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戏剧课程的“源点”在哪里

2016-07-17林长山

人民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小辉清华戏剧

林长山

从儿童的“问题”出发

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不是偶然发生,而是暗藏着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将儿童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当作一种现象去研究已经成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常态。

10岁的小辉进入四年级后“拖延症”越来越严重,班级站队拖拉,交作业拖沓,上课迟到……班主任与小辉单独谈了好几次话,家长也找了好几次,可是小辉的“拖延症”问题还是不见好转。“10岁现象”引起了学校的注意,各段段长迅速召集各科教师集体开会,大家一致反映,小辉这样的“问题”不在少数。怎样破解这样的教育难题,学校教育路径可以往哪个方向去?

当时是2013年8月,清华附小正在进行戏剧课程的实践探路。小辉的班主任拿到剧本的时候,教育的敏感神经被触动了。于是他与学生一起修改剧本,将剧本改成了一个关于“拖延症”的故事,小辉竟积极报名,在剧中扮演有拖延症的学生小U……

演完剧后,小辉由衷地说:“自从老师让我扮演了小U这个角色,只要我做事情拖拉,大家总是管我叫小U,我感觉小U就是‘拖延症的代言人,我可不希望同学们这样称呼我,渐渐地我收拾书包的动作也变得麻利了。”

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戏剧教育情境中发现了自己,了解了自己,也改变了自己。他们在这样的体验中成长!

于是,学校的语文与艺术团队继续在各个年级开展戏剧课程,提出“班班有戏剧,人人都精彩”。从剧本创编、台词训练、道具设计、背景制作到小导演、小摄像、小记者、小场记的分工,人人都参与。孩子们在戏剧表演学习中,通过扮演别人,体验、思考、表达并分享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想法;通过团队合作来体会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关系和相处之道;通过演出和观看演出理解纪律、规则和公共场合的各种礼仪。

戏剧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演员,而是构建第二重生活

在开展“班班有戏剧”的过程中,因为学校最后要组织各个班级进行戏剧展演,所以各班级都使出浑身解数,你追我赶地排练戏剧:有的教师会发挥舞蹈、音乐等艺术表演特长,有的班级发动专业演员级别的家长,有的请来专业导演团队……

可是老师们发现,排练的那一段时间学生们不像一开始那样喜欢表演了,有的消极怠工,有的疲惫不堪,有的没精打采……原来,学生们反映,这样的戏剧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可以有说有笑,可以有苦有甜,而是变成了枯燥的重复训练。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课程与教学中心召开扩大会议,聚焦戏剧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瓶颈,开始寻找戏剧课程的定位——戏剧课程的“源点”在哪里?在会上,老师们集中讨论了两大问题:第一,戏剧课程的开设到底是为了什么?培养演员,还是通过戏剧进行一种体验式的教育?第二,戏剧课程的评价导向。到底评价的是舞台表现,还是戏剧教育的过程?

這种定位和找寻要置于历史和当下的坐标系中,既要从学校的历史中寻找当下的戏剧教育价值,又要在课程整合的行进中寻找戏剧教育中儿童学习的方向。

在清华附小百年发展史中,总能看到戏剧教育的耀眼光芒,曾有众多戏剧大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戏剧大师曹禺就毕业于清华大学,《阿诗玛》的作者李广田曾担任过清华附小的校长,电视剧《四世同堂》中饰演“菊子”的演员李文玲就毕业于清华附小。

追溯到清华附小的前身——始建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校董潘光旦先生就提倡“教育要回归人本身,教育要唤醒人性自由……以戏剧培育健全人格”。直到上个世纪,当时的附小学生常常在放学后自发凑在一起,写写剧本、排排戏剧,请来音乐老师当艺术指导给剧目配音乐、写主题歌等等,乐在其中。每个周末在清华大礼堂进行联欢,演学生们自编自导的简单小剧,寓教于乐。1958年,清华附小的科学幻想剧《宇宙骏马》在北京市海淀区八一学校礼堂公演,引起轰动,该剧主演还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儿童歌舞剧《公鸡会下蛋》《胖嫂回娘家》等分别在清华大礼堂上演。上世纪九十年代儿童歌舞剧《燕子和狐狸》曾在清华大礼堂、海淀区少年宫剧场多次演出,还登上了北京儿童艺术剧场的舞台。先贤留下的精神财富,正是附小开展戏剧课程的宝贵资源和支撑力量。

当时间来到新世纪的今天,清华附小参加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学校”项目,特别是在海淀区“课程整合、自主排课”的课题引领下,开始进一步思考,该以怎样的载体整合因分科教学而彼此割裂的教学内容,从而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又该以怎样的载体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不仅仅为“同学们”,而是为“每一个同学”的“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

基于清华附小“1+X课程”育人模式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戏剧就是最好的载体。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语文、音乐、美术、书法、形体等多门学科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的载体。在戏剧排练、演出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一道编写剧本、制作道具,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戏剧相对于独唱、舞蹈等,又是一门适合大多数人参与、可以更多人同时参与的艺术,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宜的位置。戏剧可以使绝大多数参与者从中找到自信心、成就感,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的方式。

满足人性需要的教育一定是最有生命力的。因此,清华附小将戏剧课程的研发作为学校课程研究的重要方向。

核心素养坐标下的戏剧教育,照耀儿童一生

清华附小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为办学使命,坚持“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的教育理念,以主题教学教育思想撬动“1+X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探索学科内渗透式整合、跨学科融合式整合、超学科消弭式整合三种课程整合方式,整体提升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雅趣、学会改变、天下情怀”五大核心素养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中,“审美雅趣”是清华附小重视的美育素养,源于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至真、至美、至情”的美学境界,让学生从小形成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具体而言,清华附小学生应拥有对美好形象、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学会感知美,善于发现美、体验美、理解美,在对生活、自然、科学、艺术的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此基础上创造美、发展美、传播美,提高精神境界和审美品质,进而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

学校戏剧课程注重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戏剧课程学科化在注重学科内整合的同时,强调学科间的整合,消弭边界,使之成为“超学科整合”的重要载体;通过“参与、体验、整合、创造”,构建儿童学习成长的另外一种生态,让儿童在“未知”“可能”中有一种别样的体验。清华附小的戏剧课程贯彻“全员参与、全面评价、班班有剧、人人担当”的指导思想,从课时安排、内容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认真设计与实施。

清华附小戏剧课程的开展落实在“三大阵地、一大平台”。“三大阵地”即艺术与审美常规课、每月一次的创新实践课、校戏剧团活动课。其中,艺术与审美常规课包括音乐、美术、书法、形体各自的35分钟小课时和60分钟大课时,由各科教师负责组织教学;每月一次的创新实践课为60分钟大课时,由艺术组老师整合内容,集体教学;校戏剧团活动课每周三节课外教学,合计170分钟,由校长任团长、专门教师负责。“一大平台”即戏剧展演,分别是班级戏剧展演、年段戏剧展演、校级戏剧展演。

戏剧内容的选择主要指剧本的编排。一二年级挑选语文课本中有开发价值的课文,艺术组老师和语文老师一起备课,创编儿童剧;结合低年段学生特点,给孩子们排练歌舞剧。三四年级结合校园生活、传统节日、名人典故等,教师和学生一起创作,排练反映孩子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校园剧、改编的其他小话剧等。五六年级与品德、语文、科学、英语等学科进行整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创编情景剧、科普剧、英语剧等。

在戏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采用“学校带动老师、老师影响学生、学生相互带动、小组分工合作、班级辐射引领、家长参与课程”等方式層层推进。近年开展的年末教师大联欢,学校给三个年段的指定节目就是“编剧、排剧、演剧”。2013年元旦,我校低年段排演的剧目《穿越——夫子漫游清华附小》、中年段《非诚勿扰——清华附小专场》、高年段《清华附小高段演义》都是老师们自编自导自演,吹拉弹唱跳门门都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创意、编排、团队合作、舞美服装,环环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真可谓异彩纷呈,谁都眼前一亮!其间,我们收获的是彼此发现、相互欣赏、凝心聚力,更体验到戏剧艺术的惊人魅力,感悟其中的教育内涵。

教师在亲身体验中加深了认同,这势必影响到我们的学生。于是,利用“三大阵地、一大平台”,班级内“编剧、导演、服装、道具、演员”全面开花,优秀班级戏剧在升旗仪式课中向全校展示,辐射引领。有趣的是,家长的参与成为我校戏剧课程中一道风景,制作道具、剪辑音乐、协助排练、提供资源、演出后勤、搬运道具等,都有他们的身影。台上台下一台戏,校内校外一台戏,戏剧的魅力在此有了更深的、更多的体现。我们还将继续完善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式的清华附小戏剧课程模式。

课程最终必须着眼评价。戏剧课程的实施以各个班级中“小组”为单位,进行“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如上表所示)。

惠特曼有一首诗写道:“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在孩子最初的生命里,学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给予他什么呢?学校应该给予他的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能成为他未来生命里的一部分的究竟是什么呢?

清华附小的戏剧教育努力将戏剧转化为教育的生产力,在戏剧教育的过程中生发教育的意义。每个儿童幼小的心灵中都装着这样或那样的闪闪的梦想,他们在戏剧的表演与想象中,体验情感,认知世界,遇见未知的自己。每个教师在面对戏剧的多重挑战之时,倒逼自己提升综合素养。细心拾起戏剧教育中的一粒粒珍珠,你会发现一颗颗教育的因子……

戏剧教育,照耀儿童一生。

猜你喜欢

小辉清华戏剧
千里之外报警,救了轻生少年
传统戏剧——木偶戏
Notes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是心动啊,糟糕,躲不掉雪中的清华路156号
孙清华作品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荷花下的秘密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高考前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