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管理的重要性及价值
2016-07-18DavidCaseyPIC
David Casey(PIC)
遗传管理的重要性及价值
David Casey(PIC)
David Casey博士,PIC中国大客户总监及PIC亚太区遗传服务经理。主要负责建立PIC中国的大客户管理,组建遗传服务团队,为PIC客户提供遗传育种的解决方案。Casey博士又兼任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兼任助理教授,参与多个项目。
David Casey博士生于美国,曾帮助父亲进行猪和肉牛的饲养,并支持家族经营的屠宰厂。
他于1992年在俄亥俄州的威尔明顿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在内布拉斯加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并于2003年在爱荷华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David博士在PIC服务了13年,目前定居中国上海。
今天我就两方面内容进行讨论,帮助大家了解遗传管理的意义。
在中国,从业者通常会购进杜长大育种体系,引进种源后封闭群体,闭门造“猪”,进行为期数年的闭锁选育。但是,选育出的品系在经历3年~5年的持续繁育后,优势逐渐退化,遗传优势不再明显,此时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引种。
我今天想介绍2种育种体系,一种是PIC常用的育种体系(图1),也是大多数育种公司推荐的体系。在该体系中,遗传改良在核心群中进行;然后,将核心群中的公猪运往公猪站,生产精液,与曾祖代核心群的母猪进行配种。该阶层的母猪既生产用于替换本群的母猪,又生产下一阶层的母猪。在该系统中曾祖代(GGP)公猪的年更换率很高,达到100 %以上。我将该系统称为开放式育种系统。在该系统中,核心群的遗传改良会持续不断地传递到后续阶层。
图1 PIC标准的育种体系
而在中国常采用的闭锁育种体系(图2)中,遗传改良通过引种进入猪场,然后猪场就成为了封闭的遗传核心猪场。自繁后备母猪,其他母猪用于纯繁,从而生产商品F1代母猪。我很好奇,开放式育种体系和封闭式育种体系的应用究竟有什么区别。为此,我们开展了1个项目,探究两者的价值差异。
本次演讲的第二部分将围绕遗传滞后(Genetic Lag)展开。什么是遗传滞后?不管是开放育种体系还是闭锁育种体系,遗传改良从金字塔顶端传递到下层都需要时间,我们将这种时间延迟称作遗传滞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在核心群中创造的遗传价值需要时间传递到下一层群体中。如果我们能缩短遗传滞后,就意味着加快遗传价值的实现,从而帮助用户创造更多利润。因此,演讲的第二个部分将围绕关于缩短曾祖代核心场的遗传滞后。
图2 闭锁育种体系
1 PIC和闭锁育种体系的价值差异
首先将PIC育种体系和闭锁育种体系进行模型化。在项目实行过程中,2个模型的参数设置方面有3点差异。首先是群体大小(基于核心群的母猪数目),在闭锁育种体系中设置了4个不同的水平,分别为50头、100头、200头和400头。第二点是性能测定,大部分性能测定项目(生长速度、日增重等)是相同的,但是在封闭群中很难测定每个个体的采食量,另外,商品猪场的数据很难收集。第三点是基因组信息,用DNA信息帮助我们挑选优秀个体,而闭锁育种体系不能提供相关信息。其他参数设置皆相同,如遗传力、变异程度、在指数中所占的权重以及经济价值等。
1.1各性状遗传进展的预测模型——生长性状示例
我们可以预测每个性状遗传进展的经济效益,即用该性状的遗传进展乘以该性状的经济价值。将所有性状的经济价值相加,就得到遗传改良的总体经济价值。在PIC采用的开放育种体系和闭锁育种体系中,母猪的5年经济效应预测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上方红色线代表PIC的开放育种体系5年的遗传进展,而下方紧邻的几条线由下到上代表群体大小分别为50头、100头、200头和400头母猪采用闭锁育种体系的遗传进展。从图中可以得到的积极信息是,不管采取开放育种体系还是闭锁育种体系,都可以获得一定的遗传进展。但是很显然,开放育种体系进展更快,差距达13元/头/年。因此,在5年的育种规划中,如果采用闭锁育种体系,可能投入相对较少,但是同时也失去了很多获得遗传进展的机会。
图4为PIC的开放育种体系和闭锁育种体系公猪经济效益的比较。和母系相似,闭锁育种体系可以取得遗传进展,甚至比母系的结果更好。因为父系遗传力是通过本身测得的,因此父系遗传力更高。因此,就父系而言,开放育种体系和闭锁育种体系的差异较小,但是仍然很客观,其差距在11元/头/年。
1.2结果
在一些国家,两种育种体系都会应用,得到的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也非常接近。因此,在过去几年,PIC也积极与这些企业合作,帮助他们引入基因,加快育种进程。现在,他们也通过购进优秀种公猪精液来进行繁殖。但问题的关键是,两种育种体系的差异为何如此巨大?原因主要有两个,商品猪数据和基因组信息。下面以PIC的纯系遗传改良流程为例进行论述。
1.2.1商品猪数据
核心群公猪的第1份精液会流进商品猪场,我们将这些有系谱信息的商品猪在商业化环境中饲养,对其生产性能进行测定。随后,将商品猪场收集的信息反馈到数据库,从而帮助核心种猪场进行选种决策。我们的每个育种方案均采集近10万头商品猪的信息,其中超过6万头采集了屠宰数据,它们均达到大体重标准。在该项目中,改善最明显的是生长育肥阶段的死亡率(图5)。图5中2条线分别代表引入商品猪数据和未引入商品猪信息的遗传进展。引入商品猪数据后该性状的遗传进展翻倍。这种显现有据可循,因为上级育种场的健康管理更为严格,死亡率极低,很难发现哪个系谱的死亡率结果更好,哪个较差。我们要给这些后代提供一定的环境风险,其中有一些无法抵抗风险就会死亡,从而收集相关信息。我们设置的风险只是进行部分筛选和淘汰,并不是要这些猪都死亡。通过这种育种体系,将我们原有广受欢迎的商品猪品系进行改良,克服其原来死亡率高的缺点,让生存力成为该品系的优点。
图3 PCI和闭锁育种体系母猪经济效益比较
图4 PCI和闭锁育种体系公猪经济效益比较
图5 引入商场猪数据对死亡率遗传进展影响
1.2.2基因组信息
另一个造成2种育种体系遗传进展巨大差异的因素是基因组信息。事实上,目前许多育种公司都在应用基因组信息。2013年PIC公司全面展开个体基因组信息的应用。这一举措带来的结果是遗传进展的飞速提升。这对于母系品系来说尤为重要。
1.3结论
PIC的开放育种体系与闭锁育种体系相比,遗传进展差异非常大,其比闭锁育种体系给每头母猪多创造13元/年的价值,给每头公猪多创造11元/年的价值。因此,请勿封闭育种群进行闭锁选育,而要充分利用PIC快速持续遗传改良的优势。
2 养猪业遗传滞后的价值及其管理
之前我一直围绕提高遗传改良速度进行阐述,我们一直认为缩短遗传滞后可以加快遗传进展。因此,我请一位实习生去计算遗传滞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在该项目中,我们测算曾祖代种猪场和育种核心群的遗传价值的差异,在此引入1个参数可调节的模型。将输入参数调整在低水平,该水平代表了亚洲的普遍水平。之后,将输入参数调节到我们推荐的高水平。该研究表明,如果将原有水平提高到推荐水平,将可以把遗传滞后缩短2.2年。这比我所预期的结果要大得多。统一进程,不同体系带来的遗传指数相差了43.3个点,约合14.1元/头商品猪,这一差异相当于母系1.8年的遗传进展。因此遗传滞后的研究意义重大,而这常被行业忽视。
2.1 影响遗传滞后的4大要素
影响遗传滞后的4个主要因素见表1。我们通过一项研究,探索哪种因素对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大。回顾之前讲过的遗传金字塔,我们知道,曾祖代是传递遗传进展的重要介质,因此我们将高、中、低3个水平的曾祖代公猪指数分别设置为130、110和90。同时我们考虑到核心群母猪年替换率的影响,3个水平的年替换率分别为65 %、58 %和50 %。选择强度也是其中重要因素,我们通过纯繁率对其进行定量,一般情况下,我们将纯繁和杂交母猪饲养在同一猪场。为了提高育种效率,我们应该将指数较高的母猪用于纯繁,其余用作杂交。因此,我们会将指数排在前10 %的母猪用于纯繁。另一重要因素是选择的准确性,其中包含基因组信息带来的选择准确性的提高。低水平组不仅表型准确性差,而且基因型信息也不全,而高水平组表型和基因型信息的准确性都更高。
2.1.1影响因素的比较通过控制变量法,在分析某一因素时,其他因素均保持在高水平状态,分析上述4个因素的作用大小,我们得到以下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曾祖代公猪指数,指数为90和指数为130的公猪对商品猪造成的差距为6.5元/头;其次是母猪的年更换率;再次是纯繁率;最后是选择的准确性。总之,4个因素都很重要,但影响程度不同。因此,我们要保证用于纯繁的曾祖代公猪的指数高。
2.2如何管理遗传滞后
2.2.1使用高指数公猪
我们建议曾祖代纯繁公猪年更换率为150 %,这个数字很惊人。据我了解,中国公猪站的公猪可以使用2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我们将公猪沿用2年,在这2年中遗传改良已经有大大进步,这样的公猪就会远远落后于改良的公猪。因此,我们建议客户提高公猪更换率,这样他们的公猪指数会得到明显提升。这一要求是针对曾祖代纯繁公猪,而非商品代公猪。但是,我们还是不建议将公猪使用2年以上。
2.2.2保持较高的母猪年更换率
我们建议选择高指数的后备母猪,有条件时尽可能淘汰低指数的个体,选用高指数。根据我们暑期调研结果,母猪年更换率应保持在65 %以上。这一数值对于您来说也许很惊人,但是,我们并不要求您的商品母猪场保持这样的更换率,但是曾祖代肩负着传递优良基因的使命,需要快速更替。
2.2.3使用高遗传潜力的母猪用于纯繁
使用高遗传潜力的母猪用于纯繁,要求我们要掌握每头母猪的遗传指数,因此,我们要收集生产数据,计算出母猪的遗传指数。将母猪遗传指数进行排序,在配种时,将指数排在前10 %的母猪用于纯繁。这项工作的工作量很大,但是会带来巨大价值。
2.2.4提高选择的准确性
要提高选择的准确性,最好应用基因组信息,这样选择的准确性可提高35 %。
2.3结论
简言之,缩短遗传滞后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将其从低水平改进到高水平,可以使商品猪的利润增加14.1元/头。今天我们只介绍了曾祖代核心群的遗传管理,祖代公猪的管理也很重要,这是我们给下一位实习生的工作。改善遗传滞后的途径要从4个影响因素入手,将曾祖代猪场的公猪年更换率提高到150 %以上,提高曾祖代公猪指数;核心群母猪年更换率要达到65 %;选用核心群中遗传指数高的母猪(纯繁指数为前10 %的母猪)用于纯繁,从而改良核心群母猪;以及通过遗传信息使选择的准确性提高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