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显著性分析*
2016-07-18詹慧龙赵跃龙李树君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工程标准定额研究所北京0025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北京0022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发展与投资研究所北京0025
高 云,詹慧龙,赵跃龙,李树君,矫 健(.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工程标准定额研究所,北京 0025;2.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北京 0022;.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发展与投资研究所,北京 0025;)
·三农问题·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显著性分析*
高 云1,詹慧龙2※,赵跃龙1,李树君1,矫 健3
(1.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工程标准定额研究所,北京 100125;2.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北京 100122;3.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发展与投资研究所,北京 100125;)
摘 要为了更好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部认定了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为各区域现代农业树立样板。文章根据2009~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与非示范区的数据对比看出示范区的发展基础明显好于非示范区,通过将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分组,运用DID模型分析示范区显著性作用,最终得出示范区竞争力提升并非由示范区本身发展趋势所致,而是由政府认定示范区政策所致,更加肯定农业部认定示范区对示范区农业竞争力的推动作用。农业部认定为示范区之后,区域经济发展更为迅速,提升作用显著。而东、中、西、东北地区的显著性效果均不同。东、中、东北地区提升作用较西部地区明显,每个区域不同年份之间的提升作用也是不同的。但是,并非认定为示范区就是对区域农业竞争力提升是有利的,示范区的认定是政府政策作用的结果,如果全国各地的县 (市)全部都认定为示范区,那么认定示范区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竞争力 显著性
0 引言
截止2014年,党与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先后出台了11个有关农业农村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在此背景下,农业部组织审批并确定了2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共计153个。从区域类型来看,153个示范区涵盖了粮食主产区、沿海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及大中城市郊区等多种区域类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人均GDP、农民人均收入及人均耕地面积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创建工作的基础坚实。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与一般农业示范区不同,其具有产业布局合理、组织方式先进、资源利用高效、供给保障安全、综合效益显著的特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先行区,比一般示范区更具有先进性与示范区带动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般是以县为单位创建,区域界定较为清晰,便于管理与统筹。
1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发展水平比较
为了比较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发展水平,该文依据与示范区发展状况类似的132个非示范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1.1 遵循原则
1.1.1 示范区与示范区的行政区划相同
为了方便数据收集与比较,更好更真实的比较出二者的区别,该文没有将乡镇级示范区及农垦示范区纳入分析中,仅考虑地级市与县级示范区。非示范区的选取也是多考虑县,没有考虑其他行政范畴。1.1.2 发展基础类似
示范区的农业发展基础较好,各方面都是我国各省份处于前列起到示范引导作用的。非示范区的选取在全国各省农业发展基础也选取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县。
1.1.3 主导产业相同或相似
示范区是粮食主产区的,非示范区也尽量选取粮食主产区。非示范区选取的同时,也尽量选取与非示范区地利位置接近的,这样在主导产业、发展基础等方面也会比较相似,产业类型也覆盖沿海地区、粮食主产区等类型区域,便于两者比较。
为了紧扣该文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竞争力的定义,该文非示范区主要是选取了1个地级市与131个县、市,由于西藏自治区的示范区均为乡镇级,为了便于搜集数据,进一步比较,该文示范区评价与非示范区比较时均没有将西藏自治区的2个示范区列入,也没有选取西藏自治区的非示范区,详细如表1。
表1 非示范区统计
1.2 发展概况
1.2.1 资源状况
2012年,132个非示范区面积34.653 0万km2,耕地面积达0.08亿hm2,人均耕地 (人口数按照农林牧渔业人口数计算)面积0.49hm2,农业发展基础较好。其中,东、中、西、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分别为174.83万、186.91万、200.80万、243.81万hm2。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口数2 436.92万人。
1.2.2 经济社会状况
示范区总体经济发展优势明显。2012年,非示范区实现生产总值41 913.11亿元,平均每个非示范区实现生产总值317.52亿元。2012年,123个示范区实现生产总值69 307.34亿元,平均每个示范区实现生产总值563.47亿元,比非示范区高77.46%。
1.2.3 农业农村发展状况
非示范区农业发展状况良好,平均每个非示范区农林牧渔业产值基本上呈现直线增长,从2009年的39亿元增长到56.8亿元,年均增长5.93亿元;平均每个示范区农林牧渔业产值基本上也是呈现直线增长,从2009年的60.79亿元增长到91.7亿元,年均增长10.3亿元。平均每个示范区的农林牧渔业产值要高于非示范区,且示范区的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速度高于非示范区。平均每个示范区与非示范区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不同的,且差距较大,总体上像是两条平行线。不仅如此,示范区在很多方面的农业发展状况都是优于非示范区的。
(1)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变化情况来看,基本上呈现直线增长,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其次是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低,中部地区处于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
总体上示范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略高于非示范区的,除东北地区示范区2011年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上涨幅度较大外,2010~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基本上呈直线上涨。东、中部非示范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略高于示范区,而西部地区示范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要明显高于非示范区,非示范区的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2)整体来看,东、中部地区示范区、非示范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均高于总体平均水平,西部、东北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均低于总体平均水平,且农业机械总动力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四个区域的农业机械总动力从高至低排序均为中部、东部、东北、西部地区。
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显著性分析
考察示范区竞争力的变动,就必须分离在认定为示范区与认定为示范区之前的竞争力的变动情况,区分是由于示范区的认定导致的竞争力的变化,还是在未认定为示范区之前竞争力就会沿着一定的轨迹变动的。
2009~2012年示范区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较大,这些变化是由于示范区认定本身导致的,还是由于示范区本身的“自然发展趋势”所致,并没有区分开来。为了区分二者导致的差异,该文利用Panel-DID模型进行分析。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从2010年开始申报,大部分以县为单位,剔除示范区被认定之外的其他效应,也可以显现出示范区创建对区域农业竞争力提升的显著作用。第二批示范区是在2011年9月认定的,为了计算简便,该文认为第一批与第二批示范区都是以2011年分界点,2009~2010年为未认定示范区的阶段,2011~2012年未示范区认定之后的阶段。
2.1 数据来源
该文主要运用示范区2009~2012年统计数据对示范区竞争力进行评价。其中,示范区2010~2012年数据多是上报数据,2009年数据为统计年鉴统计数据,非示范区是从统计年鉴等资料所查数据。该文涉及的统计年鉴有中国县 (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 (2010~2012年)、各省市统计年鉴 (2010~2013年)、统计公报等。
2.2 模型设定
双重差分模型 (简称DID模型)在政策分析中为诸多学者广泛使用的,用于估计一项政府政策对经济社会作用对象带来的净影响的一种计量经济方法。该模型借鉴计量经济研究中“准自然实验”方法,将调查样本分为两组:一组是政府政策作用即“处理组”;一组是政府未作用的“对照组”。在分析现代农业示范区对示范区竞争力的影响中,根据该地区是否已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可以分为处理组 (A组)与对照组 (B组),即A县已经被认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区,B县尚未被认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区。令变量P为衡量某地区是否被认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虚拟变量,被认定为示范区的则P=1,否则P为0;变量T代表是否被认定为示范区的时间的虚拟变量,如果是,T=1,否则,T=0。该文对Panel-DID模型中冲击前后时段的划分:以2010年为分界点,2009~2010年为对照组,2011~2012年为处理组。在将全部样本划分分界点之后,区分对照组与处理组,利用Panel-DID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建立以下测算示范区竞争力显著性的简单DID模型:
2.2.1 对照组
对于对照组的地区,由于P=0,示范区竞争力模型可以表示为:
那么,从公式 (2)-(1)可以得出,对照组的示范区在2011年前后的竞争力分别为:
2.2.2 处理组
对于处理组示范区,P=1,则示范区竞争力模型可以表示为:
处理组在认定为示范区前后的农业竞争力分别为:
从上述公式可见,认定示范区前后对照组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平均变动为:
2.2.3 双重差分模型
该文中示范区认定对示范区竞争力的净影响为:
从上述模型的推导看出,模型中TP的系数α3代表了认定示范区前后对示范区竞争力产生的净影响。在示范区竞争力的分析中,为了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模型中往往还要添加其他的控制变量。
该文中用到的面板模型设定为:
在模型 (9)中,Yit为被解释随机变量,Xit反映t时期个体i是被“处理”的虚拟变量,ut表示时期t的虚拟变量,Zit为影响被解释变量的其他自变量,βi代表不同个体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α1被称为双重差分估计量,反映政策的作用效果。
2.3 变量说明
非示范区的选定主要是根据示范区的选取标准,选取与示范区产业结构、农业主导产业、农业发展状况相似的县作为非示范区,减少对照组合处理组本身存在的差异,更好的比较出示范区与非示范区之间的差异原因。
在被认定为示范区前后,处理组的竞争力变动为:
该文模型的主要变量除了模型 (1)中数据外,利用模型 (9)加入是否是处理组的虚拟变量,及是否为处理组的时间的虚拟变量,对模型进行分析。该文选取123个示范区与132个非示范区进行对比分析。
表2 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示范区这些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可以看出,该文共有1 020个观测点,涵盖2009~2012 年4年的数据,分别有示范区与非示范区2种类型,示范区指标之间差距较大。
2.4 模型处理结果
2.4.1 示范区总体显著性分析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发挥着示范、引导作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竞争力相对其它区域也是比较强的。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文在结合示范区本身特点,认真选取非示范区、整理非示范区数据的基础上,基于以上模型的研究方法与数据,该文运用STATA11.0对是否认定示范区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双重差分模型估计,对示范区与非示范区竞争力进行了模型比较分析,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在控制一些变量之外,根据表2的分析结果,表3中 (1)栏报告了方程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值。“认定为示范区”对示范区竞争力有1.411 8个单位的提升,表3中 (2)的系数不显著,说明2011年“认定为示范区”对示范区竞争力提升效应不明显,表3中 (3)报告了2012年“认定为示范区”对示范区竞争力有2.045 7个单位的提升。“认定为示范区”影响的估计值提升了63.39%,但约0.64个单位竞争力的提高仍然相当可观。
根据模型的回归结果,认定示范区前后对对照组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平均变动为0.064 2个单位的提升(虽然系数不显著,但是可以帮助分析示范区竞争力的大体走向);而在被认定为示范区前后,处理组的竞争力变动为0.466 5个单位的提升。最终通过检验,该文认为“认定为示范区”的第一年,示范区竞争力没有显著的变化,但是仍有一定的提升效应,认定为示范区的第二年,示范区竞争力提升效应显著,说明认定为示范区确实起到了提升示范区竞争力的作用,有助于发挥示范区示范、引导作用。
通过模型 (2)(3)对这些数据进行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的模型分析,都能得出示范区对竞争力提升效应显著,可见,示范区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并非是示范区本身发展趋势所所致,而是“认定为示范区”这个政府政策对示范区竞争力的提升着实有效,且对示范区竞争力提升效应是十分显著的。
表3 示范区显著性分析的双重差分模型估计
模型结果还指出,示范区面积与区位对示范区竞争力的提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而耕地面积与劳动力人数对示范区竞争力的影响颇为显著,均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作用。说明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人数与耕地面积,有助于增强示范区竞争力,但是也要控制一定的数量,以免产生负向的边际效应。
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与提升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对示范区竞争力的提升意义重大,虽然有时作用并非十分显著,但是作为示范区农业建设的基础,对示范区竞争力影响深远。示范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对示范区竞争力的提升仍是有非常显著的助推作用。
模型结果说明政府对示范区的政策支持作用,对示范区竞争力的提升作用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由于示范区本身发展条件好而导致的示范区竞争力的提升。原因可能是因为,在认定为示范区前后,示范区经过对各方面条件的综合考虑,对示范区进行综合性规划与机制创新,也对示范区农业的发展实施了一些改革,而这些综合因素就表现在示范区竞争力的提升上面。示范区竞争力的提升,说明示范区的发展趋势较好,发展动力充足,政府对示范区的支持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政府能继续发挥正向促进作用,示范区竞争力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研究结果表明,农业部认定示范区产生的政策效果是比较显著的,且政策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认定为示范区的确实现了提升示范区竞争力的政策目的,但也应该看到,示范区认定的当年,并没有产生极为显著的影响,在示范区认定第二年效果已经凸显,所以预测这项政策的效果在未来会越来越明显,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4.2 分地区的示范区显著性分析
(1)东部地区。东部共有348个示范区与非示范区,东部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变量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东部示范区显著性分析的双重差分模型估计
(2)中部地区。中部共有232个示范区与非示范区,中部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变量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3)西部地区。西部共有268个示范区与非示范区,西部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变量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4)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共有172个示范区与非示范区,东北地区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变量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
表5 中部地区示范区显著性分析的双重差分模型估计
表6 西部示范区显著性分析的双重差分模型估计
如表4~7所示,东部、中部示范区显著性分析的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与示范区总体估计结果相差不多,结果说明东部、中部地区认定为示范区的政策对示范区竞争力提升作用显著,但是示范区认定作用第一年发挥的作用不是很明显,在示范区认定第二年的作用显著,说明认定示范区对提升竞争力作用的发挥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
尽管西部地区农业发展较快,但西部示范区由于示范区的认定对其作用的发挥不显著,原因可能是西部地区发展基础相对东、中、东北地区较为薄弱,西部地区跨越范围较大,不像东、中、东北地区在地域范围上较为集中,主导产业差异较大,示范区认定可能对周边的影响力相对其它区域较小,导致示范区认定对西部地区竞争力提升作用相对较小。
表7 东北示范区显著性分析的双重差分模型估计
东北地区受示范区认定的作用较大,总体上较为显著,且在示范区认定第一年发挥作用就比第二年的影响更大,说明东北地区受示范区认定政策的影响较为明显。原因可能是东北地区多是粮食主产区,示范区的认定对推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作用较为显著。
2.4.3 分省份示范区显著性分析
该文在设置省份虚拟变量时,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上海、云南按顺序分别设置为虚拟变量1~30。
该文在模型 (1)的基础上在自变量中加上省份虚拟变量,最后结果得出的结果显示,除了对区位、面积及有效灌溉面积比例不显著外,其余要素极为显著,省份不同对示范区竞争力的影响极为显著 (表8)。
表8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显著性分析的双重差分模型估计
该文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按照所属的省区进行了显著性分析 (表9)。
表9 示范区发展显著的省份
根据统计结果得出,示范区发展显著的省份有5个,说明示范区虽然总体上都是发展较快的,但是有25个省的发展多是由于本省发展基础较好,是由于本省的“自然发展趋势”导致示范区发展较快的。表中还列出了第一年与第二年分别发展较为显著的省份,均高于总体显著的省的个数,说明示范区认定后,其发挥作用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示范区认定带来的效应,不能仅仅从现在的发展数据说明,其发展趋势会随着示范区的先进性、示范性作用的发挥,给示范区的发展带来更好的促进作用。
3 结论
该文通过对示范区与非示范区的对比与显著性进行分析,通过DID模型分析,得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竞争力的提升,并非是由示范区本身发展趋势所致,而是由于认定为示范区的政策对示范区竞争力提升显著作用所致。
(1)农业部认定示范区产生的政策效果是比较显著的,且政策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认定为示范区的确实现了提升示范区竞争力的政策目的,但也应该看到,示范区认定的当年,并没有产生极为显著的影响,在示范区认定第二年效果已经凸显,所以预测这项政策的效果在未来会越来越明显。
(2)东部、中部地区认定为示范区的政策对示范区竞争力提升作用显著,但是示范区认定作用第一年发挥的作用不是很明显,在示范区认定第二年的作用显著;但西部示范区由于示范区的认定对其作用的发挥不显著;东北地区受示范区认定的作用较大,总体上较为显著,且在示范区认定第一年发挥作用就比第二年的影响更大。
(3)示范区发展显著的省份有5个,说明示范区虽然总体上都是发展较快的,但是有25个省的发展多是由于本省发展基础较好,是由于本省的“自然发展趋势”导致示范区发展较快的。
通过该文的论证,可以得出,要使中国农业迅速进入现代农业的运行轨道,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其中政策处于首要地位。国家实施示范区的认定政策对提升示范区竞争力作用是较为显著的。在当今农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国家政策的出台对农业发展作用明显。国家政策的出台是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界定上升为法律形式,有效调和农村生产关系,有效地把握农业经济规律,加快农业科技发展,保障国家对农业投入,作用重大。
但是,并非认定为示范区就是对区域农业竞争力提升是有利的,示范区的认定是政府政策作用的结果,如果全国各地的县 (市)全部都认定为示范区,那么认定示范区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与意义。所以,示范区的数量也是应该有所控制的,这也符合农业部开始认定示范区的初步思想。
参考文献
[1] 杨国才.中西部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实际功用与困境摆脱.改革,2012,(12):84~89
[2] 高焕喜.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功能与机制.中国农村经济,2001,(10):30~33
[3] 盖会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示范园运行机制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1):99~101
[4] 雷海章.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机制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92~95
[5] 郑新业,王晗,赵益卓.“省直管县”能促进经济增长吗?——双重差分方法.管理世界,2011,(8):35~45
[6] 周黎安,陈烨.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效果: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经济研究,2005,(8):44~53
[7] 李中.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基于湖南邵阳市跟踪调研数据的研究.经济地理,2013,(5):144~149
[8] 陈帅,张海鹏.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冲击——基于面板双重倍差模型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2,(8):28 ~45
[9] 李楠,乔榛.国有企业改制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2):3~20
[10] 汪伟,艾春荣,曹晖.税费改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经济研究,2013,l:89~100
[11] 陈帅.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冲击——基于面板双重倍差模型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2,(8):28~45
[12] 陈卫平.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农业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管理世界,2005,(3):87~93
[13] 刘养卉,龚大鑫,窦学诚.甘肃省各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聚类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2):39~42
[14] 杜国明,周圆,刘阁,等.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评价.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2):55~61
RESEARCH ON SIGNIFICANCE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DISTRICT
Gao Yun1,Zhan Huilong2※,Zhao Yuelong1,Li Shujun1,Jiao Jian3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standard quota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125,China;
2.Center for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al Undertakings,MOA,PRC,Beijing 100122,China;
3.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nvestment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Beijing 100125,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153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Districts(NMADD)are identified b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which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setting up the mode for the regional modern agriculture.According to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demonstration and nondemonstration zone in 2009 to 2012,this paper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monstration area was much better than the non-demonstration area.And then it used the DID model to analyz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NMADD,and concluded that the promotion of competitiveness of NMADD was not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MADD itself,but by government designating NMADD policy.It indicated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b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had made great effects in promo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NMADD.The significant effects among eastern,central,west,northeast were different.The effects in eastern,central and northeast we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in the western region.The effects of each region in different years were also different.However,the NMADD was not good all the time for promoting regional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because it will lose its original function and meaning if all the countries were identified as NMADD.
Keywords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district;competitiveness;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S-01;F323.1;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21[2016]02-0103-11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217
收稿日期:2014-10-17
作者简介:高云 (1985—),女,山东临清人,办公室主任、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通讯作者:詹慧龙 (1968—)男,江西南昌人,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Email:zhanhl@caas.net.cn
*资助项目: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