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50例疗效观察
2016-07-18张少麟周丰宝杜翠翠
张少麟 周丰宝 杜翠翠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50例疗效观察
张少麟 周丰宝 杜翠翠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02—2014-02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中医科诊治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单一的西医疗法。15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疗效结束后进行一年时间的随访,了解病情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西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口腔扁平苔藓;疗效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好发于双侧颊部黏膜的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西医认为,OLP病因复杂,和免疫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环障碍因素、遗传因素有关[1]。此病往往选用注射激素治疗法,虽然能够获取不错的疗效,但极易复发,难以达到治疗的预期目标。OLP可以单独发生于口腔或皮肤,也可皮肤黏膜同时罹患,此病治疗比较棘手,本病与祖国医学中“口蕈”、“口破”相似[2]。因此,本研究选择2013-02—2014-02我院中医科诊治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02—2014-02我院中医科诊治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00例,100例患者均符合口腔扁平苔藓的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2~66岁;病程2~5年。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0~65岁;病程1.5~4.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口腔黏膜病学》[3]的临床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口唇可见白色或灰白色的小丘疹连成线状、环状、网络状的花纹样,特征是具有典型的威肯姆线;其中糜烂型表现为充血的基础上发生糜烂。病理标准:病理可见在固有层表现有过度角化和不全角化的表现。
1.3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近1个月内未进行各种局部治疗,近3个月内未服用过免疫抑制剂,能够按计划疗程坚持治疗并愿意配合者,可纳入试验病例。
1.4 排除标准 排除患有其他已确定的口腔黏膜疾病者;排除患有较为严重的肿瘤、系统性疾病患者;排除因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苔藓反应的患者;排除近3个月内吸烟、嗜酒者;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的方法:改善口腔环境,按时清洁口腔,调整饮食结构多吃维生素、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①在患者病损基底部注射10 mg曲安奈德+1.5 mL利多卡因,2次/周。②复方氯已定含漱液,15 mL/次,早晚刷牙后含漱。③维生素A软胶囊,1粒/次,1次/d;维生素C片,0.2 g/次,3次/d。15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泻火养阴为治法,采用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方药:黄连20 g、黄芩30 g、北山豆根15 g、桔梗20 g、槐米20 g、龙葵50 g、冬凌草60 g、半支莲30 g、玄参30 g、陈皮20 g、厚朴20 g、生白术30 g、茯苓60 g、知母20 g、地骨皮30 g、生甘草15 g。临床加减运用:溃疡经久不愈不敛者加柴胡20 g、黄芪30 g、升麻15 g;食欲不佳者加莱菔子30 g、木香15 g、生山楂30 g;口臭、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15 g(后下)、枳实20 g、桑白皮20 g等。剂量可视年龄、体质不同适当调整。1剂/d,水煎取汁600 mL,早中晚各温服200 mL。15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近期疗效。停药1年后统计远期疗效,采用电话及患者返院两种方式随访。
3 疗效判定标准和统计学方法
3.1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根据病变的面积、糜烂程度、溃疡出血情况,患者自觉疼痛情况等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痊愈:糜烂溃疡出血等情况消失,自觉状况良好无疼痛;显效:糜烂溃疡出血情况基本消失,口腔黏膜斑纹有少量残留,患者有轻微痛感;好转:患者症状减轻,充血转淡,病变范围有一定减小,疼痛有减轻;无效:口腔整体状况无明显改善,病变区无变化或加大,糜烂、溃疡出血情况依旧存在且疼痛明显[4]。
3.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表1~2)
表1 两组临床近期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临床远期疗效比较(n)
5 讨论
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率为0.7%~2.2%,由于长期糜烂病损有恶变现象,WHO已将纳入癌前病变[5]。该病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慢性口腔黏膜皮肤病之一,通常情况下不具传染性,具有慢性迁延反复发作的特点,好发于中年人,以女性居多。此病往往选用注射激素治疗法,虽能够获取不错的疗效,但极易复发,难以达到治疗的预期目标。
扁平苔藓与中医文献记载的“紫癜风”相类似,口腔扁平苔藓与“口破”、“口糜”相似,也有人认为与“口蕈”、“口癣”类似。中医关于“紫癜风”一名首见于宋《圣济总录》,书中记载:“紫癜风之状,皮肤生紫点,搔之皮起而不痒痛是也[6]。中医学认为:该病的病机特点是风湿热邪壅阻,日久化毒伤阴,瘀阻肌肤,凝滞为患,病位在肝、脾、肾[7]。根据近几年治疗观察,笔者认为: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肝主疏泄,怒则伤肝,肝火上炎,耗伤阴液,更增内燥,导致全身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不通,诸热聚集肌肤不得宣泄,堆积口腔黏膜,进而发病,从而确立了应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泻火养阴的治疗法则。自拟中药方中,黄连、黄芩为君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药理研究表明:黄连煎剂有较好的抗溃疡、抗炎作用。北山豆根、桔梗、槐米、龙葵、冬凌草为臣药以协助君药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且桔梗升清,载药上行,直达病所。药理研究表明:北山豆根、桔梗均有抗溃疡、镇痛作用;槐米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及脆性,有抗溃疡作用;龙葵、冬凌草对人体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半支莲、玄参、陈皮、厚朴、生白术、茯苓、知母、地骨皮为使药,以泻火解毒、健脾和胃、清热养阴;玄参既能清除热毒,又可防止热邪伤阴,玄参并有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而消除炎症的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白术、茯苓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组织胺等介质释放,起到了调节免疫作用的双相性;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甘草中所含有的甘草次酸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人体的免疫功能的调节是双相性的。全方清补兼施,共奏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泻火养阴之功。
经临床观察表明:通过中西医结合,诸多药物的合用,能从患者病因病机出发,结合其不同症状情况,通过对机体免疫的双向调节作用,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免疫平衡,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对口腔黏膜上皮糜烂、溃疡和角化为主的黏膜损害,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降低了毛细血管通透性,软化角化组织,调节机体免疫及抗炎功能,从而促进口腔的修复能力,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口腔溃疡复发率,近期及远期疗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胡芳,例健,万燕燕.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64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6):490-491.
[2]陈德芝.UBIO联合中药治疗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的疗效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17(1):55-56.
[3]陈谦明.口腔黏膜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1.
[4]莫清波.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口腔黏膜溃疡的临床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17):1745-1747.
[5]徐笑云.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6):678-679.
[6]金起凤,周德瑛.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51-252.
[7]李元文,张丰川.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9.
2016-06-24)
1005-619X(2016)11-1217-03
10.13517/j.cnki.ccm.2016.11.044
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
周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