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化州:拉长“非遗”产业链

2016-07-16林方文黎剑

民生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化州市化州非遗

林方文+++黎剑

在“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中,化州市党委和政府统筹领导,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使化州“非遗”项目得到最好的保护和发展。

广东省化州市地处广东省西南部,是广东省贫困地区。化州古称石龙,始设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地处广东省西南部,因盛产正宗“化橘红”而被命名为“中国化橘红之乡”,素有橘州、橘城、橘乡的美誉。

在“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化州市党委和政府统筹领导,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使化州“非遗”项目得到最好的保护和发展。

自2006年以来,化州市向国家和省、市人民政府申报并获得批准的“非遗”项目有2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地级市级15个、县级7个。

化州市通过“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将“非遗”项目企业化运作,以“公司+基地+农户”或者“农民合作社”的生产、经营、销售模式,拉长了“非遗”项目产业链条;以“橘红果”“黄瓜干”等“非遗”产业的价值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值,成为全市精准扶贫的新动力。

“化橘红”成就小康产业

化州橘红果,由于含有礞石元素,具有“单味中药”消痰止咳之功效,曾被列为明清两代宫廷贡品。然而,就是这久负盛名的化州橘红果,在“文革”后期,濒临灭绝,而这味单方中药的传承与保护,有一段历史故事。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薇薇描述当时化橘红种植的惨淡景象,她无不惋惜地说:“2000年时,整个化州地区一共只有几十棵化橘红果树。”

2006年,国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以后,化州市人民政府、市文广新局将“化橘红”中药文化历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向地区、市和省级“非遗中心”逐级申报并获得批准。化州市委市政府紧抓这一契机,积极开展“双保”(保护“化橘红”产区、保护“化橘红”传人)行动,把“化橘红”种植生产和加工科研作为“化橘红名中药生产工程”“茂名市百项工程”加以重点推进,将“化橘红”列入“一乡一品”项目进行扶持,把“化橘红产业化示范工程”作为立项项目,并申报了“化橘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每年还举办“中国(化州)化橘红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招商引资。

2008年以来,化州市成立了“化橘红”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化橘红中药文化研究会,制定了“化橘红”中药文化传承保护的具体计划,涌现出了“化橘红”中药文化传承人李锋、李中经等一批“非遗”产业致富带头人,让“化橘红”造福一方百姓。

2006年前还只有零星的三五户种植,面积不到3亩。如今全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年产值达10多亿元,种植乡镇多达十几个,惠及农户一万多家,全国形成“化橘红”销售网点10多万个,1000多家“化橘红”专卖店,解决就业20多万人。“化橘红”产品已形成多元化发展。

至2015年,化州利用“化橘红”炮制技艺进行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的企业有30多家,采用“化橘红”原料加工、开发、生产出来的系列产品达几十多种,如橘红痰咳液、橘红煎膏、橘红丸、橘红颗粒、橘红酒、橘红中药饮片、橘红洗发露等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化橘红”产业链条。北京、天津、上海、新疆、四川、云南、广西等地也纷纷采用“化橘红”进行科学研究并开发高科技产品。

一条“黄瓜”带动农民致富

笪桥,是广东省化州市的一个小镇,因为“非遗”项目“笪桥黄瓜”和“笪桥隔水蒸鸡”而得名。

笪桥镇有13个村委会和一个居委会,总人口47000多人。过去主要种水稻、香蕉和甘蔗,现在有50%的农户农田都改种黄瓜。

自从2008年“笪桥黄瓜”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几年出现许多黄瓜专业户,盖起一栋栋黄瓜楼。镇、村农民成立种黄瓜合作基地(社)150个,黄瓜深加工工厂5家,黄瓜专业销售公司30多家;惠及良光镇、杨梅镇等50多个自然村,15万多人口。一条“黄瓜”带动三个镇80%的农民致富,年均每户年收入多达30多万元,少的也有17~18万元。产品远销广西、海南及港澳台,供不应求。

“过去我们镇青壮年基本都出外打工,土地以种植长期作物为主,如今‘黄瓜被‘申遗,价钱涨了六七倍。”镇委委员“非遗”办詹仰华说。他说,镇里计划在年内提供种子和技术再扶持300户困难群众种植黄瓜深加工。

“笪桥黄瓜”制作技艺传承人吴福权说:“去年我种了8亩地,只种三季,收入30多万元,除去劳动成本纯利18万多元。这栋洋楼就是用种黄瓜赚的钱盖的,他们都叫黄瓜楼。由于政府引导得好,我们村有几百户都和我一样,种瓜后建了楼房,过上了好日子。”

一个“拖罗饼”解决4万多人就业

2012年2月,“化州拖罗饼制作技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申报并获得“化州拖罗饼之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化州拖罗饼,本地也叫中秋月饼。它以其独特的口感风味而享誉省港澳,远销广西、海南、湖南、福建、山东等省份。由于近年来“拖罗饼”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生产厂家已发展到30多家,解决全市4万多人的就业。

“拖罗饼”制作技艺传承人陈衍广说:“以前,只有我和其他两三家做‘拖罗饼。2008年化州拖罗饼成为‘非遗后,更有理由做好它,将制饼工艺传承下去,鼓励后人习艺,将化州‘拖罗饼做大做强;去年我公司制饼产值达1亿多元,利润3000多万元,全年解决就业600多人次。”

党员是群众致富引路人

“过去,我们提倡‘支部建在连上,如今我们提出‘支部建在民企之中,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离不开传承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领导与协调作用”省级非遗传承人陈衍广这样说。

化州市有民办企业近300家,有各种行业协会和合作社50多个,最有代表性的是化州市橘红协会、化州市笪桥黄瓜协会、化州市月饼协会、化州市女企业家协会,他们既是“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又是党员、群众致富带头人。化州化橘红药材发展有限公司老党员老余说:“我们公司成立之初有3名党员,当年就向市工商总支申请成立支部,现有10多名入党培养对象,今年我们支部被评为先进支部,党员模范加强,群众基础好,员工凝聚力更强了。”

原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省级非遗中心评审专家组成员吴世枫教授在化州市进行“非遗”工作考察时说:“化州市对‘非遗落实非常到位,特别是在项目的申报和选择上注意地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相结合,这些‘非遗项目都非常接地气,形成了化州特有的‘非遗产业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化州市化州非遗
橘红别买普通款了,化州橘红才是被官方认可的
橘红缘
广东化州市橘红种植高产技术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化州那洪矿区水泥石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