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 点燃脱贫希望

2016-07-18文丨彭远华

遵义 2016年11期
关键词:汇川区汇川火炉

文丨彭远华 记者 龚 琴

精准扶贫 点燃脱贫希望

文丨彭远华 记者 龚 琴

在统计数据上,贫困只是一条收入分割线,可现实中,贫困农民的情况千差万别。只有精准扶贫,科学发力,才能更有效地帮助贫困户脱贫解困。汇川区通过精准识别贫困农户、精确扶贫资金投向,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

车水马龙、高楼大厦,这是平常的汇川。山高林密、茅草小屋,这是另一个汇川。

2015年,汇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61元,在全省综合测评预排位中位列经济强县第12位。汇川区不在扶贫开发片区范围(全省扶贫开发片区有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地区),不是重点贫困县,没有贫困镇。截至2015年年末,有贫困农户2591户6230人,仍有3个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无支柱产业。汇川的贫困程度相对较轻,但小城市大农村的格局明显,扶贫开发任务仍然道阻且长。

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脱贫攻坚,汇川区有自己的路径和回答。

5月4日,阳光灿烂,夏日将至。

汇川区团泽镇木杨村,这是一处典型的城郊型农业村,虽然离遵义市区仅28公里的距离,但这28公里带来了巨大鸿沟,村里村外、山上山下差距悬殊。木杨村今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29人,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作为省级一类贫困村,木杨村要在今年实现整村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木杨村由木杨、五凤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地形就像两根平行的筷子,看似很近,中间却夹着一座高山,要到达彼村,需绕行10公里,花两三个小时。去年,汇川区投资58万元挖山,新修了一条背垭口公路,随着公路的修通,两地的距离缩短为1公里,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木杨村石火炉,海拔1200米,是木杨村最贫困的地方。到石火炉,需经过一条曲折的山路,山路蜿蜒盘旋,看不见尽头。朝外望去,满眼的绿。车行至半山,就必须下车步行。眼前是一条泥路,虽然阳光正好,但路上仍有深浅不一的水坑,在上行走深一脚浅一脚。因为正在进行道路硬化,路上不时有沙石堆积,行走不便。在这条路的尽头有4个村民组,因为路不通,没有产业,这4个村民组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外出打工和在家务农。

石火炉的脱贫之路也随着路而展开。

为了修路,村民们也吃了不少苦头。在村民张元碧的记忆中,2005年以前,石火炉连接外面的路主要就是一条山路,只够人畜通过。2005年夏日,村民们一锄一锄地挖开了这条道路。11年后,汇川区投资30万元对这条道路进行硬化,至此,石火炉的大门才完全打开了。

路通产业来。石火炉的气候和土壤都十分适合种茶,想法有了,调研也成熟了,谁来干呢?

种茶,需要一个带头人。退休教师吴永华走进了农业局负责人的眼中。吴永华是木杨村人,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就回到木杨,看见乡里乡亲仍在贫困线上挣扎,他的心里十分的不是滋味,联系了几个合伙人,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能为家乡作点儿贡献。2014年,吴永华和他的伙伴们来到石火炉发展产业,由于壮劳力多数在外打工,当时山顶全是撂荒的土地,土地“闲着也是闲着”。两年来,吴永华就流转到了500多亩土地,第一次流转费为150元每亩,每年增加10元钱。第二次流转费为600元每亩,最多的农户流转了40亩土地,仅此一项就为该农户带来了2.4万元的净收入。流转来的土地大多种上了辣椒,由政府对农户补贴肥料、地膜、辣椒苗等,农户主要负责种植及照看,辣椒成熟后由种养专业合作社订单收购,一亩辣椒可收入5000元左右。

据介绍,2015年辣椒产业精准扶贫项目在团泽镇三个省级贫困村共实施710亩,涉及贫困户246户,通过这种模式,使户均增加收入12000多元,让贫困户真正达到了脱贫致富的目的。

去年,吴永华在石火炉种下了第一棵茶树,截至今年已种茶近300亩。再过几年,待茶树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碧波荡漾,人们将又多了一个赏春的好去处。

今年,汇川区将提前一年先于遵义市全面消除贫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要助力贫困户脱贫,发展产业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造血才能让贫困地区彻底脱贫。”汇川区主要负责人在调研贫困村时,提出了一个新思维:以“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扶持贫困家庭发展具有“短平快”特点的产业。通过发展扶贫产业,让贫困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实现脱贫增收。

汇川区坚持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在山地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推进区、镇两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休闲农庄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提升合作社经营水平,培育一批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通过增加投入、调整结构、设施配套和科技应用,不断提高土地亩产值和户均养殖效益。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实行产业扶贫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将扶持资金落实到每村每户切实可行的产业项目,大力发展蔬菜、干鲜果、生态畜牧、中药材、乡村旅游等优势扶贫产业,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村、种养殖大户。加大扶贫专项、以工代赈、民族发展项目资金投入,重点扶持贫困村产业发展,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1个以上主导产业,主导产业覆盖80%以上贫困农户。

在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联丰村,遵义华茂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老师在为村民们讲授中式烹调理论课。2015年11月,遵义市正式启动“千企帮村”扶贫行动,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扶贫开发。(罗星汉/摄)

泗渡镇张世兴发展起了精品水果种植400亩,解决就业180人;泗渡金田村新建蔬菜基地500亩,覆盖贫困人口521人;

板桥镇实施岩底庄乡村旅馆改造扶贫项目,项目区贫困人口通过培训后可以在附近的乡村旅馆从事服务,年可增加收入4000元;

高坪镇新增核桃种植1500亩,由委托实施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核桃产业,通过基地务工、土地流转等形式带动当地贫困群众;

团泽镇无公害肉鸡养殖扶贫建设项目,养殖肉鸡4万羽,合作社带动团泽镇贫困农户养殖2万羽,覆盖贫困户100户;

……

据汇川区农业局扶贫科负责人李雪飞介绍,2016年,汇川区农业局创新思路,积极主动参与精准扶贫,实现了项目资金安排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汇川区产业扶贫项目更多、更准,扶贫资金达1300万元。

在团泽镇卜台村龙堰组流转土地200亩,种植脆红李,在其行间套作鲜辣椒200亩;

在大坎村楼上坝流转土地180亩,种植精品水果,并套种蔬菜180亩;

在木杨村、上坪村流转土地380亩,种植脆红李200亩并套作蔬菜200亩;

上坪集镇至四清土地55亩;木杨村委会至田家沟至楼上坝公路沿线土地285亩,木杨村石火炉茶叶基地套种辣椒140亩;大坎村楼上坝至石门坳沿线面积132亩;四合村375亩;卜台村庆口至桥上至鲁家坝精品水果中套种辣椒338亩,共计1325亩,由村委会组织农户种植辣椒,遵义市大桥种养专业合作社订单收购。

……

汇川区产业扶贫的步伐走得更快、更稳。

在统计数据上,贫困只是一条收入分割线,可现实中,贫困农民的情况千差万别。只有精准扶贫,科学发力,才能更有效地帮助贫困户脱贫解困。汇川区精准识别贫困农户,对现有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进行再调查、再摸底、再精准,对于民政“五保户和低保户”由民政政策进行兜底性保障,对“一般贫困户和扶贫低保户”由扶贫政策进行精准扶持。精确扶贫资金投向。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只投入贫困村和贫困农户。用于贫困村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实施扶贫项目,必须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接机制,项目要覆盖80%以上的贫困农户,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

没有产业想方设法创造产业,没有技术就千方百计为农民提升技能。

2015年,泗渡镇村民冯光火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厨师培训班:“培训班利用我们下午和晚上的闲暇时间来上课,学了53天,笔记记了一大本,菜式也学了不少,只是现在缺少实战。我现在正准备把家里的房子改了,再租套房子来开农家乐,自己既当老板又当厨师,不用每天日晒雨淋地做小工,想起就幸福!”如今,冯光火每天都过得忙碌而充实,他的农家乐已在一步步地成为现实。

汇川区充分利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十大产业培训、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三位一体”就业培训等培训项目对贫困农户进行技能培训。充分利用村级图书室、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采取书上学、参观学、现场学、培训学、远教学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掌握1-2门农业适用技术,逐步使帮扶对象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深入实施“雨露计划•一户一人一技能”工程,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至少有一人接受中职以上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实现“职教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针对自身发展力不足、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等贫困户,组织开展科技二传手、青年致富带头人、妇女创业能手、残疾人就业扶助等专项培训,实现转移就业。

今年,汇川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汇川已发起了总攻战,静待答案揭晓。

猜你喜欢

汇川区汇川火炉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四(4)龙思泉中队
2020年汇川区关工委工作硕果累累
汇川技术 工控界“小华为”跌下神坛?
汇川技术工控界“小华为”跌下神坛?
温暖的大火炉
源头活水 活力汇川
烧水
温暖的大火炉
汇川温泉——中药养生温泉
一个行业记者眼中的汇川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