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三项措施
2016-07-18柯福全
柯福全
由于教学观念的某些偏颇,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弊端已暴露无遗,因为它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致使语文课堂效率低下。时下新一轮课程改革正持续深入,这就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进行深刻的反思,主动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全面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语文课堂如果能落实激趣、探究、辨疑三项措施,就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思维因素的活跃,促进求知欲更加强烈,兴趣的激发是关键点。教师可通过在课堂中创设各种情境,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为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以及开展一些别开生面的课堂活动等方式来实现。激发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1.生活激发。学习语文离不开生活,多彩的生活丰富了语文的内涵,语文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学习语文同生活联系起来,用语文去思考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如学习到《统筹方法》这样看似抽象的文章,课前可先以家庭主妇早晨起床后有条不紊的家务劳动为例,让学生认识到统筹方法实际上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生活中如能合理运用统筹方法,安排好各个环节,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这么一来,学习这篇文章的意义自明,学习阅读兴趣也就被激发了,本文的教学自然是水到渠成,效果颇佳。中学语文课本许多篇目都具备激发的生活因素,就看教师如何去挖掘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回忆激发。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学生对已学知识如果不再次提示,就会渐趋遗忘,甚至完全忘却。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意用新的知识唤起对旧知识的回忆,然后再以旧知识激发新知识的完善与掌握,就能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如学习到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的句子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重温一下郦道元《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样的妙句。再如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前,不妨先引导学生背诵已学过的杜甫的《登岳阳楼》,品味一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样的佳句,亦可重温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妙处。
3.目标激发。针对每一篇课文,每一章节段落,甚至每一练习题,教师尽可能向学生提出明确目标。让学生学习有目标,预习、课堂复习都有完成这任务,达到这目标的欲望。再者在同一目标的激发下,有利于在同学之间形成增加激励竞争的机制,大大浓厚课堂学习的氛围。
4.形象激发。现行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形象、生动、逼真的插图,或风景画,或人物画,或素描勾勒,或工笔描绘,每一幅画都能紧扣文章,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描图,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感性认识,进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此外,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形象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名著教学时可以适当引入影视资源来辅助,有时它比起老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形象得多,趣味得多,有效得多。
二、引导探究,享受乐趣
不论以何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目的无疑都是要引起学生去探究问题缘由,了解问题结果,懂得解答动机,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即平常所说的“引人入胜”。引导学生自觉地去追根究底,理清来龙去脉,完成学习任务。如果能实现这一目的,则便是完成教学任务“令人欣喜的一步”。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尝试。
1.练习探究法:通过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指导学生自己能借助一定的工具书,从中得到正确的答案。在这过程中,学生既充分享受一些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练习技能。
2.讨论探究法:根据某些疑点或特设的问题,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看法,相互间听取一些正面或反面,正确或错误的意见,在讨论中活跃思维,这有助于学生鉴别力及判定力的提高。
3.自测探究法: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特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所学习的单元内容至少出一道题,经老师汇总整理成较完整的试卷,并发给学生测验。由学生制定评定标准,学生集体评改,再由学生推荐几名学生讲评。这种学生充分参与的形式,让学生懂得自己哪对哪错,别人为什么对,自己为什么错,从而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及时弥补。这一做法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此外,我们甚至可以做更大胆的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回“小老师”。许多学生可以自主完成学习的课文,老师不用完全包办,只要作好指导,提出要求,让学生充分“备课”,由学生轮流上课,学生相互补充,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收效自然不错。
三、释因辨疑,明确掌握
在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却不可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及时把握各种教学信息,指导学生释因辨疑,否则“惑之不解,其为惑也”。学生可以根据掌握的知识释疑,亦可在教师的提示引导下辨疑。以下三种方法可以尝试:
1.自主辨疑:学生存在疑问时,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问难,这样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有所提高。一些不具代表性且较易解决的疑点,如文言文中此类活用这样的疑点,学生如能以已有知识为参照,经过思考、比较、分析,一般都能有效解决。
2.合作辨疑:学生个人无法解决的、复杂且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既可以是同桌间的谈论,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求异思维,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经过合作讨论,学生的思维自然会活跃起来,集体智慧被有效激发出来,即使较难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群策群力也能有效解决。
3.精讲辨疑:对于经过学生讨论也无法解答的难点、盲点,此时,就需要由教师精导精讲来解决了。教师在精讲时要善于抓“症结”,点“要害”,要根据疑点精心设计讲解的方式,如巧妙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由浅入深,顺序渐进;当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这样能较好地实现难点的突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