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青铜器的修复方法

2016-07-15庄峰

科技视界 2016年17期
关键词:补配锌粉青铜器

庄峰

0 前言

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属于地志类综合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2000余件套,其中青铜器尤为突出,“199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西汉济北王陵出土青铜器有的就锈迹斑斑、破损严重,性质都不十分稳定,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以清除病变,尽可能的延长文物的寿命,经上级部门批准,1996年8月聘请全国著名文物修复专家王振江先生来到长清区博物馆,带领馆内4名同志对其中的青铜器进行了科学系统的修复,经过几年的发展,修复技术日益成熟,2015年再次对馆藏青铜器进行了全面的修复保护。

1 保护修复原则

文物保护修复的基本准则是不改变文物原状,修旧如旧,在该前提下,在保护修复过程中,不能改变青铜器的大小、形状等,消除有害元素,增加预防性保护手段,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文物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法,以最小的干预取得文物最大的稳定。

2 保护修复技术流程

2.1 文物信息采集

首先,对每件等待保护修复处理的青铜器进行信息采集,建立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档案,包括器物现状的描述、拍照、登记等工作。

2.2 取样分析检测

这些青铜器由于深埋地下,造成损坏,表面形成了斑斑锈色,有的颜色给人一种美感,但有的会使青铜器变得不稳定造成更深的损坏。通过对这些青铜器上的锈蚀产物进行取样,选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化合物的组成部分,再根据情况选用修复保护方法去除有害锈,达到修复保护的目的。

2.3 保护修复方法

根据分析检测情况,我们从已成熟有效的修复方法中,优选适宜的保护修复工艺,根据文物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经过继承、改进和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传统修复工艺。

2.3.1 清除污物

一般器物表面上的锈分为有害锈和无害锈,锈层复杂,层次很多,有的锈掩盖了纹饰或铭文,甚至腐蚀器物,失去了原貌,去除这些锈迹,我们采用机械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操作时掌握分寸,恰到好处,避免损伤器物。?传统机械法就是利用刻刀、小锤、砂纸等工具对器物有害部位进行挖剔、刮磨、打磨。这样能剔除器物表面及藏在器物纹饰沟缝里带有黏泥状的有害物,若掩盖了器物上的纹饰、铭文时,则顺纹饰、铭文剔除锈蚀,用力要均匀,以免伤及铜器;还可以借助微型电动机械,如超声波洁牙机,通过调整振动频率让震头作用于局部,震松锈蚀,洁牙机上连接有蒸馏水,可及时清洗锈尘。

2.3.2 有害锈清除

用机械法去除表面的锈迹后再用化学方法去除顽固的有害锈,首先用倍半碳酸钠法: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配置成碳酸氢三钠溶液,将含氯化物的青铜器侵入1%或5%的倍半碳酸钠溶液中浸泡,浸泡时加热效果更好,浸液定期更换,然后用蒸馏水浸泡冲洗,每周更换一次,反复冲洗;不易去除的有害锈可选用“锌粉法”去除,用20%乙醇溶液将锌粉调成糊剂,涂于有害锈的腐蚀孔处(锌粉与有害锈作用可产生碱性盐Zn(OH).ZnCL2,而Zn(OH)2为胶体状物质,能起到封闭稳定作用),然后将器物置于高湿度环境中,使锌粉与有害锈充分快速作用,约10小时后,取出器物,用去离子水冲洗,此方法可重复操作,直至达到预期效果即可。

2.3.3 整形补配

对器物除锈工作完成后,再进行整形、补配、连接、加固、做旧、封护等修复工艺。整形就是用机械方法根据器物残损情况对变形破碎的器物进行矫正和残片拼对,常用锤打法、模压法、锯解法等。需要切割时切口一定要保证最小,整形后将器物的残断碎片与主体进行连接在一起,根据情况选用焊接、粘接或两者结合的工艺。

对仍有铜基体保留的器物,采用锡焊粘接,焊接时,找出相邻的几组碎片,花纹对齐,焊接口挫成45度,这样便于焊锡,先按照碴口点焊,根据情况可反复调整角度,待花纹造型、器物方向、弧度无误后再填充平整焊牢;对于矿化无铜基本保留的部位,用粘接技术,粘接前首先去除干净断口处的污物,使粘结剂均匀涂抹在界面上,粘结剂不宜过多,填实即可,如图2青铜盆。

青铜器残缺部位可根据相应位置进行补配,补缺时在相应位置用纸描出边缘,裁出相应的图案,再根据图案裁出铜片打磨整形,直到形状、弧度等都与破损面相吻合为止,如图2青铜盆空缺部分的补配,也可根据留存的部分翻模(带有纹饰的器物此法更佳),再采用焊接或粘接的方法连在一起,如图4青铜鼎;对于已经全部矿化无铜质基体者或空缺较小器物,可用高分子树脂材料补配,如图6铜镜。

2.3.4 做旧

补配完成后,为了便于展出,修复后的器物要有良好的整体效果,保持观赏艺术性,还需要对焊道和补配部分进行做旧处理,首先对修复处进行打磨,打磨时可用锉、砂纸或牙钻机,采用原子灰适当填充,反复打磨光滑平整,再对照焊道或补配处附近器物上的颜色,用毛笔粘上做旧颜料(漆片、矿物颜料及稀料等),由里到外分层弹拨覆盖,使其颜色自然过渡,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调色时一定要和器物本身一致,不能改变器物的原有色彩。

2.3.5 封护

为减缓修复处理后的器物受到环境因素的过多干扰,在修复工作最后进行封护处理,我们采用的是对文物外观颜色改变小、耐老化的B72,采用刷涂、喷涂和浸凃等方法涂摸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隔绝器物与外界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接触,增强了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3 结语

由于器物结构、类型、腐蚀情况不同,所以修复方法也有所不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能对器物再造成第二次伤害,要有效的进行科学理性保护,我们利用传统修复工艺的基础上,创新了“锯解法”、“点泥法”,对馆藏青铜器文物进行了全面修复保护,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中“西汉济北王陵出土文物修复技术研究”项目于2000年9月获得“济南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0年12月获得“山东省文化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9月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责任编辑:张涛]

猜你喜欢

补配锌粉青铜器
战国嵌红铜铺首衔环三兽纽盖铜壶的保护修复
电炉锌粉和雾化锌粉逆锑盐除钴效果对比
压缩空气喷吹法制备金属锌粉的生产实践研究
湿法炼锌中锌粉自动化输送过程的研究与应用
古陶瓷修复中有色补配材料筛选实验研究——以首都博物馆馆藏青花鱼藻纹大缸为例
环氧浇注树脂在青铜器补配上的试用
战国云纹地连弧纹镜的保护修复
电解液添加剂对锌粉性能的影响
认识“晋式青铜器”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