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出血性脑梗死效果观察

2016-07-18李素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舒血宁依达拉奉

耿 慧 孙 伟 李素敏

河北蠡县医院内五科 蠡县 071400



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出血性脑梗死效果观察

耿慧孙伟李素敏

河北蠡县医院内五科蠡县071400

【摘要】目的探讨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60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辅助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8.33%)和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出血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显著且安全。

【关键词】舒血宁;依达拉奉;出血性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指脑梗死期间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梗死区出现继发性出血,CT扫描和MRI检查可见原有的低密度区出现散在和局限性高密度阴影[1-2]。由于该病成因复杂,危险系数大,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及时有效治疗是良好预后的保障。本文采用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出血性脑梗死,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01-2014-12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7~75岁,平均(54.68±4.95)岁;病程19 h~18 d,平均(2.98±0.52)d。大面积梗死39例,脑栓塞21例。临床症状:呕吐16例,眩晕18例,恶心14例,失语8例,意识障碍2例,昏迷2例。出血类型:块状出血30例,小斑片或点状出血19例,条状及脑沟样出血11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5~74岁,平均(55.03±5.13)岁;病程21 h~21 d,平均(3.05±0.48)d。大面积梗死33例,脑栓塞27例;临床症状:呕吐18例,昡晕14例,恶心15例,失语7例,意识障碍3例,昏迷3例;出血类型:块状出血32例,小斑片或点状出血17例,条状及脑沟样出血11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和CT扫描、MIR检查为出血性脑梗死确诊病例,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3],无心、肝、肾等严重合并性疾病。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与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通知书,自愿参加本研究,并报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1)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①停止使用抗凝、溶栓、扩血管药物;②6-氨基乙酸或止血环酸、20%甘露醇250 mL静滴,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③同时给予静脉补充血浆、白蛋白、吡拉西坦、维生素C、地塞米松、维生素E等,以促进神经元的修复;④密切关注患者血压、血糖变化,维持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值的85%左右。(2)观察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进行辅助治疗:①舒血宁(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3734)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释后静滴;②依达拉奉(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95)30 mg加入9%生理盐水100 mL稀释后静滴;2次/d,15 d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处理能力恢复情况以及整体治疗效果和用药不良反应。观察比较2组发生情况。(1)神经功能评定标准: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定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为标准,NIHSS量表共分15个选项,125个分值,0分为无症状,得分累计相加,分数越低,神经功能越好;ADL共分两部分14个内容,共56分,≥20分为生活能够自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强。(2)治疗效果评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残程度0级,CT扫描或MRI检查显示血肿肿块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病残程度1~3级,CT扫描或MRI检查显示血肿肿块明显减小;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CT扫描或MRI检查显示血肿肿块仍然存在;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消失或有恶化趋势;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2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恢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5511,*P=0.018 5

2.32组不良反应比较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0.1201,*P=0.728

3讨论

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个特殊类型,指患者在脑梗死期间,由于梗死区动脉血管壁因缺血损伤或坏死,当血管内的血栓溶解使血管重新恢复血液灌流或侧支循环发生开放等原因,导致的继发性梗死区出血,是脑梗死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国内报道发病率为脑梗死的3%~5%,并逐渐有上升趋势[4-5]。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有:(1)闭塞血管再通;(2)侧支循环开放;(3)大面积脑梗死或因脑梗死而出现的大面积水肿;(4)高血糖、高血脂或血压的波动。出血性脑梗死除去一般脑梗死临床症状外,还伴有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常继发于脑梗面积较大的患者,由于终末动脉闭塞,完整性受到破坏而导致动脉通透性增加,梗死解除后,灰质体水肿压迫周围组织毛细血管,出现出血或渗血现象[6]。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中,主要以脱水减压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快速脱水来降低颅内压力,使脑水肿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再运用营养脑神经的药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可是由于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自然转归过程,传统神经内科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7]。舒血宁是银杏叶提取物,其有效成分黄酮苷类和白果内脂具有改善和保护脑细胞,增加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神经细胞损伤,改善缺氧脑细胞能量代谢和营养的作用[8]。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使用舒血宁可迅速吸收血肿,降低血黏度,抗自由基作用改善血肿区微循环,缩小梗死病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脑细胞的耐缺氧能力,抑制细胞膜质过氧化。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自由基清除剂,其化学名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3-methyl-1-phenyl-2-pyrazolin-5-one),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清除自由基而非纤溶作用来保护神经系统[9],在出血性脑梗死中使用依达拉奉能有效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和脑细胞死亡,根据Onodera等[10]进一步研究发现依达拉奉还可通过抑制单核粒细胞趋化蛋白-1(MCP-1),达到降低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细胞紧密联合的作用,减轻氧化应激和轴突损伤,对脑出血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保护。本研究观察组在传统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运用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辅助治疗,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整体治疗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舒血宁和依达拉奉进行辅助治疗,能够降低脑出血后水肿,缩小梗死病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增加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4参考文献

[1]罗建宁.急性脑梗死治疗新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0):1 546-1 547.

[2]肖红.64例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7):72-73.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4]刘旭,匡涛,雷琳,等.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理及治疗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16):12-13.

[5]刘斌.出血性脑梗死5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9):52.

[6]陈化,王忠安,黎开谷,等.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17):2 197-2 198.

[7]盛文利,黄如训.重视脑梗死的出血转化[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2):126-128.

[8]仲旭东.舒血宁配合依达拉奉治疗出血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5,12(1):66-67.

[9]郭英英,李婷婷,张磊,等.依达拉奉在神经系统疾病应用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23(1):75-77.

[10]Onodera H,Arito M,Sato T,et al.Novel effects of edaravone on 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revealed by a proteomic approach[J].Brain Res,2013,1 534:87-94.

(收稿2015-04-12修回2016-05-30)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2-0113-02

猜你喜欢

舒血宁依达拉奉
舒血宁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Lac、Presepsin和NOS水平的影响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重度CO中毒患者的保护作用
舒血宁联合甲钻胺治疗面神经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