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16-07-16谭志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形势就业方向

谭志蓉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促进了社会的迅速发展。但是,毕业生数量的逐渐增多,加上全球经济依旧不景气,大学生们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就业 形势 大学生 方向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自2002年第一届高校扩招毕业生毕业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2002到2009年几乎每年以约70万人的速度增长,迅速从145万人攀升至611万人,随后每年新增大约20~30万人,到2016年以765万人刷新历史。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史上最难就业季,每到毕业季这类论调就会出现,在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以及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就业难似乎正成为一种常态。

1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1)毕业生薪资期待值过高。第三方机构发布的《2016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报告》——针对全国855所高校,覆盖包括全国3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16.9万2015届高校毕业生毕业三个月时的就业状况进行的调查显示:2015届专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最高(65.9%),其次是硕士毕业生64.1%,第三是本科毕业生62.4%。而在薪资满意度上,本科毕业生仅为39.3%,硕士毕业生更低为38%。

(2)基层就业原动力不足。2015年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腾讯教育共同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愿意去基层等艰苦岗位工作的仅占38.3%。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事业单位仍是当前毕业生就业首选。高校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为普遍。“不满意”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因素。

(3)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和就业满意度值得讨论,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大学生有着较高的心理期望值,较高的心态,求高薪、求舒适的心态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事业单位仍是当前毕业生就业首选,很多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就业观偏差,导致就业人数集中竞争大。应届生经验匮乏,偏重理论,专业素质不够高,很难在短时间内为公司产生效益,因此除了少数的大企业,更多的公司更偏向招募有工作经验,能快速上手的员工。

(4)就业心态调整不够。目前的就业形势比较紧张,由此而带来的冲击造成了广泛的心理焦虑。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必须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转变就业观念,适时调整就业心态,从而把握就业机会。大学生要进行心理调整,克服就业焦虑心理,关键是要转变就业的思想观念。要打破传统的事事求稳、事事求顺的思想,树立市场竞争的观念。有竞争就会有风险,确立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焦虑心理就会得到缓解。

2社会的巨大压力

(1)毕业生人数规模增大造成的竞争压力。2016年的就业形势, 化解过剩产能会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 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有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会造成企业用工不足; 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万人,而且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这个压力也是非常大。

(2)院校实力差异造成的普通院校学生就业困难压力。重点高校的求职者更重视专业技能和考研,普通高校的求职者更重视沟通能力和创业,因此,不同的高校,可以根据高校自身以及学生特点,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开设一些特色专业和课程,以促进学生的考研和就业。高校的教学与培养模式应该面向社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当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高校还可以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的同时,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尝试进行开放式教学:聘请更多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士为客座教授,加大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同时,结合各高校各专业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加强课程的实用性改革。

(3)人力资源市场流动造成的人才使用标准提高造成的压力。由于市场上出现的大量的人力资源,使得用人单位将用人标准提的越来越高,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储备和吸收更多的人才本来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有些企业并没有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仅仅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厚经验。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工作要求本科学历,而本科生可以做的工作要求硕士学历,这些都导致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严重的挫伤了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的积极性。

(4)毕业生创业成功率造成的就业带动力不足造成的压力。人社部要采取: 把就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协调推进,更多的创造就业岗位。 多措并举,采取多种形式妥善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当中职工的安置工作。 继续实施大学生的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努力做好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就业工作。 继续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就业创业的能力和职业转换的能力。 继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继续做好公共就业服务,特别是加大网上的服务力度,为广大就业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万涵宇.高职大学生就业压力、择业效能感及其关系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

[2] 朱继光,祝伟.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0(05):69-71.

猜你喜欢

形势就业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