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不推动“偶遇”变成“常遇”?

2016-07-15

领导文萃 2016年13期
关键词:叶青作秀大堂

与一位省部级官员有私交,偶尔会一起吃吃饭。有次,他说带我去吃火锅,那是一家很普通的火锅店,他选了大厅里的一个角落坐了下来。

我当时有点意外,没想到是在大厅的散座吃饭。坐下来,一人一个小火锅,自助式的,各吃各的。吃完结账,也是普通的消费。

做记者这么多年,和这样的省部级官员吃这样的饭,确实是第一次,职业病难免发作。我问他,跑到小饭店大堂的散座吃饭好玩不?他笑呵呵地说,坐在角落看看各种人,听听隔壁桌聊天,挺有意思的。

当天这顿饭,他没带秘书。事后,我问过他的秘书。秘书说,火锅店是他发现并介绍给领导的,陪着去吃过几次,也是在大堂里坐的散座。

当时,我很想拍个照发个朋友圈。因为多数情况下,省部级官员与人吃饭肯定是在高档包房,即便是在办公室吃盒饭,也一定比平民百姓要精致高档很多。

不过,已有一些现实的例子证明:我要是拍照发朋友圈,后果恐怕会很严重。

首先,这位高官可能被骂作秀,然后是各种猜测、人肉、讽刺谩骂。在位的高官,普通民众甚至媒体平日里都是轻易碰不得的。

所以,看到平日里总是坐专车的官员出现在小饭馆、地铁上,大家难免要议论几句。倘若这类消息还是一向以正能量自居的媒體和当事高官的下级发布的,骂声是少不了的。

平心而论,任何个体和团队,采取一些媒介手段或营销策略“秀一秀”自我,无可厚非。有些作秀,不妨引导和推动,比如让“偶遇”变成“常遇”。若对“偶遇”一味嘲讽和叫骂,那将来“偶遇”也不会有了,没准会变成最后一遇。

其次,我若拍照发朋友圈说自己跟省部级官员吃饭,不管我还想明示或者暗示多么严肃的意思、探讨多么严肃的话题,都会有人要说我在显摆、卖弄之类。倘若我敢赞一赞这位官员,就算是说他没什么官架子之类,“拍马屁”“媚权”等骂声估计也会淹死我。

结果是,他和我从此保持距离,或许再也不见。受到惊吓的他,再也不会去小饭馆的大堂散座吃饭,只好跟过去一样,不管跟谁吃饭都躲在包间里。试问:这样的结果,对公众对我对他本人有什么益处呢?

想起来,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可以说是个不错的参照。官至副厅的叶青长期骑自行车上班、出门开会。刚开始有媒体报道,也有人说他作秀。当媒体发现叶青骑自行车上班成为常态后,也就没人报道了,说他作秀的也越来越少。2015年冬天,我还偶遇过他骑着自行车从湖北省政协出来。

如今,叶青骑自行车不是新闻了,频繁丢自行车倒成了新闻。所以,那些不打算长期与民共乐、同苦的官员,只要坐地铁或到街头吃饭不能成为常态,就免不了会被人当作稀罕事围观。如果真不是作秀,那就该顶着冷嘲热讽的各种议论,继续去坐地铁、骑自行车。

但是,叶青只有一个,一则他主张公车改革,早就主动放弃了公车;再则,叶青也是大V,对网络上的各种嬉笑怒骂早就习以为常,内心强大。我们不可能要求省部级甚至更高级别的官员们都有叶青那么强大的抗骂能力。

市委书记坐地铁,大家骂他嘲讽他,他还敢再去坐地铁吗?省长坐公交车,大家骂他嘲讽他,他还敢再去坐公交车吗?我觉得,大领导出现在公交、地铁、超市、小饭馆里,不仅不必去骂,还可以鼓励鼓励。如果大家觉得鼓励算是媚权,那就忽视他,实在无法忽视,那至少不要过于大惊小怪。

后来,我还和那位省部级官员在另一家菜馆的大堂吃过饭。第二次,我见怪不怪,没有了拍照发朋友圈的冲动;他也更自然,还喝了点酒。

虽然经常出现在当地的TV和日报上,但在小饭馆里他看起来就是邻家的老汉,没人注意他。

前几天,打算以他为例说点正经事,问他能不能接受我公开写写上面那些经历。他在微信上回我:哈哈,无妨。

(摘自《南方周末》)

猜你喜欢

叶青作秀大堂
含能材料热安全性研究进展
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东宇物流办公大堂空间设计
作秀过敏症
作秀过敏症
酒店大堂快题设计
毫米波副载波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秀离灾难最近
秀智慧
什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