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迷上语文课
2016-07-16黄厚江
黄厚江:任教语文36年,具有鲜明的教学风格和系统的教学主张。其语文本色教学思想和“共生教学法”影响广泛,获得两项省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他任教的班级被公认负担轻、效果好,学生们都把听黄厚江的语文课作为享受,许多不喜欢语文课的学生在他的引导下也爱上了语文课。他担任班主任18年,班级管理以“亲和管理·自主管理”为特色,后进生转化富有成效,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和江苏省优秀班集体。
有年轻教师把我当作有成就的人,问我如何达到今天的高度。我说:热爱语文吧!
这不是套话、大话。因为唯有发自内心地热爱,才能使一个人不离不弃、痴迷执着地去做一件事,才能够做得好并由此感受语文教学带来的无尽快乐。
我心中的特级教师,是教了30年书还喜欢上课的教师,是走进课堂就陶醉,自己陶醉、学生也陶醉的教师
语文教学很好玩,语文教学值得我们用一生的热情和智慧去热爱它。这是我经常说的话,也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受。而且,我觉得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和我们一样觉得语文很好玩,让他们和我一样热爱语文。有老师让我题词,我常常写:让学生热爱语文是语文教师最大的责任和幸福。
1980年师范毕业,我来到一所大队公社中学,我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学生喜欢、领导放心、家长认可的教师。而要实现这个看似朴素而简单的目标并不容易。
一般说,学生喜欢了,领导就放心,家长就认可。可是怎样让学生喜欢呢?当然要依靠课堂。于是,我用心琢磨课堂教学。那时候,没有教研活动,没有教研员,学校里连一本专业的杂志也没有,更没有什么师徒结对、专业培训和名师培养工程。所以,每学期一拿到新教材,我就选几篇课文进行深入研究,琢磨着怎么教学生才会更喜欢。这让我渐渐摸到了课堂的门道,学生也越来越喜欢我的课堂。他们的眼神,他们的热情,他们的夸赞,他们优秀的成绩,都成了我最大的快乐。渐渐地,也有同行愿意来听听我的课。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听学生说黄老师的语文课好玩。很多家长也常常当面或者背后夸我,说孩子以前不喜欢语文课,现在喜欢了。
和年轻教师们谈专业成长,我常常告诉他们:每学期好好打磨几节课,有时间常常“听听自己的课”,这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1988年,江苏省首次举行课堂教学比赛便从语文学科开始,我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从学校到公社,再从公社到由几个乡镇组成的片区,又从县到市,都是一等奖第一名,一直冲到省里。应该说,自发而自觉的课堂研究是我成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我至今还保留着每学期打磨几节课的习惯。不少课已多次公开展示,获得了不少认可,但我还会再琢磨不同的教法,所以我的许多课都有不同的版本。
有人问我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算真正的特级教师?我说:我心中的特级教师,就是教了30年书还喜欢上课的教师;就是走进课堂就陶醉,自己陶醉学生也陶醉的教师。课上不好,不敢上课,不管发表了多少文章,不管名气多大,也不是真正的特级教师。
我不知道自己的说法是不是有道理,但我始终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从中获得了无限的快乐。每当我走进课堂,学生的眼神就给了我最大的幸福;每当走出课堂,学生就成为我的牵挂,让我无法割舍。这几十年中,命运给我了许多次离开课堂的机会,市委的党史办公室想调我过去,一个大型的出版社找过我,市教育局教研室找过我,多所高校找过我,就在最近还有一所很著名的师范大学要调我去。说真的,面对比较轻松的工作,面对大城市的召唤,面对高薪的诱惑,我不是没有动心,但一想到要离开课堂,我都选择了放弃。因为这些工作都无法给我来自课堂的快乐和幸福。
用思想引领课堂,用课堂表达思想
20多年来,上公开课成了我一个很重要也很平常的任务。在省里获奖之后,当时的县教研员也是我语文教学的启蒙老师丁如愚先生便带着我到各个乡镇去巡回上课,后来还到几个邻近的县去上课。让我开一节课,成为学校每次对外教学研究活动的保留节目。县、市、省要举行语文教师的活动,也常常指定我上公开课。当然,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收获总是丰富的。从中我渐渐感受到语文学科和语文课堂巨大的内在魅力。
有一段时间,很多人对公开课的利和弊提出不同意见。作为公开课的受益者,我态度鲜明地认为:公开课对于年轻教师的成长,对于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无疑是利大于弊的。至于公开课中出现的一些虚假现象和形式主义的问题,并不能成为否定公開课的理由。
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之后,由于我是两套初中教材和一套高中教材的主要编写者,在教材使用培训的过程中,我常常要根据教材组的安排和一线老师的需要,用具体的课堂告诉老师们新教材应该怎么使用,新课程的理念应该怎么体现。我的讲座和课堂得到了许多老师的欢迎,很多地区进行新教材培训时都向教材组提出,希望我去开课和讲座。有时候,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同一个地区同一个地点培训,参加其他版本教材培训的老师还会偷偷跑到我的教室来听课,甚至有其他学科的老师跑来听课。
有一次省级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一节作文课,一位历史老师听后不仅和我当面交流,还写了一篇数千字的评述,令我非常感动。在某地讲座结束之后,录像的老师特地跑过来紧紧抓着我的手说:黄老师,你讲得真好!语文老师就应该这样上课。
还有一次到一所学校上课后,我因事要提前离开。当我走到学校大门口时,正在执勤的两个保安人员竟走过来对我说:老师,你的课上得真好!我是个普通的人,我享受这样的鼓励和肯定。做教师的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各种各样的培训非常之多,上课和讲座的邀请让我应接不暇。我几乎每星期都要上公开课,这么多年来到底上了多少公开课,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了。好心的朋友劝我,开开讲座就行了,上课风险太大,万一上砸了,坏了一世英名;爱人担心我太累,劝我少接这样的“活儿”,有时候还告诫我不要贪图那种被簇拥的虚荣。说真的,被人拥着签名拍照的感觉的确也不错,但并不是我在乎的,我真正在乎的是课堂上的那种感觉。能常常在不同地方和不同的同学们上课,感觉真的很好。有时候活动主持人说孩子们能遇到我上课很幸运,而我觉得真正幸运的是我。一名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幸运更幸福的呢?
2012年,全国中语会在苏州中学召开“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研讨会”。我原准备上六节课,从初一到高三六个年级,上不同文体的阅读和写作六个不同课型。活动组织者都劝我这样太累了,说别人开研讨会常常是其他人上课,其他人讲座,自己能上一节课就不错了,有的一节课也不上。这些情况我不是不知道,但这不是我的风格。我坚持要“用思想引领课堂,用课堂表达思想”。在我看来,不能用课堂表达的教学思想,其价值都值得怀疑。当然更重要的是,我热爱课堂,我要用我的课堂表达对课堂的热爱。后来在爱人和朋友们的坚持之下,我减掉两节上了四节课,开了两个讲座。累是必然的,但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把会场挤得水泄不通,不少老师宁愿席地而坐,上课展台前后的空隙也都挤满了听课的人,我一点也不感到累。
这些都只是皮相,背后而内在的是我对语文教学精彩世界的不断发现
我不仅从自己的课堂中获得幸福,还在和同行同道们磨课研课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就自发地和我的几个同学开展磨课活动。那时候对课堂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更缺少理论的引领,但那种坦诚无碍的交流方式,大家对语文课堂纯净的热爱,至今还让我感动。调进盐城市第一中学和苏州中学之后的集体备课,使我看到了老前辈们的敬业精神和严谨作风,也使我对语文课堂更加敬畏。现在,我经常应邀和一些年轻教师磨课,也经常应邀在大型教学活动中评课,研磨课堂已经成为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大家各抒己见,如切如磋。大家都知道,现在评课的风气并不很好。但不管是小范围的研讨还是大型的活动,我的评课总是秉持坦诚的态度,不虚美,不隐短,既肯定可取之处,也直言不足所在,既指出问题,也说出改进的思路。承蒙大家的宽容,至今还没有人对我的评课提出严重批评。而我也在和大家交流的过程中长进,享受着语文带来的快乐。
最近几年,我在全国设立了几个工作站。我和各个团队的成员们一起研究语文教学,交流语文教学的体会,突破语文教学的难题。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研究语文课堂。有时候是一两位年轻教师上课,我带着大家一起评点,有时候是我们一起去参加大型的教学活动,听完课坐下来一一讨论分析。有时候是我和他们一起上同一篇课文,进行比较分析;有时候我也会上一节没有进行任何加工甚至是從来没有上过的粗坯课,让他们来打磨。有时候相互启发后再上一节课,再进行研究分析。形式多样的研磨课,提高了我们教学的专业素养,也让我们发现了语文课堂更为丰富和更为巨大的魅力。
有老师问我怎么写出这么多文章和专著?我说:我喜欢啊。在我看来,读一点书,思考一点语文教学的问题,发表一点语文教学的论文,出版一点语文教学的专著,实在是快乐的,实在是幸福的。迄今为止,我发表了500多篇论文,出版了15本书,获得了省政府教学成果三项特等奖,获得一项国家教学成果奖。而这些都只是皮相,背后而内在的是我对语文教学精彩世界的不断发现。随着我对语文教学研究和探索的不断深入,我提出了一系列教学主张,总结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语文共生教学。而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无法描述和无可比拟的快乐和幸福。因为当我们登堂入室,窥见了语文教学的堂奥,我们就能发现语文教学更为迷人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