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舆论监督在媒体地位的思考及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2016-07-15孙德祥

科技传播 2016年10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舆论工作者

孙德祥

摘 要 舆论监督作为人民群众心声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有着其独到的地位;作为目前发展非常迅猛的一个传播形态,舆论监督自身又具有鲜明的特点。实行舆论监督,是人民赋予新闻单位的一项重要责任,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嘱托,也是客观社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舆论监督媒体工作者素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3-0052-02

1 舆论监督在媒体地位的思考

舆论监督,顾名思义,就是指用舆论所进行的监督。那么,舆论又是怎样一个概念呢?在古汉语中,舆论指的是舆人之论。所谓“舆人”最初指的是造车的工匠,后来泛指普通老百姓。所以从原初的意义上说“舆论”就是“群众的言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舆论”的概念应该表述为: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也就是公众对某些社会现象、事件或人物的评价和态度。

作为人民群众心声的一种表现形式,舆论监督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有着其独到的地位。

舆论监督作为目前发展非常迅猛的一个传播形态,又具有鲜明的特点。鲜明的特点又决定了它在媒体独立的地位。

首先,传播广泛性,在古代,舆论的传播方式只是口头表述,随着时间的发展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成了舆论表述的最重要的工具,例如,当前社会发生某些不良现象,像互联网诈骗等等很多信息,通过舆论监督曝光,非常迅速地就传递给了广大受众,让人们引以为戒,让不法分子所谓的“高明”无处可施。

其次,辐射面宽。舆论监督就其内容来说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从当前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层面,乃至于到个人层面,从文化到教育,从城镇到乡村,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它审视的对象真可谓包罗万象,五花八门。

第三,影响巨大。俗话说“不怕偷不怕抢,就怕新闻媒体曝光”。可见舆论监督的巨大影响力。舆论监督方式虽说与其他甚多监督方式不同,但通过媒体所传播的舆论信息却能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从而达到去伪存真、扶正压邪的效果。

第四,法律特征,对于这一特征要一分为二的看,一方面,对舆论监督的传播机构及其传播人来说,要时时刻刻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理解舆论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一特征的形成也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机关对舆论监督的重视,体现了人民的监督的重要作用。

总之,实行舆论监督,是人民赋予新闻单位的一项重要责任,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嘱托,也是客观社会发展的要求。要使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要坚持这样两条原则,一是把握好导向,正面宣传,积极引导;二是反面报道要坚持党性原则,还要准确把握好导向性问题,从而使舆论监督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进而取得最终的社会效果。

2 舆论监督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党务、政务活动和党政工作人员实施的民主监督。这种监督赋予记者的使命是“铁肩担道义”,它区别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一,要有良好政治思想修养。开展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弘扬社会正气,反对消极腐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实施舆论监督,新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要研究确定宣传的正确方针和科学方法,积极稳妥地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朝着有利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方向引导。决定一篇舆论监督报道是否发表,首先要从维护党和人民的全面利益去判断。坚决反对那种不讲政治,破坏性的舆论监督。

第二,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舆论监督工作虽然不具备法律评判作用,但因其必须得亮明观点,所以舆论监督者的道德水平、心态、动机必须会对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正直,处事公平,抛弃个人恩怨和私心杂念。以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绝对保证舆论监督动机的纯洁性。近几年来,在我们的新闻队伍中就有某些人,从自己的私利出发,受金钱、美女诱惑,为“五斗米而折腰,丧失原则,搞不正当的所谓舆论监督,为虎作伥,充当打手,败坏媒体声誉。新闻工作者如果不注意职业道德修养,不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忽视身价值的提高,必将给社会和人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影响,断送自己的政治生命和人生前途。

第三,要有广博的业务知识。新闻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掌握舆论监督的原则,熟练运用批评报道的技巧。

舆论监督的原则,主要包括真实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政治倾向性原则和适量、适度原则。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新闻工作者实施舆论监督时,必须遵循“真实”这一原则。新闻事实和反映的舆论倾向必须对国家、对人民、对大局有利。

舆论监督的技巧,一是要抓好热点、难点。所选择的事例必须是体现广大群众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又为政府及主管部门应该解决、能够解决,但又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或没来得及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争取社会合作,拓宽监督渠道;三是要跟踪报道。新闻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显了祛邪扶正,因此,在批评报道之后,一定要狠抓落实,善始善终,切忌虎头蛇尾,不了了之。一旦发现被批评方已有改正的诚意并作了大量确实有效的补救措施,就应该给予追踪报道甚至连续报道,以坏事引出好事,最终促成问题圆满解决。四是批评措辞要适度,对一些表示时间、程度、范围、语气的形容词和副词的运用,要特别小心,因为这些词统统是衡量是否符合事实的标尺。对一些夸张、联想的形容词的运用更应慎之又慎。

另外,新闻工作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和一定的法律知识。

第四,要有“包公”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监督与反监督是一对矛盾。舆论监督是一种强势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讲,舆论监督较群众监督、行政监督、法纪监督等其他监督方式有更大的威力。因此,舆论监督中的监督与反监督矛盾队里更为激烈。你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揭人家的短,挑人家的毛病,谴责人家,被监督者往往十二分的不情愿,为了免于被曝光,他们往往请一些头面人物出面,上门说情,或者对监督者施加压力,甚至施暴。这就要求,舆论监督者一方面要有“包公”精神,刚直不阿,不畏权势,能够顶住各种各样的糖衣炮弹和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另一方面,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因为被监督者往往会强词夺理甚至无理强占三分。因此,舆论监督者必须有细心认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在批评报道中,千万不可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将关键的人名、地名、时间、数据弄错,造成被动,甚至引起法律纠纷。要求新闻工作必须时时处处小心谨慎,决不能因粗心马虎、笔下之误惹出官司,影响舆论监督的效果和媒体声誉。

舆论监督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的神圣工作,舆论监督者的自身素质对这项工作的成败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社会同时也是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从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真正担负起舆论监督的重任,针砭时弊、除恶扬善,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吴鳗,曹璐.广播新闻业务[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9.

[2]彭湘蓉.论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舆论导向职责[J].新闻知识,2005(11):45-47.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舆论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