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为例
2016-07-18马世国
刘 婧,马世国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甘肃 肃南 734400)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为例
刘 婧,马世国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甘肃 肃南 734400)
摘要:我校位于牧区,留守学生较多,他们大都存在着违纪、成绩差、人际差、自卑等不同程度的问题,给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那么,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只要遵循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探讨并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模式,对牧区“留守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能使他们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民族地区;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一、肃南“留守学生”产生的根源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山大沟深的祁连山腹地,聚居着包括裕固族为主的十五个民族,祖辈以游牧生活为生。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牧区的孩子接受教育逐渐成为共识,肃南县政府出资让牧区所有的孩子接受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五年的免费教育的惠举受到了广大牧民的欢迎,很多孩子被送到县城,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较为优质的教育。但迫于生产,孩子们的父母只能随着羊群逐水草而居,游牧牧场的迁徙性决定了孩子只能由年迈的祖辈照看,托付亲戚、朋友代管,或者干脆住校。
二、对我校“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
我校是肃南唯一一所含初高中24个教学班的全日制学校,全校共有学生880名,其中因为父母放牧、打工、经商等原因造成的“留守学生”近600人,占到了学生总数的68%,住校学生426名,也占到了学生总数的48.5%。“留守学生”在我校已占到了相当比例,成为了班集体中一个较有影响的群体。据调查,我校“留守学生”的监护类型包括单亲监护、祖辈监护、亲朋监护和自我监护四种类型,其中由单亲监护的学生69人,占“留守学生”总数的14.17%,祖辈监护的学生98人,占到了“留守学生”总数的16.15%,亲朋监护的学生38人,占 “留守学生”总数的8.27%,还有15名学生由于特别原因则处于同辈或自我监护,由年长的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或者是完全自己照顾自己的自我监护状态。
三、“留守学生”亟待关注
祖辈和亲朋监护人往往不明确自己的监管职责,对“留守学生”的监管仅停留在生活的照料上,只能满足学生的物质生活需求,对学生学习、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关注极少。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留守学生”存在着违纪、成绩差、人际差、自卑等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了自身发展和学校管理。留守现象对“留守学生”的学习、行为及交往、心理和情感、人身安全等方面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这种情况下,对我校“留守学生”进行关注与干预,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辅导方案,解决“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显得非常迫切。
四、改善“留守学生”情况的策略
首先是引起关注。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让留守孩子的父母、监管人开始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衣食无忧,有人看管就可以了,从主观上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不仅需要生活上的照顾与关心,更有情感交流、心理疏导等诸多的需求。对此,家长们要意识到这些问题,更加关心孩子心灵的成长。
其次是引导留守儿童自我调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排查,使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帮助其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体做法:通过心理训练等方式,塑造“留守孩子”心理品质;通过心理辅导,维护“留守孩子”心理健康;通过增强学生自主意识,调整“留守孩子”的心理状态。
再次是人为干预。运用多层面的宣传培训,使全体教师深刻认识到:关注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及教育的热点,是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必须正视的一个课题。在课堂教学、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德育及心理方面的教育。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主动进行有目的的人为干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使其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具体主要运用谈话法、问卷法和测验法等调查方法。(1)通过谈话,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教师通过谈话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心理方面的有关细节,以便深入研究问题。(2)通过问卷法,可以让学生反思和挖掘自己内心的问题,也可以用得出的结果分析、判断实验研究的效果。(3)通过测验法,可以对个体心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得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从而做出个体在某方面心理健康水平或特点的评定。
另外,我们还改革了班会课的组织形式,设置了“德育早餐”“成长教育”课,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活动纳入其中。在校园之声广播中开辟“心海导航”“我的心情故事”栏目,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建立了规范的“心理咨询室”,开通了心理健康咨询电话,各班还设立了“心语信箱”;开展了“牵手传爱”个性辅导教育活动;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会,对家长进行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的积极影响,构建家校共建的教育格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搭建师生交流学习平台;实施“师生读书工程”,悦纳教师健康心态;深入开展“心育”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学习中我们不断总结、积累经验,逐步提升工作理念,为进一步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突出生命教育特色奠定了基础。
中小学生的可塑性强,他们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初步树立的关键时期,我们只要有意识地加强对牧区“留守孩子”的关注,创设条件去影响和改变其心理,就必然会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必然会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玉荣.关于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2] 陈夏妮.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方法浅谈[J]. 中小学德育,2011(4).
[责任编辑 房晓伟]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