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眼?灼见
2016-07-16
在学生低年级阶段,我们关注学生是否开心,不开心是否会表达、会倾诉,是否知道如何寻求帮助。到了中学阶段,我们在意学生有没有擅长的科目,他们有没有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上做出努力,因为这很可能是学生以后谋生的手段。
——夏娟,吴琪:《从公立到国际:转学背后的教育理念》(《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29期)
里约奥运会我们看到了运动员的拼搏,也看到了观众回归理性,崇尚竞技精神、热爱体育和运动员本身。在此我也呼吁,让我们的价值观回归理性,不再用金钱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指标,而是去问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是否真正在为人类社会创造价值,对百姓、国家乃至世界的意义何在!在目前的网络噪音干扰之下,也许坚持科技创新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责任心。
——在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开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作了主题为“科技创新需要责任和勇气”的演讲。(《中国青年报》2016年8月18日)
课外书就不能建立知识结构,不能建立对世界的认识、形成世界观吗?
——演员黄磊分享自己的阅读和教育经验:“我们不管孩子看书这些事情,我小时候爸妈也不反对我看课外书。”黄磊给女儿选择的学校“最重视的其实不是上课、考试,而是阅读,要求每个星期读多少本书。她们有读书馆,可以借书看”。(《南方周末》2016年8月18日宋宇代清杨)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其实,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心灵上,而不是文学上。
——作家冯骥才针砭时弊地指出:“如果我们不需要它,我们一定会失掉与它相关的那些东西。那就是精神的纯粹、心境的宁静、生活的韵致,还有对美与才情的崇尚等等。”(《文汇报》2016年8月16日)
孩子自身有一种能控制自己內心生活的东西:这就是他自我发展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引导他去触摸某种东西,去熟悉它,而我们却对他说:“别碰。”他到处跑动是为了能够走得稳当,我们却叫道:“别跑。”他问我们问题是为了获得知识,但我们却回答:“别烦人。”
——《蒙台梭利:教育不好孩子,是因为你没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2016年8月12日,阅读全文请“扫一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