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沟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2016-07-16杨岚
杨岚
摘 要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健康的心理情绪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对这些不健康情绪的表现和危害做出了说明,除此之外,还通过实践的方法找出造成这种不健康情绪的最根本的原因。最后,立足于世界观和具体方法论的视角,对大学生怎样克服这样的不健康情绪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交往 心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和学习中,人际交往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不可能脱离这个社会而独自存在。既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无法避免与这个社会的其他人之间产生竞争、合作等一系列的关系,每个人都会依据自己所需要的利益与不同的人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而且,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为了达到自己的需要,会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心理情绪。有些人产生的心理情绪是健康的,而有些人产生的心理情绪则是不健康的。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一个分支。在社会中,青年人处于一个相对尴尬而又特殊的地位,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方面,青年人已经不能够享受来自父母的保护,他们不能像儿童一样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因为社会赋予了青年人一份社会责任;然而,另一方面,这些青年人并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他们的心理素质也与成年人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他们无法跟成年人一样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这些只是身体上成熟而心理上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年人在面对人际关系的时候会表现出更多的不健康的心理情绪。大学生是青年人的一个特殊的分支,无论是他们的交往对象,还是他们的生活环境,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心理情绪的特殊性。我们分析研究他们的心理情绪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的不健康的心理情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大学生交往中几种不健康的心理情绪及表现
1.1自卑心理
所谓的自卑感就是指大学生在和其他人比较之后会发现自己与别人差距甚远,时常会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比如,有些男孩子不敢与喜欢的女孩子表白自己的心意。还有一些人非常不合群,格外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这样的局面会使大学生的自卑心理逐渐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就是造成学生产生羞怯心理;另一方面会导致学生产生虚荣心和嫉妒心理。
1.2羞怯心理
这里所说的羞怯心理并不是指的是我们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压抑自己的情绪,指的是我们处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但是还是会抑制自己的表现欲。这种心理在大学生中也非常常见,很多大学生不敢在班会或者全班的学生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1.3虚荣
虚荣与骄傲是不一样的,骄傲指的是一个人过高地评价自己,但是虚荣指的是寻求别人的肯定。骄傲一般会与自信联系在一起,过度的自信导致骄傲,但是虚荣一般会与自卑结合在一起,由于内心深深地自卑感导致产生虚荣心。虚荣就是会极度掩饰自己的不足和劣势。举个例子,很多大学生爱慕虚荣,宁可吃得少,也要穿得好。这无疑就是大学生的虚荣心在作怪。
1.4猜疑
其实猜疑心理也是由于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演化而来,一般情况下,猜疑心理都会与虚荣心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一个人要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就渴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同,他们格外在乎别人的看法,如果别人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不同,那么这些学生就会产生猜疑心理。要注意,猜疑不是怀疑,因为怀疑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而猜疑是一个非理性过程,大学生只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做出判断,一旦不信任就会产生嫉妒,那么这时候就产生了猜疑心理。
1.5嫉妒
嫉妒指的是对其他人在某个比自己强的方面产生的一种怨恨和不安的心理。嫉妒心理普遍存在在大学生的心理情绪中,这种嫉妒心理一般是由于大学生的虚荣心理或者他们的骄傲的情绪而产生的。因为大学生总是会把嫉妒心指向使自己的虚荣心不能满足的人。所以,嫉妒是伴随着比较产生的。例如,一般乞丐不会对皇帝产生嫉妒心理,但是阿Q就会嫉妒阿胡。通常情况下,嫉妒者会隐藏起自己的心理情绪。
2大学生中几种不健康心态的成因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多种多样的心理情绪,一个人不可能只有虚荣心,一个人也不可能只有嫉妒心,就算是表现出一定的外在行为,那么内在的驱动力也不会完全一样。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人的物质性中探讨心理的成因。
人的物质性指的是每个人都会追名逐利,每个人都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每个人都想要达到自己的需求,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都想要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然而,我们是没有办法做到的,所以,人与人之间就产生了物质支配的差别,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要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比较,比较一旦出现,就会出现得与失,有了得失,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情绪。
从高中生成为大学生,他们面临的环境和人际关系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在高中的时候成绩非常优异,成绩就是衡量他们的唯一标准,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的成绩再也不是衡量他们的唯一标准了,他们丧失了自己的优势,这种情况下这些学生就会有一种缺憾。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从根本原因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季好.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6).
[2] 玫雅.人际沟通四个秘诀[J].秘书,2007(5).
[3] 乐艳华.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弱化及其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