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热潮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2016-07-16杨柳惠

海峡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教育

杨柳惠



“互联网+”热潮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杨柳惠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日益成为创业主体,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文通过分析“互联网+”热潮下大学创业教育的意义、面临的瓶颈,进而从革新教育理念、整合优质资源、转变就业观念、建立服务保障、完善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出推进创业教育的对策。

互联网+ 大学生 创业教育 瓶颈 对策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报告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之后,国务院办公厅连续下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作为培养青年创业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

1 “互联网+”热潮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意义

1.1 “互联网+”热潮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实现时代要求与现实任务重要抉择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在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开幕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贺信指出:“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希望广大青年学生以‘创业梦、中国梦’为主题,传播创业文化,分享创业经验,弘扬创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1]。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纷纷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努力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创业,但效果并不明显,很大原因是大学生创业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形势迫切。

1.2 “互联网+”热潮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广大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的脊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召唤,迫切需要广大青年学生能够在“互联网+”热潮下成为掌舵者,能够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能够把握实现自身出彩的机会。但目前仍有很多大学生处于迷茫、不知所措的状态。一些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方式等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与激情,成为摆在广大教育者面前严峻的问题。必须对相关教育理念、培养方式等进行大胆革新,通过启发式、实践式等教学方式,全面激活学生内在潜能,指引广大高校大学生明晰自身定位,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2]。

1.3 “互联网+”热潮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重要举措

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就业的主要群体,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据统计,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27万,2015年达到749万,2016年更是达到765万人。因此,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有利途径。互联网的发展为广大青年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创业为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视角、新的方式,为高校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渠道和更加多元的就业岗位。自主创业不但能够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且能激发青年学生创业热情,让创业潮在青年学生中竞相迸发。

2 “互联网+”热潮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瓶颈分析

2.1 学校层面

2.1.1 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高校在推进人才培养、教学方式等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实践中,未真正将创业教育理念贯穿其中,创业教育还未真正深入人心。创业教育是教育学生在各个领域进行创新,以拓宽自身发展空间并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的活动[3]。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忽视了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在实践上也大多停留在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讲座等层面,还未将创业教育与育人体系相结合。

2.1.2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创业教育的质量,教师的阅历和经验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4]。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服务机构,而是设在学工处,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一些学校将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混为一谈。无论是教学人员还是管理人员,从事创业教育指导,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缺乏创办企业的实战经验[5]。正是缺乏创业或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创业教育知识和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不能从专业领域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学生创业水平。

2.1.3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仍较为单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混为一谈,出现实践环节脱节的现象。教学内容大多仅限于教授“是什么”“为什么”,而并未强调“怎么做”的教学,把创业教育当成理论教学,却很少开展创业技能与技巧的实践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专业特长。

2.1.4 创业教育实践不够

创业实践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创业意识转化为现实的重要平台。当前高校创业实践主要通过创业园、创业讲座、创业计划竞赛等方式展开,少数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而多数高校并没有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教育平台,进企业对于在校生来说更是遥不可及。创业教育不是帮助少数学生圆“创业梦”,而是通过创业实践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2.2 社会层面

2.2.1 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虽然国家、地方纷纷出台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但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相关创业教育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进创业教育中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其一,尚未建立起包含大学生创业培训、技术支持、资金资助等完善的资助体系;其二,大多数高校缺乏支持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学生创业的制度体系尚未健全。

2.2.2 社会创业教育氛围不浓

第一,企业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大学生创业成功几率小,导致企业对创业教育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单纯的请企业人员到校讲学、建立相关实践基地等,并不能在创业教育上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应该加大合作力度,实现高质量的联合。

第二,创业资金短缺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据相关统计表明,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创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支持,而相关的贷款少之又少,这对于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来说,创业门槛无疑提高了一大截。

第三,社会创业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上追求稳定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稳定”才是生存之道。创业只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不少家庭极力反对大学生创业。

2.3 个人层面

2.3.1 学生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

目前,各高校虽然都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效果却不够明显,部分原因是许多大学生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的真正内涵,尚未确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所以,不少大学生对创业教育或是茫然无以适从,或是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同时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在择业观念上,不愿意从事高风险、高投入、不稳定的创业活动。

2.3.2 创业资金和场地不足

对大学生创业来说,离不开创业资金和场地的保障,否则只是纸上谈兵。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缺乏创业实践的场地,没有专门场所。创业资金也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示范带动作用有限。

3 “互联网+”热潮下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3.1 革新教育理念,营造良好创业激励氛围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等学校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以培养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为目的的创业理念贯穿到高等教育改革和实践当中。通过优化学校资源,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延伸创业实践,完善保障制度,树立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强化学生创业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全社会要营造良好创业环境。要通过新媒体、传统媒体等,大力宣传创业典型、评选创业先锋,削弱社会的抵触情绪和歧视心理。家庭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可行的创业梦想。社会应积极落实创业政策,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学校重视、家庭支持、学生参与、社会认同的创业局面。

3.2 整合优质资源,构建系统创业教育体系

3.2.1 加快资源整合,充实创业师资队伍

师资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当前创业教育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师资困难,急需构建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结构优的教师队伍。高校要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加快建设由优秀校友、杰出创业者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同时,建立高校教师到企业重新学习制度,提高高校教师水平。要加强创业导师库建设,定期开展创业实践指导,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协调推进线上、线下两个课堂建设,实现多样化教学、个性化教学。

3.2.2 完善课程设置,健全创业教育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要求高校只有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够精准指导,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突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础的课程设置理念。第一,着力推进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成功的创业教育必须基于专业教育,实现创业课程普及性与专业性的深度融合。第二,由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的创业讲座,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第三,推行创业教育学分制。在学分认定方面,单独设置创新实践学分,全面推进创业训练计划的有效实施[6]。第四,要努力形成创业教育的合力。教务处、学工处、科技处、团委等要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协同推进工作。教务处要努力构建多元的网络体系,扎实推进MOOC课程建设;学工处要充分运用微信等网络平台,加强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处要努力推进线上学科交叉和跨学科协同教育;校团委要积极营造创业氛围,经常举办创业讲座等活动。第五,要着力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推行创业教育认证制度,直观反馈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全面掌握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实施情况,不断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5]。

3.3 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全新的人才价值观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这就要求高校青年学生要正确认识创业与就业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深刻把握“互联网+”内涵,注重培养创新思维。主动强化学习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主动占领信息技术新的制高点,提升创业能力。

3.4 建立服务保障,构建创业服务环境

第一,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简化工商注册、小额贷款申请等方面的程序,出台相关的减免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劳动保障部门还应通过多元化的途径为大学生提供项目指导、开业指导等配套服务。

第二,构建广泛的校企合作模式,既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资金等帮助,又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3.5 完善配套设施,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硬件设施是创业实践的重要支撑。互联网时代具有互动性、共享性、空间性等特点。学校要积极整合资源,重视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经济社会效益的项目;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实现大学产学研一体化;努力搭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业支撑平台,充实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设施和条件;充分依托实践或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创业配备创业导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1] 习近平.致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3-11-09(01).

[2] 高文兵.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

[3] 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和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 陈新亮.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

[5] 程贵林.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2): 73-74.

[6] 刘正远, 段玉玺, 吕杰, 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8): 71-73.

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大学生教育管理立项课题“‘互联网+’热潮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猜你喜欢

互联网+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