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之我见
2016-07-18董陇萍
董陇萍
(甘肃省陇西县幼儿园,甘肃 陇西 748100)
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之我见
董陇萍
(甘肃省陇西县幼儿园,甘肃 陇西 748100)
摘 要:幼儿教育是农村教育的基础,普及学前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如何加强幼儿教育管理是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农村的幼教工作者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质量观,充分挖掘农村自身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勤于思考,精心组织,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才能克服“小学化”的教育现象,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班级管理;方法探究;创新意识;能力培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幼儿教育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起。在我们当地的农村,每个乡镇都有一所设施完善、修建全新的幼儿园,每个中心小学都附设自己的幼儿园。当然,在农村,学前班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为广大农村幼儿提供了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为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农村儿童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村儿童常见的“一股鼻涕,一副黑脸,一双黑手,满嘴脏话,全无礼貌”的现象没有了,我们看到更多的儿童的身体、智力、文明礼貌、卫生、学习兴趣及习惯都得到了早期的发展,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也比较到位,早晚及时接送,或者在乡镇所在地租住房屋,专人负责幼儿的接送任务。
然而在我们广大的农村学前教育中,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组织形式,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弊端。首先是教育活动单调,除早操外,就是上课,每堂课都是教师讲的多,幼儿活动的少,教师讲完,课就上完,没有游戏,没有寓教其中的多项活动,这种状况与小学无多少差别。很多小学设立的学前班也是按照小学模式开展教育管理活动的。其次是在广大农村,学前教育大多是小学附属的学前班,上下课与小学生同步,有的学校怕影响小学生上课,甚至把幼儿关在教室里,没有玩具,也没有活动可操作的资料,只是打打闹闹,还有不注重幼儿活动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过于追求早期的知识教育,套用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模仿小学统一的考试方法。这些小学化现象,妨害了幼儿的大脑发展,限制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幼儿个性的形成。
其实,在很多农村地区,幼儿的“小学化”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为了使广大农村学前班儿童有一个健康发展的幼年,作为一名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改变如此现状,提高学前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笔者认为要改变上述状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遵循幼儿教育规律,转变教育观念
要改变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就必须转变教师、幼儿教育管理者、家长的一些陈旧观念。基本的办法是通过培训班、家长会、宣传栏等形式宣传幼儿教育的原则和目的,让学校领导、幼儿家长认识到学前班的性质属幼儿教育,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学校领导要改变小学的管理方法,要让学生家长正确理解学前班虽然是进入小学前的教育,但应是一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准备教育,而不仅是对读写、计算的提早训练及准备。只有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家长的理解,幼儿教师才能更好地关心幼儿认识力的发展,注重幼儿良好的行为品德、习惯、性格的形和学习兴趣及求知欲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开展游戏活动,推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在学前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牢牢掌握游戏是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这一原则,并在每项活动中加以体现,从而使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愉快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学前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充分利用游戏手段,尽可能地把所教的内容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之中,并根据农村的季节性特征和幼儿的实际,因地制宜地设计并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比如“春种秋收”“娃娃家”“小老师”等。
三、利用大自然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视野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说过:“幼儿园的课程应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并强调“要充分利用和为幼儿提供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在农村,大自然为幼儿认识大山、认识绚丽多姿的植物、动物提供了极好的资源环境。学前班教师可经常带幼儿到农家宅院观察家禽、牲畜,到田野看牛耕地犁田,观察青蛙捕食、昆虫鸣叫,带他们到大山里找四季,到农村收集种植、饲养的经验等,这些都比把幼儿关在教室里听教师抽象的讲述强得多。
四、为幼儿设计和制作教育活动的器具
农村的幼儿教师不能因为没有现成的教具、学具而枯燥地开展教学活动,要利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为幼儿创造和制作与幼儿活动相适应的教具,调动幼儿的多种器官积极参与。例如,用细长的高粱秆制作成小棒,再用线串起来就成了计算器,让幻儿用来数数,比多、比少,学习数的分解与组合等;也可以利用高粱秆的粗、细,长、短进行排序,还可以用高粱杆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在体育课堂上,有稻草编的草垫、草绳、草球等,有土布缝的袋鼠跳袋,有废弃的树根、树干做成的桩子、独木桥,有野竹或野藤做的花环、藤圈等,有了这些幼儿玩得开心,学得丰富,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五、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创新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天然材料指导幼儿做做、玩玩,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利用瓜果蔬菜的天然形状、颜色、纹理图案等特点,让幼儿仔细观察,自由探索,启发思维,扩展想象,巧妙构思,得出结论,制作出生动可爱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又如,在指导幻儿做娃娃玩具时,教师可启发幼儿用苹果做脸,用黑豆做眼睛,枸祀做嘴巴,花生仁做耳朵,再用青椒做身体,把这些材料用牙签连起来就成了可爱的玩具娃娃了。
总之,农村的幼教工作者只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质量观,充分挖掘农村自身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勤于思考,精心组织,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就一定能克服“小学化”的教育现象,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吴海婷]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23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146
作者简介:董陇萍(1980- ),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