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游憩行为研究
2016-07-16付宏志
付宏志
摘要:什刹海作为北京城内重要的城市水体和公共活动空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参观。行为观测是研究空间影响使用者游憩活动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人群的性别、年龄、活动类型、活动时间的调查研究,观测评价和分析研究使用者的游憩行为特征,为什刹海的改造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什刹海;游憩行为
什刹海,是北京市著名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城区,毗邻北京城中轴线。水域面积33.6万m2,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通过研究分析使用者游憩行为特征,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可以为什刹海的改造及设计提供坚实的依据。
1研究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什刹海地区为调查对象。规划总面积302hm2,水面33.6hm2。
1.2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观测法对使用者的游憩行为进行调查记录。选择晴朗无风、适宜外出的工作日和休息日各3天,采取一天中9:00~21:00,每时隔2h对全地区使用者人数、性别、年龄、活动类型、活动时间进行记录,取平均值进行数据分析。
1.3数据处理
对获得的数据通过整理、分类后,运用office办公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及分析。
2数据与分析
2.1使用者性别、年龄结构分析
对什刹海工作日和休息日使用者的性别、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休息日共计170037人,明显高于工作日人次(表1),与预期结果一致。性别结构统计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使用者人次相差不大。
对使用者年龄结构分析显示,使用者人次排序为:青年(18~35岁)>中年(36~60岁)>老年(60岁以上)>少年(7~17岁)>儿童(0~6岁)。由此得出,什刹海的使用者以青、中、老年为主体。其中,青年人所占比例最高,位居第1位,青年人因受到工作、学业等因素限制,晚上人数明显比白天人数增多。
2.2使用者行为活动类型分析
根据什刹海使用者的行为活动特点,将其活动分为8个类型:①散步通行类,包括散步、通行等活动内容;②文化娱乐类,包括唱歌、唱戏、跳舞、乐器等活动;③静态休闲类,包括驻足、小坐、看报、下棋、晒太阳等;④餐饮类,包括室外茶室、酒吧、吃喝等;⑤体育锻炼类,包括跑步健身、游泳、钓鱼等;⑥职业活动类,包括贩卖、清洁、发传单等;⑦交流类,包括聊天、恋爱等;⑧观赏游览类,包括拍照摄影、观赏等。
2.2.1不同活动类型工作日与休息日差异分析。通过对使用者活动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表2),散步通行、静态休闲为什刹海地区主导性活动类型,其次为餐饮类。休息日散步通行、静态休闲和观赏游览类活动的主要人群为青年人,通常以个体活动或以小团体为单位的成组活动为主。
2.2.2不同活动类型使用者年龄差异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表3),散步通行和餐饮为什刹海地区各年龄层最主要活动类型。老年人更多于体育锻炼类活动。身体健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老年人更加注重体育锻炼,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更成为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之一。中年人更多于文化娱乐类活动,丰富了生活,更增加了人与人的交流。青年人更注重观赏游览和餐饮类活动,与朋友们聚会、聚餐等等。儿童和少年更多为游乐类活动。
2.3使用者活动时间分析
2.3.1工作日与休息日差异分析。对使用者的活动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表4),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活动主要集中于下午与晚上,晚上在酒吧餐馆里的人群活动大大增加,可以从中推断,这与什刹海地区酒吧行业发达有关。
2.3.2在休息日不同时间活动类型差异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表5),散步通行和餐饮类活动随时间变化人数差异较大,其他类活动变化趋势较小。
2.3.3在休息日不同时间使用者年龄结构差异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表6),儿童少年在不同时间的人数较为平稳;青年的人数变化较大,在17点后有较明显的人数增长情况;老年人的数量在夜晚有所降低。
3调研总结
通过对什刹海的使用者人群分析统计,得出以下结论:
①通过对什刹海使用者人群进行统计分析,休息日使用人次明显高于工作日,青中年成为使用者的主体。②对使用者活动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什刹海下午和晚上为使用高峰时间。③对什刹海高峰时段的活动空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人数高密度区域主要分布在前海酒吧街、银锭桥等区域,以文化娱乐、散步休闲、酒吧餐饮为主要活动。
4建议
城市公共空间使用者的活动形式可以划分为个体活动、成组活动和集体活动圈,所占空间大小不一,空间的组织和分布也不同。使用时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包括一年的四季规律,工作日与休息日的差异,一天中各个时段的差异等。基于此,什刹海的设计应根据使用者的不同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和特点来进行空间组织和改造设计,使什刹海地区的设计更加人性化,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