,于4℃过夜孵育。7 0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

1.2.1.2病毒在敏感细胞上的增殖将上清液用0.45μ的滤膜过滤除菌,然后接种生长状态良好的EPC单层细胞,20℃吸附1 h后,加入含2%胎牛血清的细胞维持液,置于20℃低温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感染病毒后出现细胞病变(CPE)后收集细胞培养物备用。

1.2.2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的RT-PCR鉴定

1.2.2.1IHNV基因组RNA的提取和cDNA模板的合成用RNA提取试剂盒从有明显病变的细胞培养物中提取IHNV基因组作为模板,在PCR管中加入20μL模板溶液和2μL引物IHNS,加8μL DEPC水至总体积为30μL,置于70℃水浴反应5 min后立即冰浴然后反应管中继续加入:10μL 5倍逆转录酶浓缩缓冲液、5μL dNTP、1μL RNA酶抑制剂(20U)、2μL逆转录酶AMV(10IU),最后加DEPC水定容至50μL,混匀后42℃反应60 min,合成模板cDNA。

1.2.2.2N基因的扩增用1.2.2.1合成的cDNA作为模板,加入模板和上、下游引物进行N基因的扩增,反应体系为50μL,反应条件:94℃4 min后,变性94℃1 min,55℃退火1 min,72℃延伸 1 min;,30次循环,最后72℃引伸10 min。

1.2.1.3扩增片段序列分析将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分析,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IHNV序列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IHNV在EPC细胞上的增殖

将采集的病料组织经研磨、浸毒和过滤等处理后接种生长两天的EPC细胞,在14℃条件下盲传,传至第三代五天就可出现典型的病变。(见图1、见图2)

图1 正常的EPC细胞接种

图2 IHNV五天后的EPC病变细胞

2.2从EPC细胞传至第五代出现明显病变后收集的细胞毒中提取总RNA,用设计的一对特异性引物经RT-PCR扩增出大小786 bp的片段,结果与预期相符。(见图3)

2.3将PCR扩增的IHNV核蛋白基因产物纯化回收,克隆于pMD18-T载体中,然后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将提取的阳性质粒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目的片段为IHNV部分核蛋白基因,与发布于NCBI上编号为J04321和IHU50402的核蛋白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8.6%和97.2%。

图3 M为DL-2000 Marker 1、2、3为PCR扩增产物用于鉴定IHNV的部分核蛋白基因RT-PCR产物的电泳图

3 讨论

我国是渔业生产大国,水生动物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从国内到国外,水生动物养殖病害普遍加重,严重威胁着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甘肃冷水资源丰富,是我国虹鳟鱼养殖大省[3、4],但由于近年来IHN持续爆发和流行,对养鳟也造成了毁灭性打击,绝大多数虹鳟鱼养殖场处于停产状态。目前为止我国对IHN的研究还比较少,尚未有该病毒检测方法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国内外也没有防控该病的疫苗上市,现有的DNA疫苗处于研发阶段[5]。

国外对感染IHNV的病鱼采取的措施是全部消毁,养殖场地和设备进行全面消毒。在我国,对于养殖者来说,只考虑当前的经济损失,不考虑长远利益,仅仅是想办法推迟和减轻病鱼的死亡,致使IHN传播范围愈来愈广泛。加上IHNV非常稳定,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IHN流行停止后幸存鱼群处于带毒状态,这些病毒携带者通过排泄物散毒,其卵和精液也带有IHNV,使养殖环境持续处于污染状态。因此,对IHN的流行病学调查、快速检测及防治愈发显得重要。

参考文献:

[1]牛鲁琪,赵志壮.东北地区虹鳟IHN和IPN流行病学的初步研究[J].水产学报,1988,(12):327-331.

[2]赵志壮,牛鲁琪.中国本溪虹鳟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IHN)的初步研究[J].鲑鳟渔业,1991(4):5-6.

[3]罗浩亮.甘肃金鳟养殖技术研究[J].水产养殖,2007(11):8-9.

[4]刘阳河.甘肃省鲑鳟鱼养殖现状与发展途径[J].甘肃农业科技,2004(10):51-52.

[5]Kurath G,Garver KA.Protective immunity and lack of histopathological damage two years after DNA vaccination against 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n trout[J].Vaccine,2006,24(3):345-54.

中图分类号:S965.12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6-799X(2015)02-0035-02

作者简介:李宝玉(1973-),男,甘肃岷县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预防兽医学。

猜你喜欢

虹鳟鱼分离鉴定
牛脾转移因子联合核酸疫苗对虹鳟鱼IHN病的保护率影响研究
虹鳟鱼熟吃安全又美味
浅议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的主要职责
青铜器鉴定与修复初探
转型背景下的民办高校管理理念创新
八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的鉴定与利用
三倍体虹鳟鱼的海水驯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