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岁月沉淀的全景域
2016-07-18
文丨记者 陈 涛
遵义:岁月沉淀的全景域
文丨记者 陈 涛
截至2015年底,遵义市接待游客622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7.09亿元,实现旅游增加值204.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9.4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24.15%。
观音岩
一栋楼,遵义会议会址;一瓶酒,举世瞩目的国酒茅台;一抹丹霞,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一座古城堡,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一片海,中国著名的茶海;一条路,沿赤水河逶迤蜿蜒100英里的国内第一条旅游公路……这一项项独具魅力的特色旅游资源,在岁月的沉淀中让遵义成为首批国家全景域旅游示范区。
如今的遵义,构建“全景域体验、全产业融合、全过程消费、全方位开放,全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以推动遵义旅游井喷式增长,把遵义打造成“贵州第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
全景域遵义处处皆可游
沿着赤水河的流向,蜿蜒在如黛青山中的赤水河谷绿道,是遵义市精心打造的一条旅游公路。在国内首次采用景观专业先期介入路线勘察的模式,展开公路、交通、景观、绿化、环境保护以及建筑等,多专业、多学科联合,以景引路、为景串线,将沿线自然风光景点最美的一面自然地展现给旅游者。
赤水河谷绿道全长100英里,沿线主要设置茅台、淋滩、土城、丙安、复兴等16个驿站,并设有土城旅游集散中心和房车露营地。
据悉,赤水河谷绿道涵盖了中国红色文化精神圣地、中国丹霞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旅游地、中国山水康养旅游胜地、中国国酒文化旅游区、中国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区等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景观景点,是国内第一个完整的旅游公路系统、首个服务完善的快慢综合交通旅游廊道。
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钱世容介绍,过去虽说有省道县道,但因公路不畅通形成了“死角”。现在,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和省道交汇,给沿线乡镇带来了做大旅游和物流的机遇,今年还将陆续引进几个大项目。目前,仁怀、习水、赤水3市县的旅游区,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已连成一片,改变了过去景区散、小难以串联的格局。
绿道蜿蜒河谷,与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交相辉映,正在打通交通动脉和激活土地血脉,赤水河谷产业带一项项战略举措正风生水起,成为遵义、贵州,乃至全国、全世界“黄金旅游新干线”上的旅游靓丽品牌。
赤水河谷绿道开通,不但成为遵义市打造全景域旅游的标杆,而且来自河北、成都、宁夏、重庆等地的考察团,打算借鉴甚至复制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的建设经验。
一个区域就是一条产业带,一个区域就是一条旅游精品线。围绕“处处是景,四季可游”目标,遵义市积极统筹中部、东部、北部、西部四大区域发展理念,实施产城景一体,集中打造旅游产业集聚区。
以遵义会议、海龙屯品牌为引领,集中打造“遵义会议会址”红色经典旅游区、环中心城区精品旅游圈,构建遵义红色文化主题游、世界精品文化旅游产品,把环中心城区打造集长征文化、播州土司文化、绿色生态文化、探险养生为一体的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带。
赤水河谷绿道(胡志刚/摄)
彰显“国酒茅台”和“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品牌价值,以“四渡赤水”构建具有强势竞争力和独特市场卖点的文化旅游产业,把赤水河流域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体验目的地和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
依托湄潭、凤冈、余庆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突出“中国茶海、乌江画廊”两大旅游品牌,以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建设“快进慢游”旅游体系,融旅游、文化、体育为一体,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全景域、四季游特色休闲度假旅游区。
突出“仡佬之源”文化旅游品牌,深入挖掘仡佬文化、尹珍文化内涵,加快开发自然风光资源,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打造集民族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黔北渝南人文旅游新区。
恰如一部历史人文的经典藏书,文化多元、魅力多彩,值得一读;恰如一杯浓淡相宜的琼浆玉液,茶酒醇香、意韵天成,值得一品;恰如一幅钟灵毓秀的水墨画卷,山水传情、全域美景,值得一游。而今,我们可以看见遵义旅游的斑斓色彩,以及不断被时代所赋予的新内涵,实现全天候、全空间、全景域旅游体验已经不远。
“旅游+”下的全产业融合
“旅游+”行动计划,是遵义市突出资源整合,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构建“全产业融合”的旅游产品体系,旨在打造集避暑休闲、健康养生、山地户外为一体的工农文旅结合游。
这个春天,“花花世界”沸腾了。在培育乡村休闲农业旅游产品体系中,全市充分利用山水田园,挖掘乡村农味野味趣味,创新创意农业展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新业态。
新蒲樱花谷仅开业前两天,就迎来四面八方的游客20余万人。置身如樱花谷这样的美景,你会惊叹,这哪里只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观光点,分明就是一个农旅一体化的示范点。
在美丽的背后,樱花谷的打造最主要的是考虑到当地农民的收入问题。对于“公司+农户”这个模式,苗夫控股集团主要的卖点在于研发中心,在景区的B区有一块2万平方米的研发中心,主要研发新品种苗木,研发后让老百姓去种植,待老百姓种好后再回收,以这种模式带动老百姓发展。并结合当地特色,将樱花谷景区打造成农旅一体化的项目,以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为切入点,把老百姓自主经营的农家乐打造与景区相结合,以景区打造增加当地村民收入。
“自去年试营业以来,樱花谷引爆了周边乡村旅游市场,每到周末,每天都有2000多人前来参观。看准了市场,我们苗夫控股集团在平远又流转了2000亩土地,用于打造一个植物展示园——红叶谷。”樱花谷项目负责人朱顺军说,樱花谷、红叶谷的打造,不仅要吸引当地游客,更要吸引外地游客。
樱花谷内有一家叫樱花居的农家乐,他们一家6人因樱花谷的兴起,都回到家门口做起了生意。“以前,这里是新舟最穷的村,过年杀猪请客,都没有人愿意来。现在,这里交通方便了,环境漂亮了,成了新舟最热闹的村,甚至比新舟集镇上还热闹,不少在外打工的人纷纷回家创业,真是今非昔比。”老板张培军说道,我们正是瞄准了樱花谷发展的商机,开了这家休闲农庄,没想到开业第一天就爆满,这让我对以后的生活有了盼头。
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在农旅一体、林旅一体发展过程中,遵义市还培育休闲城镇旅游产品,规划建设一批城市旅游综合体,加快城市旅游空间集聚,重点打造老城红色文化旅游综合体、仁习赤旅游综合体、湄潭中国茶城等城市旅游综合体;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体验、温泉养生、商务休闲、生态休闲、避暑养生特色旅游小镇。
依托长征文化打造长征文化体验博览园,实现遵义红色旅游从会议旧址参观到全域精神体验的本质升华;以锌硒茶、中国茶海、中国茶城为依托,顺应现代人追求养生度假、体验性旅游的市场趋势,实现茶旅游产品在全国甚至国际的强势突围;依据白酒文化呈现出的历史、工艺、民俗、礼仪等,以故事、名人、工艺、酒具、礼俗、诗词歌赋等为载体,打造工业观光、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由此,大力培育文化创意旅游产品。
以“国内最著名的山地极限运动旅游新高地”为发展定位,遵义市引入最先进的科技与最顶级的户外俱乐部,打造神奇洞穴探秘游、娄山关海龙屯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黔北跨千米海拔穿越区、红军长征野外拓展赛、赤水大瀑布天下第一溪降、川黔渝低空飞机基地、中国第一骑游小镇自行车运动挑战赛等核心品牌。
比起单一的某个产业,“旅游+”行动计划下的“全产业融合”,正在逐渐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为遵义旅游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光明前景。
“快进慢游”让游客留下来
在旅游消费逐渐升温的时代,只有构建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体系,才能让游客真正实现“我的旅游我做主”,才能提升一个城市的人气和产业成熟度,才能真正形成“大旅游”格局。
服务标准化、交通便捷化、环境景观化、接待精细化、购物多样化……如何通过提升这些服务设施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步伐,这是遵义市一直思考的问题。
贵州省第十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遵义召开在即,遵义市正在全速推进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体系建设,为游客真正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便利。
智慧旅游是一种“超级便捷化”的旅游方式,向旅游者提供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服务。目前,游客统计分析系统、车辆识别统计系统、应急指挥系统、智能营销系统等在赤水市投入使用;习水县客流分析系统、停车引导系统等智慧旅游系统投入使用;景区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在余庆飞龙湖景区投入使用……
据了解,遵义市围绕智慧旅游先行项目,已启动4个小项目智慧旅游试点建设,遵义市智慧旅游网已于去年1月正式上线,升级版的自助售票触摸屏可通过银联实现“一卡通”刷卡旅游,已完成遵义宾馆、遵义纪念馆的布设及试用,有望在2016年全市4A级以上的15家景区进行布放,实现规模覆盖。WIFI等无线网络技术,已覆盖各景区、景点、旅行社、酒店。
一座成熟的旅游城市,只有把点滴细节做足,才能留住游客的脚步,留住游客对这座城市的依恋。赢得服务的细节,关键是要抓住“人性化”这一核心。而完善人性化服务体系,离不开城市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
随着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遵义市已基本实现了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相结合的综合旅游交通网络,多样化的交通出行方式,让游客轻松而来、尽兴游玩。当前,遵义市正快速建设双河溶洞旅游·公路,中心城区、赤水、湄潭等地重点旅游景区环线公路建设;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收费站公共场所的等级和服务;推动城乡公交服务网络逐步延伸到主要乡村旅游景区(点)等。
过去因配套设施跟不上,旅游旺季时,常有游客会因无法顺利找到住宿而苦恼。现在,遵义市正在规划建设国家标准旅游集散中心(含游客接待中心)50个以上,100个汽车露营地、自行车营地、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五星级酒店15个以上、星级乡村旅馆1000家以上,有国际品牌竞争力的精品酒庄、茶庄100个以上,实现全市旅游景区、旅游餐饮场所、旅游厕所全覆盖。
以“健康、绿色、品质”为主题,全市开发乌江豆腐鱼、遵义羊肉粉、遵义鸡蛋糕等遵义特色小吃;开发“酒、茶、竹、根雕、泥塑”等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培育一批旅游商品基地,构建由地域性商品、地方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构成的特色旅游商品体系。
服务也是生产力。唯有健全“全过程消费”旅游服务体系,才能用服务赢得游客口碑,用服务助推“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升级。
全方位开放迎来大发展
提到遵义,或许你想到的是工农红军走向胜利的星星之火,或许你想到的是国酒茅台的醇香醉人,或许你想到的是赤水丹霞的鬼斧神工……这片横卧在贵州大地上的神秘土地,引发着游人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欲望。
特别是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遵义旅游产业发展风生水起。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622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7.09亿元,实现旅游增加值204.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9.4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24.15%。
在此基础上,遵义市确定2016年的目标为:确保接待游客846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5亿元以上,同比分别增长36%和40%,其中省外入遵游客占接待总人数的50%以上。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遵义市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加强与国际国内重点客源城市合作,着力建设营销平台,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旅游营销体系。
在创新办会模式上,遵义市全力承办好即将召开的第十一届全省旅发大会,并开展系列国际赛事和活动,全面、系统、精准营销遵义旅游,推动会前、会中、会后旅游全面升温,实现办一次大会激活一方市场。
通过“红色圣地·醉美遵义”为主题的旅游推介,以县为单位,市级统筹,开展“月月大型旅游促销”活动,到北京、上海、重庆、江西、广州等地举办旅游推介活动,全方位、多平台、立体化、高密度、深层次进行宣传推介。精心筹备韩国、台湾、新加坡的宣传推介会,推动遵义旅游走向港澳台和国际市场。
同时,抢抓上海对口帮扶遵义的机遇,借上海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做大做强遵义旅游产业。加强遵义市与四川省、重庆市之间的合作,融入“金三角”区域,推进川黔渝旅游合作区建设。通过“引旅入遵”,鼓励市内旅游企业与全国知名企业开展战略联盟,借势借力发展壮大旅游企业,申报一批国际旅行社,提升遵义旅游国际化水平。
正如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建辉所说:“今天的遵义,除了红色的传承以外,还有绿色的发展。我们将推出一批具有‘全景域、体验式、国际化、智能化、标准化’的旅游线路,让更多人进入遵义、了解遵义山水风光背后的岁月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