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民生问题及非均衡市场改革的完善
2016-07-18庄新霞卢雨婷
庄新霞,卢雨婷
(1. 福建江夏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州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民生问题及非均衡市场改革的完善
庄新霞1,2,卢雨婷2
(1. 福建江夏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福州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非均衡的渐进性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战略,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一系列利益失衡的民生问题。当前,非均衡发展方式下利益失衡的民生问题主要有劳资利益矛盾、阶层利益矛盾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这源于非均衡改革中市场制度缺陷、差异化政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等。为此,必须从公平和市场两方面进行完善,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非均衡发展;利益失衡;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采用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具有非均衡的特性,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梯性、各地区富裕的阶梯性和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所实施的政策差别性等方面。虽然这一改革战略基于中国国情,取得社会共识与支持,维持社会政治的稳定,使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历史性的奇迹,但非均衡发展方式已经逐渐显露出其内在的结构性缺陷,劳资利益矛盾、阶层利益矛盾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加剧,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一、 我国非均衡发展方式下利益失衡的民生问题
(一)劳资所得比例失调,资本利润挤占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在社会分配中的占比对提高居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逐年下降,而资本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断增加。劳资比例失调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国的劳动报酬与同期发达国家相比偏低。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丰裕的发达国家的劳动报酬份额大部分长期稳定在50%甚至60%以上。而我国的劳动报酬目前只有40%左右。第二,劳资关系在现实层面体现为资本占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的劳资关系通常指的是私营企业内部企业主和劳动员工之间的关系。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其中劳动获得工资,资本产生利润。
从表1可见,2002年到2014年私营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增加将近24倍,相应的,私营企业主的利润总额增加将近48倍。私营企业利润增加幅度远远高于其工业总产值的增加幅度。与此同时,私营企业主的人均年利润与雇工的人均工资差距越来越大,从2002年的74倍扩大到现在的196倍。可见,私营企业主凭借其所有权占据企业收益的绝大部分,再将部分剩余价值转化,由此产生很多富翁,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被固化为工资,劳动者无法共享企业利润。更有甚者,私营企业主凭借自身的收入分配权,制定低于当地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甚至任意克扣、拖欠员工工资,使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劳资矛盾激化。
表1 私营企业利润与职员工资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统计整理而得。
(二)阶层利益矛盾失调
非均衡改革使得我国社会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但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增大。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导致阶层分化,即阶层间收入差距大以及不同阶层所掌握的组织资源、文化资源差别扩大。一个稳定的社会阶层结构应该类似于橄榄球形,两头是富人和穷人,所占的比例都应比较小,中间的中产阶级应处于绝大部分。我们以城镇居民收入阶层为例(见表2),目前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呈现中间小、两边大的结构,中等收入者所占比重低,不构成社会的中坚力量。2014年城镇高收入阶层占城镇居民收入的40%;而20%的穷人则只占据城镇居民收入的8%。目前,我国城镇大岛指数已经达到5.0,而当大岛指数接近或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指数6.0时,意味着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大。
表2 按收入等级分类的城镇居民收入比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统计整理而得。
收入高的阶层,其掌握的组织、文化资源也多。而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有可继承性,即上一代阶层所积累的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可转化为下一代人的先赋资源,进而决定下一代将来的资本积累量和阶层的归属。由于各种资源获取的不平衡而导致的阶层差距越来越大,阶层逐渐固化,必然会导致阶层间的矛盾激化,炫富与仇富共存。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
中国经济增长空间上的不平衡性表现为不同区域间经济的差距。本文采用泰尔指数衡量地区间收入的差异程度。泰尔指数不但考虑人口因素,而且可以衡量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对总差距的贡献[2](P76-82)。1978年,我国区域差距更多地来自区域内部。随着政策导向的演变以及区域之间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的天然差距,区域间的差距对中国区域差异造成的影响逐渐增加,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1990年为40.27%左右,2014年为57.68%(见表3)。
表3 四大区域泰尔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统计整理而得。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还体现为城乡发展差距。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成为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诸多矛盾的集中体现[3](P76-84)。表4显示,近二十年来,农民收入增加幅度小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幅度,从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比不断扩大。据统计,国际人均 GDP 800-1000 美元的国家城乡人均收入比约为 1.7 ,而2014年我国的这一数字高达3.0(见表4)。另外,就恩格尔系数而言,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居民家庭生活越贫穷;反之,居民生活水平就越高。我国城镇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小于农村家庭。
表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统计整理而得。
二、我国非均衡发展方式下民生问题的成因
(一)非均衡改革中形成的市场制度缺陷引发利益失衡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自由竞争基础上的,它在确保经济系统效率的同时,必然会造成贫富分化。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依据非均衡的梯次发展战略渐进推进的,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化、利益和制度、政府因素相互交织并渗透是其显著的特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政府主导下的体制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该类型市场的存在导致权力资本化,而政治权力扰乱市场机制,导致市场不完全和不完善。市场的不完全性表现为因市场制度缺陷所产生的各种市场无序、失序等市场失灵问题[4](P27-32)。比如,要素价格尤其是部分公共产品价格不仅反映要素价值,还反映要素主体的权力价值。煤、电、油等企业凭借公共权力获取特殊利益,保持市场垄断地位,因此,原材料价格失真并脱离市场信号。市场的不完善性则表现为官僚权力资本与特殊利益集团相互渗透,权力介入并干预市场运行,在滋生出较高的权力租金的同时,破坏公平的竞争环境。比如,不同要素市场主体获取要素配置权力和要素选择权力的机会不均等,特别是在要素市场的建设滞后于产品市场建设的现实背景下,两大市场体系间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摩擦与冲突,导致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建设受到制约与限制。可见,我国在体制改革中形成的市场制度缺陷,不仅会限制市场机制的效率功能,还会人为地扩大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上的“市场失灵效应”,并引发各种利益失衡。
(二)非均衡改革中实施的差异化政策为利益失衡提供制度空间
我国将效率提高与财富增长作为体制改革的主要绩效评价标准,以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以差异化政府政策选择为基本手段,这种体制改革模式的客观结果是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市场之间制度结构上的不均衡与不互补。这种不均衡的制度环境,既为经济人提供谋取利益的激励机制,又为不同经济活动主体提供谋取经济利益的不同制度条件与空间,其结果必然是劳资、阶层、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社会利益的矛盾增大乃至冲突。首先,差异化的政策选择导致各地区经济体制方面的差异,导致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其次,差异化的政策选择导致城乡经济体制与制度环境的差异,导致城乡差距的扩大和贫富分化。政府在投入政策、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教育卫生及公共设施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等方面,也存在程度不同的城市倾向。最后,差异化的政策选择导致不同经济主体选择权利和机会的不均等,导致转轨过程中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摩擦。由于要素选择权利的不均等,有些经济主体利用经济运行的无序与混乱获取非法收入,以弥补其在要素选择权利的制度安排中所处的劣势地位。
(三)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导致市场化改革的政府失灵问题
我国由政府主导的市场化体制改革是在原有的缺乏法制约束的“全能政府”下进行的“非帕累托改进”[5](P11-17)。我国的市场化体制改革之所以以社会主义基本宪法制度与政治制度基本不变为政治前提,是为了维持社会基本稳定的条件与环境。因此,必然出现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进程以及两种体制之间明显的不对称。这种落差与不对称导致我国经济转轨中存在制度意义上的政府失灵[4]。首先,政府利用政策形成经营性垄断行为,由此产生垄断集团和既得利益集团,导致不公平的市场交易与竞争。其次,政府实施差别化的政策,有差别地对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人为地制造不公平的市场交易、竞争条件或者人为地划分出多元市场。最后,政府滥用行政权力直接干涉市场交易与竞争,全部或部分地替代市场机制。政府对某些市场交易要求进行手续繁杂的行政审批,从而造成市场扭曲以及市场交易成本增多。
三、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我国非均衡市场改革的完善
(一)协调利益关系,注入公平的潜能
公平与效率一直是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战略方针指导下,我国经济获得快速增长,但社会发展中的不公平导致垄断和既得利益集团的产生,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公平体系的构建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权利公平,即公民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不论出身有何不同,都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居住权、就业权等基本权利。只有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才能使他们从心理上认可经济改革,从而使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二是机会公平,即每一个人都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产,拥有同等的机会,不允许有人通过特权、身份优先获取某种市场机会,这对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三是过程公平,即社会经济生产过程中的主体都处于同等地位,不允许某些人通过过程控制而获取不当的市场利益。这就要求政府建立统一、公开和透明的过程机制,遏制市场寻租等腐败行为[6](P5-8)。四是结果公平,即分配制度的公平。在分配中应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防止两极分化,保证社会生产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到经济发展的红利,实现共同富裕。公平机制的构建要求政府限制特殊利益集团,扶持弱势群体。特殊利益集团和弱势群体是社会分化的产物,是非均衡改革的产物。政府既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引入自由竞争机制,建立现代化产权制度,又要提高弱势群体的民生保障,如就业、最低收入和社会保障等。公平机制的建构还要求政府在考核时不应过分强调GDP,因为以GDP为主的政绩考核体系是增长主导型经济的指挥棒。各级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关注民生福利保障、社会均衡发展等问题。
(二)完善市场制度,注入市场的潜能
有效地把“稀少”的资源配置于各种用途,使既定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产出[7],要靠市场。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既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率的方式,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佳途径。当前,我国经济不可持续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资源配置中政府对市场的部分替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肯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且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对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8](P71-74)。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求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体系。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建立有序健康的市场体系,就要尊重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不干涉、少干涉企业经营,健全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促使企业在市场规则、市场竞争和市场价值等市场规律的推动下优胜劣汰,从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就要打破市场分割;打破目前地方政府各自为战的地方保护主义;打破当前由于政府扶持而产生的国有企业垄断行为,使国有企业逐步取消特权,逐步市场化;打破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分割,促进产品和要素在统一市场中自由流通。不仅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要求充分重视和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应有地位和正确的引导监督作用。政府职能由资源配置向服务转变,既要求消除各种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行政干扰和行政束缚,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或行政干预,把资源配置的权利还给市场,又要求强化政府对单纯意义上的市场失灵问题进行监督和规范。只有科学地定位政府在市场中的职能,政府才能更好地服务市场,比如,政府的职能应该更多转向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以解决一般意义上的市场失灵。当然,在政府功能转型的同时,要求法治型政府的构建,要求政府自身管理的法治化,这样才能杜绝政府市场寻租行为,才能从根源上解决与市场制度密切相关的政府腐败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孟庆波.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理性认识及对策思考[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温桂荣,李欢,莫廷程.湖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测度、分解及发展趋势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3).
[3]匡远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要素收入流的一个解释[J].农业经济问题,2013(2).
[4]周小亮.非均衡体制改革产生的制度缺陷分析与深化改革中制度调整之思考[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
[5]周小亮.深化改革中实现利益兼容的制度调整[J]. 教学与研究,2006(9).
[6]罗国杰.关于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的几个问题[J]. 道德与文明,2012(5).
[7]张向华.模糊综合评价与出版社资源配置[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李大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5(2).
[责任编辑冒洁生]
Interest Imbalance in Unbalanced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Growth
ZHUANG Xin-xia1,2,LU Yu-ting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Fujian Jiangxia College, Fuzhou 350108, 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Non-balanced reform is the main strategy of the reform of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n our country,which promo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greatly, but also caused a series of problems of interest imbalance.The interests conflict mainly included capital and labor conflicts, social strata conflicts and unbalance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 on,which due to the economic market defects, differentiation policy and lag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reform.And there were two ways of equity and market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Key words:Unbalanced development; Interest imbalance;Sustainable growth
[收稿日期]2015-12-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JL010)
[作者简介]庄新霞,福建江夏学院经贸学院讲师,福州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制度经济;卢雨婷,福州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6)02-00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