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广告监测系统设计
2016-07-15李志强
李志强
摘 要 广播电视的日益发展对电视广告的要求逐渐提高。广播电视广告检测系统也应运而生,广告监测系统对促进广播电视的健康有序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目前广播电视广告监测系统的实际情况,研究了一套较为合理的监测系统设计方案,以期为相关广告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广播电视;广告监测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3-0105-02
随着网络事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节目也不断推陈出新,这使得广播电视的收视不断攀升,电视节目的受众逐渐增加。但是投放到电视节目中的电视广告也出现了无序、混乱的问题,这使得广告投诉成为广电投诉的一大诟病。所以,面对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需要对电视广告的设计制作,投放使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健全电视广告的监测系统,为观众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收视环境。
1 设计原则
鉴于广播电视广告监测系统具有数据传输量大,动态性强,安全可靠性要求高的的特点,所以在监测系统的设计中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安全性:建立高度可靠的网络环境,专网专用,具备完善的登录、访问、链接机制,保证系统安全;
2)可靠性:系统需具备长时期运行的稳定机制,确保信息的传输稳定,数据不能丢失,不能紊乱,及时反馈运行状态;
3)实用性:监测系统平台要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对不同的监测站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确保将各地的实时数据反映给中央数据库系统。同时,监测系统要具备易操作,多元化的特性;
4)开放性:监测系统采用开放式的操作系统、网络协议、B/S架构,方便系统的管理维护和升级;
5)前瞻性:为了满足广告监测系统的后期运行和发展,监测系统所需的软件、硬件方面要充分考量,保证各模块的运行能够应对未来大数据信息量的要求;
6)先进性:监测系统应该采用最为先进的视音频处理技术,满足当下需求的同时,为后期更加丰富的电视节目的需求做好准备工作。
2 设计要点
2.1 满足数据共享需要
传统的监测系统采用的是对打包的数据进行集中读取转码,但是这是个耗时的工作,也增加了监测系统运行的负担。所以,在设计监测系统时要注意二次转码的方式。例如,对每个打包的数据包单独进行解码,解码后的数据再进行汇总编排。或者是在晚上闲时利用充足的运行空间进行解码。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二次转码的时间,也不影响监测系统的运行。
2.2 游动广告、挂角广告识别
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日益丰富,广告的形式也逐渐增多,泛滥的电视广告也引起了观众的反感造成大量的投诉。目前除了传统的广告,又出现了许多游动广告、挂角广告。挂角广告一般处于屏幕画面的右上角、右下角、左上角或左下角,占用固定的区域,内容多为固定不变的图片;游动广告则一般处于屏幕画面的最下方或者最上方,在画面上游离运动,内容不定。所以,应对这一问题广告监测系统需要设立专门针对此类广告的监测模块。
对于游动广告和挂角广告的监测属于特定图像处理技术范畴。其监测方式一般为监测提取关键的帧,跟踪帧的变化并做分析,根据帧的变化判断画面的稳定性,而处于稳定画面中的图像一般就是广告所在位置。在监测系统实际操作中,一般是在画面中设定关键的区域,一般为左下角或者是右下角,并对这一区域标注坐标,然后提取关键帧,并对关键帧进行扫描计算分析,从而找出广告的性质,出现的地方,投放的时间段。通过这些数据的汇总,对那些违法劣质的广告,通过监测系统予以过滤清除。
2.3 新广告发现机制
一般情况下,广告的检索都是通过片段与数据库内的广告样本进行比对,分析是否为库内原有的广告,然后再将这些广告进行过滤。但是,电视广告投放数量每天都在成倍的增加,数据库在庞大也无法进行跟踪比对,人工检索又相当耗时耗力。所以,监测系统必须增加新广告的发现机制。基于此种情况,首先利用监测系统的视频检索系统,将数据库内已有的广告片段过滤掉,然后再重复性的过滤广告中重复性片段,两次过滤之后得到一系列的重复片段的候选片段,再利用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过滤掉非广告片段,然后再将这一广告片段作为样本添加到广告图像数据库内。
2.4 广播广告监测技术创新
目前广告的投放市场主要针对于电视广告和广播广告两大市场。对于广告监测系统来说,监测广告的原理大致相同,但所耗精力却大不相同。电视广告监测相对容易一些,因为电视广告是可视的,通过画面的比对,定位较为容易的发现广告的位置,播放时间段,广告内容等信息。然而,广播广告不是直观的画面展现,而是纯音频性质的,这就要求检索人员全神贯注的去听,然后在做分析,精力消耗巨大。针对于广播广告的这一特性,广告监测系统可以采用智能音频监测技术以及语音样本匹配技术。通过语音信号进行识别,在于音频库匹配,确定广告音频的形式,内容并对其进行定位。然后,将这一音频广告进行编码复制,加入到音频广告数据库中,以备后期匹配使用。
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可以便捷的将语音信号转变成文字信号,通过输出的文字信号,对已有的音频数据库及文字数据库进行训练,从而生成声音模型或者是语言模型。将监测到的音频信号进行过滤,监测,降噪等处理,然后使用语音模型进行解码处理,最后得到可以简单识别的文字信息。这个过程就大大降低了人工检索所耗的精力。
3 系统软件架构
广告监测系统所需软件框架要采用模块化设计,这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各个模块功能的独立性。在各模块协同工作时,还能同时将自己所负责的区域进行后台整合处理,这样就提高了监测系统的兼容性和工作效率。该系统软件实行分层逻辑架构,具体如下:
1)数据存储同步层。数据存储同步可以使数据更加稳定、安全的存储,调用和访问。同时,还可以对磁盘中的视音频文件进行同步,方便了信息的提取。
2)数据分析处理层。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是基于Pattek数字技术开发的,该分析处理平台能够将搜集的数据进行统一归置,并提供电视广告样本、广播广告样本以及新发现广告样本的匹配功能。
3)功能模块表示层。功能模块表示层属于客户端界面,这个层面具有向数据分析处理层提交任务的功能。也就是客户在观看节目的时候将广告问题反映给上层界面,通过上层界面进行分析处理。功能模块表示层可以提供音视频文件作为分析处理的素材,交由上级进行管理、修改、删减等操作。功能模块表示层多采用B/S与C/S混合架构,方便操作员在页面或者客户端进行登录处理广告问题。
4 结论
广播电视广告监测系统在广播电视监测中心的工作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实现了对广播节目广告及电视节目广告的实时监测。智能化的监测系统在广告的反馈,搜集,检索,处理等方面发挥了其特有的优势,不仅降低了耗时耗力的人工,更能够及时、科学、高效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总之,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蓬勃发展,广告监测系统的应用也会不断增加,能够持续为广大的观众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收视收听环境。
参考文献
[1]姚正忠,姜洪臣,姚舜.广播电视广告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2,39(1):124-128.
[2]郑莹,金展.基于云计算的广播电视广告监测系统网络设计和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3,40(7):32,34,36-37.
[3]李骞,王巍,曹伦.一种智能广播电视广告监测系统设计方案[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41(Z2):76-79.
[4]曹赟辉.浅谈广播电视广告监测系统设计[J].有线电视技术,2015(4):87-90.
[5]张明明.广播电视广告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科技展望,2016(6):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